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安全培训教材_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348642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员工安全培训教材_4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新员工安全培训教材_4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新员工安全培训教材_4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新员工安全培训教材_4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新员工安全培训教材_4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员工安全培训教材_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员工安全培训教材_4(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 业 概 况,企 业 概 况,总经理,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生产经理,安全生产办,生 产 一 车 间,生 产 二 车 间,生 产 三 车 间,质 管 办,热 力 车 间,机 电 车 间,储 运 车 间,在安全管理上,公司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批准、发布本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审定重大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案;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审核引进技术(设备)和开发新产品中,对各项承包合同中的重要安全技术问题;组织制定本公司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企业概况,生产经理负责公司安全管理实施工

2、作;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本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规程,组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方案及安全技术长远规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生产职能部门安全职责履行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生产中的违章和失职行为;负责上报事故的调查处理,并及时向上级安全和生产部门报告;组织公司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重大生产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企业概况,安全生产办负责组织调入职工和有关人员(实习、培训人员)的入厂安全教育;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法规和制度,协助主管生产经理推动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对各部门的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工作;负责组织风险评价小组对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负责识别潜在的

3、事故和应急响应需求,制定应急措施计划,并定期进行组织消防演习和消防知识培训及各泄漏应急预案的培训;负责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的验收;负责对运行控制进行监督和测量;对事故、事件、不符合进行处理和调查,并责成各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对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制定或审定有关设备制造、改造方案和组织编制大、中修项目的安全措施计划,并确保实施。,企业概况,各车间主任是车间的安全负责人,对车间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拟订、修订车间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车间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安全管理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组织落实车间级安全教育,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总结交流安全生

4、产经验,并督促检查班组级安全教育,定期对班组级安全教育进行考核;组织车间级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装置、防护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发现隐患及时组织整改,车间无力整改的要采取临时安全措施,及时向生产办报告,由安全生产办解决;负责对车间各类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及时上报生产办。,企业概况,企业概况,公司每年初对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公司的危险源及有害环境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目前公司的主要危险源有:四氢呋喃灌装及存储;1-4丁二醇蒸汽管线泄漏;二甘醇、三甘醇蒸汽泄漏;锅炉超压;压力容器超压。目前公司的主要环境因素有:PTABDOEG煤的消耗。,安全与危

5、险 危险:是指系统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安全: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危险源、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危险源。 事故、事故隐患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隐患: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工伤:也称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者(职工)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意外事故伤害和职业病造成的伤残和死亡。 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

6、者由于工作原因并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职业危害因素引起职业病,由国家或社会给负伤、致残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安全生产:是指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

7、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压力管道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特种设备,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

8、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长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特种设备,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暴晒、遇水受潮、与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化学品。,四氢呋喃 危险性类别:第3

9、.1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恶心、头晕、头痛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能引起肝、肾损害。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与酸

10、类接触能发生反应。与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反应剧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灭火注意事项:水雾灭火可能无效。灭火人员必须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自携式呼吸防护具)及全身防护衣才可进入火场抢救。,本单位主要化学品理化性质,本单位主要化学品理化性质,1,4-丁二醇 别名:1,4-丁烯乙二醇; 1,4-四甘醇 合适的灭火介质:粉末、泡沫、喷淋水、二氧化碳 特殊危险: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

11、合物。易燃。在发生火灾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蒸汽。 特殊灭火防护设备:没有配备自给式呼吸器的情况下不得停留在危险区域。 其他信息:防止消防水进入地表水系或地下水系。 意外泄漏处理措施 人员防护措施:不要吸入蒸汽或气溶胶。确保封闭空间内的通风。 环境保护措施:不允许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清理和吸收步骤:采用液体吸收材料。提前处理。清理受污染的区域。,本单位主要化学品理化性质,精对苯二甲酸 别名1,4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 眼睛和皮肤接触:用清水冲洗,脱掉污染服,呼吸新鲜空气 吞咽:确保受害者喝大量的水,催吐,如果感到不适请教医生 防火措施 合适的灭火介质:泡沫,干粉 特殊风险:可燃,在空气中粉尘有爆炸

12、危险,在分解中有爆炸危险,乙二醇 健康危害:国内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误服引起。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 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 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即总量为7084ml。 慢性影响:无资料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

13、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本单位主要化学品理化性质,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化学反应,通常有火焰、发光、发烟现象,称为燃烧。燃烧不是无条件发生的。要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存在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者缺一不可。而且每一条件都要具有一定的数量,并彼此相互作用,否则就不会发生燃烧。,消防基础知识,燃烧的类型 物质燃烧按其形成的

14、条件和瞬间发生的特点,可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四种类型。 闪燃是指在一定温度时,燃烧性液体(包括能蒸发出蒸气的少量固体、如石腊、樟脑等)表面产生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遇到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着火是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明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发生的持续燃烧现象 自燃是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明火源的直接作用,由于外界受热或者自身发热所发生的燃烧现象。,消防基础知识,消防基础知识,爆炸是:由于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的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 燃点:可燃物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行着火,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

15、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自燃点: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火源的作用下,在空气或氧气中加热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闪点:在一定的温度下,可燃液体饱和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在和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发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温度称作闪点。闪点愈低,该化学品愈易引起燃烧与爆炸,消防基础知识,点火源的种类 明火摩擦与撞击电火花静电雷电自燃机械设备故障绝热压缩光线、射线其他,灭火的方法 扑救方法有四种: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窒息灭火法、抑制灭火法,消防基础知识,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质与着火物相互隔离、移走或者尽量减少留下的可燃物质的数量,使其燃尽而自行熄灭,或者是杀减火势,另

16、行扑灭。 采用隔离法灭火的具体方法一般有: (1)将火源附近的可燃物、易燃、易爆物和助燃物从燃烧区移到安全地带; (2)拆除与火源相连的设备或易燃建筑物; (3)设法筑堤阻拦已燃的可燃或易燃的液体外流,阻止火势蔓延,消防基础知识,窒息法:就是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物质冲淡空气,使着火物在无氧或缺氧的情况下熄灭。 一般空气中的含氧量减少到14%时可熄灭汽油火灾。窒息法灭火是目前扑灭油品火灾(特别是初起火灾)的主要方法。 在扑灭火灾中,常用的窒息灭火的方法有: (1)覆盖窒息,即用水浸的消防被或石棉被、沙土等直接覆盖在着火的可燃物上,隔绝空气灭火,同时还能起到冷却降温作用; (2)用不燃也不助燃的气体或物质,笼罩或覆盖在着火的可燃物上,使火熄灭,如用氮气、二氧化碳气体、水蒸气、泡沫、烟雾等灭火; (3)封闭孔口,使火熄灭,如油罐打开的人孔或其他孔口着火,以及油桶、铁路槽车、汽车槽车内油料着火,最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