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3.2.1 前 方课件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416007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3.2.1 前 方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3.2.1 前 方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3.2.1 前 方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3.2.1 前 方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3.2.1 前 方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3.2.1 前 方课件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3.2.1 前 方课件 苏教版必修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关何处(选学),前 方,背景助读,知识梳理,本文是为一幅摄影作品而写的“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把一幅或者若干幅摄影画面表现的内容,通过文字说明或描述,形象地创造生活世界、塑造人物、抒发情感的综合艺术形式。摄影作品前方中呈现的是一辆颠簸于旅途的旧汽车,车中一位男子手托下巴,眼望车窗外,神色惶惑茫然。作家因着这幅作品,生发了对人生、对家园的无限遐思,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家园的独特思考。,背景助读,知识梳理,曹文轩,生于1954年1月,江苏盐城人,中国当代文坛“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代表作:长篇小说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天瓢青

2、铜葵花,短篇小说哑牛云雾中的古堡等。主要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等。2003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短篇小说红瓦曾被节选入韩国中学教材。短篇儿童小说再见了,我的小星星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山羊不吃天堂草先后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短篇小说蓝花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新作奖。作品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背景助读,知识梳理,1.注字音,背景助读,知识梳理,2.写汉字,背景助读,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知识梳理,3.解词义 迁徙: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误区警示:该词和“迁移”意思相同

3、,但只用于书面语中,而“迁移”除此之外,还可用于口语。 索然无味: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误区警示:该词无论是书写还是意思都和“索然寡味”十分接近,但使用的对象一般为文章,后者意为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使用范围较广。 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误区警示:这个词语和“神魂颠倒”意思较接近,但后者程度要高于前者,形容对人或事入迷着魔。,背景助读,知识梳理,焦躁:着急而烦躁。常用来描绘不耐烦的情绪,形容烦躁不安。 误区警示:与该词相近的是“焦虑”。焦虑:焦急忧虑。侧重于着急而且担心,常用来描绘急切的心情。 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 4.积名句 (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4、。古诗十九首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3)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目标一 理思路,识观点 1.课文第1段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 提示从摄影画面起笔,以图中的人们正在离家或曾经离家展开联想,引起下文。 2.文章的第11段提到了人的精神状况的三重悲剧,请找出来,并试着来理解。 提示人渴望走向前方却又时刻惦念家乡;人无法还家;即便还了家,依然在无家感觉中。“家”不是指实在的家,而是指精神的归宿、精神的栖身之所。,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目标二 理解关键词句 1.文中说“前方在召唤着它们”

5、,这里的“前方”指什么? 提示“前方”不是空间上的概念,而是一种哲理意义上的概念,是一种理想,“前方”的召唤实际上就是理想的召唤。 2.文章中出现的“路”“家”“旅途”“前方”等概念该如何理解? 提示“路”“家”“旅途”“前方”有本义,有语境义。凡与“命运”“内心”有关都有语境义。如“无家可归”的“家”指心灵家园,“漫无尽头的路上”与“通往前方的路”中的“路”指人生之路,“前方”指未经历的人生。 3.“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提示离家远行的习性与欲望;外面世界的诱惑;出自无奈;前方的召唤与诱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1.作者是怎样阐释“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6、这一内容的? 提示作者先指出“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之后立刻又将视线转向摄影的画面,叙述场景,想象车中旅者的内心活动,接着又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一篇散文中的苦旅:内心不安、无奈、焦躁不宁、索然无味。通过想象和联想,作者将旅行中的“苦”味含蓄地抒发了出来,使读者结合自身体验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智慧而深刻地指出:人生是一场苦旅,不论你的生活境遇如何,没有本质区别,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上下文有严密的逻辑性,议论既能启人心智,又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人类精神境遇深沉的悲悯之情和人文关怀。,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2.怎样理解文中“归家”与“离家”的关系? 提示前

7、方虽然说“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但依然落在归家上,只是这里的家不仅仅是现实中的生养之地,更是精神的寄托。因此,作者才能揭示出人类精神状态中的这三重悲剧:人在“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人无法还家”,“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文章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精神和理想无所归依的现实状况,一种灵魂的空虚感和焦虑感。由此可见,文章谈的是“离家”,但仍然立足在“归家”上,即寻求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由视觉到精神的遐想 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文章从摄影画面起笔,但并没有对画面进行具体描摹,而是马上展开了联

8、想“他们正在路上”,他们正在离家或曾经离家,由此点出本文的中心:“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然后,作者对人为什么离家进行了分析。首先,如同动物一样,人类的祖先一直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人有着离家与远行的习性;其次,外面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人们,人在外面的世界中会获得生命的满足;再次,由于种种原因,由于外在压迫,人不得不离家;最后,人的理想决定着人要不断地向前走。在此,作者点出了“前方”的意义,“前方”在这里更多的不是空间上的概念,而是理想,是理想的召唤。,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因为人要不断离家、向前,于是,便有了“路”。如果说,此前作者基本上还是在讨论人的具体生活状况的话,

9、那么,从这一部分开始,作者更多的是在关注人的精神状况,思辨的色彩也越来越浓。“家”“路”“流浪”“旅途”等等,都是一些双关的语词,作者有时纯粹是在哲学层面上使用它们。作者试图揭示并描述人的种种悲剧命运,不管你的生活境遇怎样,不管你是坐在如摄影作品抑或围城里所描绘的那种破烂不堪的汽车上,还是坐在舒适的交通工具上,人生都是一场苦旅,大家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苦旅者”。家园之思的人文内涵在作者这里得到了新的发掘:人对家园的眷恋与追寻,实际上是对某种精神的追求,是一种近似宗教上的皈依感。 作者从摄影作品中引发联想,由离家想到人类的精神境遇,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在行文的过程中,作者的目光又几

10、次落到摄影画面上,将具体的画面与展开的想象、思考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由视觉到精神的美丽遐思。,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学以致用 联想可以帮助作者打开写作思路,拓宽视野,丰富文章的内容。请运用联想,写一个写景的片段,300字左右。 示例轻细的雨,像飘忽的梦;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悦。雨中踯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这梦幻似的雨,这奇异的雨,着实引人幻想。记得杏花春雨的江南,雨点敲打着船篷,雨中也有梨花的幽香。记得西湖的夏雨,大气淋漓,满湖荷叶被打得笃笃地响。记得天目山的秋雨,重雾深锁,万木萧萧,撑天的松柏经雨洗涤,显得格外苍劲。记得富春江的冬雨,如泣如诉,两岸茅屋炊烟阴阴沉沉,像一幅染湿了的铅笔画。细雨微风的夜,适宜读诗和散文;狂风暴雨的夜,则宜恐怖神怪小说。要不然,便邀几位知己,泡几杯浓茶,买一包花生米,点上一支蜡烛,又当另有一番情趣。风雨更宜怀人,怀人常不寐;一声风一声雨,都似离人低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