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材教教法考试复习题42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736771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材教教法考试复习题42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教材教教法考试复习题42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教材教教法考试复习题42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教材教教法考试复习题42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教材教教法考试复习题42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材教教法考试复习题4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材教教法考试复习题42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的教材教法应该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等几大部分的教法、学法吧。这门课程涉及的是教材的分析和教学方法。简而言之,学习如何教书。19、家是什么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新教材第六册)家是什么是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第一个故事叙述美国洛山矶的一个富翁虽然有别墅,但没有家;后面一个故事说的是卢旺达的热拉尔一家原有 40 人,战乱后他只找到 5 岁女儿,但他觉得又有了家。说明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真正的家。其实这是一篇简单的议论文,通过正反两个事例的对比,揭示家的含义,阐明其论点: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在第三单元详细复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简要、想

2、象、转述方法复述课文,当然简要复述是降低要求的。作为这一单元的开篇课文首先要求学生学习想象复述,因此,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应该围绕想象复述故事展开。同时,在情感体验方面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亲情。 教学时可从课题家是什么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家是什么,然后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揭示家的含义的句子,也就是文章最后一节内容,以此作为理解课文的抓手展开教学。 首先读通这段话(注意节奏,朗读中初步感悟排比句的句式),然后质疑。理解“竹篱茅舍”、“高堂华屋”词语意思(可以借助图片)就是茅草屋、华丽的住宅,当然文中的别墅就是高堂华屋。而“竹篱茅舍”、“高堂华屋”又是一对反义词,说明不管这个家是简陋的还是富丽堂

3、皇的,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有了亲情就有家。学生质疑时会提出“既然无家可归,为什么还要说家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这时就引导学生学习热拉尔的故事。 1、读好第 4 节热拉尔的故事,注意多音字字音:离散(sn)丧(s ng)生、辗转(zhun)数(sh)地。 2、理解热拉尔悲喜交加,他悲的是什么?喜的是什么? 3、展开想象复述故事: 借助电影卢旺达饭店片段说说亲人见面的情景:(推荐东二小学制作的媒体课件。从“徐汇教育网教师网站”进入“小学语文”,再从“学科资源”中找到“媒体课件”就可下载) (1)边看边出示一些关键词语: 目瞪口呆 紧紧相拥 泪如泉涌 轻轻抚摸 深情亲吻 失声痛哭 (2)提醒

4、学生借用学过的课文中的语句,如:11 课一个美丽的故事中最后第二节写道:“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走了。” 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复述故事。 这样,学生想象复述不再会无从入手,更重要的是学习语言在于运用,要引导学生将学过的语汇学会在自己的文章中、在平时的口语表达中恰当运用。经常这样做,我想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将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用到作文中去。 热拉尔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他欣喜若狂,他觉得有了亲情就有了家。这时引读“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引导学生再读文第一、二节,说说富翁为什么说别墅是他的房子而不是他的家,然后总结家可以没有

5、(房子)但绝对不能没有(亲情)。最后再回到文章中心论点(最后一节)体会文章中心思想也就水到渠成。 课后练习可以摘录或听记最后一节,还可让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动笔写写热拉尔和女儿见面的情景,(用上文中词语“辗转数地”、“悲喜交加”等及课上出示过的词或句),课后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一次复述、表达练习从而凸现本课训练的重点。 小学语文的教材教法应该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等几大部分的教法、学法吧。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复习纲要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 什么是教学大纲 什么是语文课程目标 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第二章,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了解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思考与练习第五题,认真阅读思考.第三章

6、,认字与写字教学以一篇课文为例,说明怎样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重点复习 72 页,并且参阅教学示例 一,二 )练习写一篇识字教学的教案.了解识字教学的教法.第四章,阅读教学了解阅读教学的目的.重点了解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有哪些不同 (重点复习 186191 页)阅读教学示例,会写阅读课的教案.把握阅读课的教学方法.第五章,写话与习作教学了解写话与习作教学的意义.为什么说小学生的习作训练要与育人相结合 (260 页)小学生作文为什么要写真实的生活 (260 页)请写一篇习作教学过程设计( 也就是写一篇习作教学的教案.)第六章,口语交际教学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掌握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方

7、法.口语交际的训练方式有哪些 第七章,综合性学习本章重点了解综合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第八章,小学语文电教化教学本章重点了解电教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第九章,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本章重点了解校内教学工作常规包括哪些方面.第十章,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了解什么是继续教育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重点从小学语文教师的修养谈起,加强五个方面的修养).1,大自然的语言说课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是人教版第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亲切、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三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低年级的

8、讲读课文区别于中高年级,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自读感悟,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根据课文的特点和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要求是:、掌握课文生字,知道课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看懂图意,理解课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教学设计: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出示生词(语言)谁能把生字读一读?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两个“口

9、”)说明和什么有关呢?(嘴巴、说话)、CAI 课件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漫天电光闪,说说都告诉我们什么?引入课题: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去发现吧!展示接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揭示课题,使深奥的自然现象变得接近,容易理解。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拼音把每个字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诗读通。、交流生字读音情况:指名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并领读。、交流通读句子的情况: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结合交流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三句。()你如果钓到大鱼

10、,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注意轻声音节)()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注意名称连读)()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变音读 n 音)()正确流利的读诗句,并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提醒大家读生字的时候注意什么,读得最好的一节读给大家听,这种方式尊重学生的意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自渎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互动交流、点拨指导。(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教学)(第二小节)()CAI 课件展示(一个个静态的“逗点”变成摇着尾巴的“逗点”)这是什么?仔细看看这是什么?()引导想象:你看小蝌蚪

11、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这句话呢?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急不可待想读书。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让:“逗点”瞬间变为富有生命的小蝌蚪,展现了春天一派生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又理解了课文,内化了语言。()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结合点评。(第三小节)()CAI 课件展示一条大鱼,谁知道这条鱼有几岁?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该怎么读让大家都知道这种大自然的语言呢?()学生练读、指名朗读。(第四节)第四节主要讲的是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喜马拉雅山曾是汪洋一片,这种漫长的地壳演变,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生动的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对地壳的演变有感性

12、认识,从而达到产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指名试读,说说这一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什么语言?教师结合课件讲解“三叶虫”理解“镶嵌”,简单介绍“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是那么高,那么大,可见远古时候那儿的海又大又深,诗句“那儿曾是汪洋一片”该怎么读呢()指名试读、点评指导。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捂,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独立思考,体会感情。四、回归整体,赛读拓展。()赛读:把三小节连起来练读,比比看谁读得好。()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齐读第一小节和最后两节诗。()拓展: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说给大家

13、听听。回家也可以查找有关大自然中还有哪些语言。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本课教学意在引起学生对大自然感兴趣,激发学生查找资料的愿望。 2,鸟的天堂说课设计 巴金的鸟的天堂,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好文。以它为范本的确能引发学生喜爱的个性化冲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个性地学习和发展。当我们把多媒体课件恰当地整合进课堂教学之中以后,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具象性、虚拟性、音效性可将学生所欣赏的各部分的文字信息多元化,从而就为更

14、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我们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来确定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按由扶到放的程序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一、关于教学目的及重、难点。首先是落实“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认为:有自己的见解是目的,而暂时不问见解是否正确,充分,合理,或者粗疏浅陋,只要是自己的思考所得就好。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营造发展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其次,是要落实根据特定目标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这个目的

15、的落实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见解在实践中发展。这两点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背诵指定的段落。在这里,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基本方法,特别是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画面朗读,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更大欲求。本课的难点在于: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并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个难点难就难在“有机整合”,难在课件设计必须与教学目的及本课特点融为一体,形成本课教学的鲜明特色,形成本课教学的鲜明教学个性,而不是为了使用

16、课件而用课件,使课件浮于教学目的及本课特点之外。二、关于教学结构安排。1、出示课件,展示河面变窄了。首先我们虚拟场景,让学生同作者一起进入作者所描写过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情景中,使学生同作者同时产生感受,并使学生的感受同作者的感受产生比较,相互碰闯,使学生与巴金比肩观察、比肩表达,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比较“真绿得可爱”和“绿得真可爱”的异同,咬文嚼字,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然后引导学生深研“我说许多株榕树”的错因,揣摩作者写榕树之大的妙笔。紧跟着,用作者两次到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你更喜欢那一种景象呢?这一个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地高涨。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我们按照课文中描写的顺序出示课件组织下一步的学习。2、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样子。让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抓准特点,同时自由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再相互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