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观观物析理化以人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730249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的教育观观物析理化以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孔子的教育观观物析理化以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孔子的教育观观物析理化以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孔子的教育观观物析理化以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孔子的教育观观物析理化以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的教育观观物析理化以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教育观观物析理化以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法举隅 观物析理,化以人文孔子细心观察天地山水、日月星辰、树木花草、鸟兽鱼虫等自然景观,带领其弟子四处游学,实施临场、即景教学活动。他善于观察思考,由物及人,做到观物析理,化以人文。子夏问曰:“何谓三无私?”孔子答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1) 。孔子观天地日月,化以人文。孔子游历山水,见山说山,见水说水,发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2 )之论。其意谓,仁智者,对自然界的山水充满了仁爱之心,他们能够体验感悟到山水之乐,因为山水与人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文章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网 http:/ ”(3) 。h http:/ 。有悬水三十仞(八尺曰仞,悬二十四丈者也) ,

2、圜流九十里(圜流,回流也,水深急则然) ,鱼鳖不能导,鼋鼍不能居(道行) 。有一丈夫,方将厉之(厉,渡) ,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鼋鼍不能居也,意者难可济也。 ”丈夫不以措意,遂渡而出。孔子问之曰:“ 子乎,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对曰: “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措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以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也。 ”孔子谓弟子曰:“ 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成身亲之,而况于人乎!”(4 )孔子实施临场、即景教学,以眼前“丈夫渡水” 的经历、体验与感受,现身说法,谆谆告诫其弟子曰: “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成身亲之,而

3、况于人乎!”大戴禮記劝学第六十四载,子贡曰:“ 君子见大川必观,何也?”孔子曰:“ 夫水者,君子比德焉:偏与之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所不及者死,似仁;其流行庳下,倨句皆循其理,似义;其赴百仞之溪不疑,似勇;浅者流行,深渊不测,似智;弱约危通,似察;受恶不让,似贞;苞裹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必出,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厉;折必以东西,似意,是以见大川必观焉。 ”文章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网 http:/ ,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修其理,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

4、化洁,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5) 。文章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网 http:/ 、 “似义”、 “似道” 、 “似勇”、 “似法”、 “似正”、 “似察”、“似志” 、 “似善化”等一系列美质,赋予了人文精神。5 http:/ ,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瓦甂) ,以进孔子。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之馈(牛羊豕馈餽也) 。子路曰:“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

5、”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 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飠念) ,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6)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欹,倾) 。夫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 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至诫,故常置之于坐侧。 ”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 ”乃注之水,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 “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哉? ”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

6、之之道也”(7) 。子贡观于鲁庙之北堂,出而问于孔子曰:“向也赐观于太庙之堂,未既辍,还瞻北盖,皆断焉(辍止观,北面之盖断绝也) ,彼将有说耶?匠过之也。 ”孔子曰:“ 太庙之堂宫,致良工之匠,匠致良材,尽其功巧,盖贵久矣,尚有说也(尚,犹必也,言必有说) ”(8) 。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世之博学者谓周公便履天子之位,失之远矣也) 。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務襲跡於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猶未有以異於卻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

7、?”(9)文章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网 http:/ ”可见当时这些人物肖像画所寓含的 “兴衰鉴戒、褒功挞过 ”之意,孔子对此是有所感悟的。明堂四门,图画圣贤之君尧和舜的容貌,是善而美的形象;图画残暴之君桀和纣的形象,是凶恶丑的代表,以示人们区别善恶美丑,为之鉴戒。文章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网 http:/ 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10 ) 。孔子见鸟雀,由“黄口小雀”因贪食忘患而遭厄的命运,引出了祸福、忧患

8、、全身远祸、 “慎其所从”的人生话题,并以此教诲弟子。孔子侍坐于哀公,赐之桃与黍焉。哀公曰:“请食。 ”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公曰: “黍者所以雪雪拭桃,非为食之也。 ”孔子对曰: “丘知之矣。然夫黍者,五谷之长,郊礼宗庙以为上;盛菓属有六,而桃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庙。丘闻之: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菓之下者,是从上雪下,臣以为妨于教,害于义,故不敢。 ”公曰:“ 善哉! ”(11)注释:(1) 孔子家语论礼第二十七 ;(2) 论语雍也 ;(3) 孔子家语入官第二十一 ;(4) 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5) 孔子家语三恕第九 、 荀子宥坐 ;(6) 孔子家语致

9、思第八 ;(7) 孔子家语三恕第九 、 荀子宥坐 ;(8) 孔子家语三恕第九 ;(9) 孔子家语观周第十一 ;(10 ) 孔子家语 六本第十五 ;(11 ) 孔子家语 子路初见第十九 。孔子对芝兰情有独钟,由于他特别重视人格品质的修养,所以很喜欢兰花的资质,便以兰花的美质寄托了自己深切的情感。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

10、,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1) 。子夏(商) 、子贡(赐) ,皆为孔子有名的弟子。孔子的话意谓:子夏喜欢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便将会日渐有所提高;而子贡则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便将会日益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列举出一系列的形象比喻,具体阐明了环境与交友对于人格品行的熏染与影响,会起着很大的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和“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两个相反的例证,得出“ 君子必慎其所处”的结论。由此“芝兰之室” ,便成为一个颂兰、美兰的成语。 “芝兰之室” 、 “鲍鱼

11、之肆 ”,便成为良好环境与恶劣环境的代名词了。文章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网 http:/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创造性地把爱兰、赏兰、颂兰同教育结合起来,依据兰花幽香清远的特点,提出择善而处、择善而交的交友思想。从此“芝兰之室” ,不仅成为赏兰、颂兰的成语,而且也成为育人美好环境的代名词了。5 http:/ (3 ) 。这是孔子回答子路的一段话。当时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应聘而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 ”于是派兵包围了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食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弦歌不衰。 ”这时子路说:“ 我听说,行善

12、者老天报之以福,作恶者老天报之以祸。如今先生您积德怀义,而且身体力行已很久了,为何还如此困穷潦倒呢?”于是,孔子就列举了历史上伯夷、叔齐、王子比干、关龙逄、伍子胥等贤德之人终遭不幸的史实,说明“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最后以芝兰“ 不以无人而不芳”这段生动的比喻,论证了“君子不为穷困而改节 ”的观点。孔子周游列国十馀年,始终没有得到任用,在自卫返鲁途中,见幽兰独茂,于是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4 ) 。他以兰喻贤臣,以幽兰自况,深感自己周游列国,生不逢时,不得重用,与鄙夫为伍

13、,就如同独茂之幽兰与众草混杂一般。孔子发幽兰之感慨,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兰当为王者香” 一句,几乎所有涉及到幽兰的言论、著述都会提到它。这句话的本意是“兰应为王者散发幽香 ”,兰应是国君欣赏的高雅花卉。这是从贤者为相辅佐国君的角度而设喻的。但在后世的兰学著述中,却改为“兰有王者香” 、 “王者之香”。例如潘天寿题兰石图有诗云:“闲似文君春鬓影,清如冰雪藐姑仙。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 ”文章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网 http:/ http:/ 。而且,孔子关于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的人格美德境界,成为先秦时代儒家思想的共识。 荀子曰:“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6) 。后世历代咏兰的诗文,又对此进行了演绎、扩展、发挥。例如,宋朱熹有兰涧诗曰:“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清康熙有 咏幽兰诗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谁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这些都体现了孔子的兰文化的思想。兰花具有幽香清远的特性,故孔子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进而引申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