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的文学戏曲昆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729903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地的文学戏曲昆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吴地的文学戏曲昆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吴地的文学戏曲昆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吴地的文学戏曲昆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吴地的文学戏曲昆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地的文学戏曲昆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地的文学戏曲昆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课题 吴地的文学戏曲昆曲 课型 新授本课题课时数: 2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2 月 26 日教学目标:1. 认识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了解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是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学之大成的代表品种。2. 认识保护和发展昆曲任重道远。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保护和发展昆曲任重道远。难点:认识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并 结合课后继续指导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语余秋雨说: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唐诗、书法、昆曲,是中国人的三种“痴迷”。二、百戏之祖昆曲1. 戏曲百花园中一株空

2、谷幽兰。昆曲属于古代戏曲中的雅部。中国戏曲不同于传统诗文,一方面,她是大众艺术,具有通俗品格;但另一方面,戏一、导语昆曲,六百年的惊鸿;雅韵,几世纪的寻梦。昆曲与雅韵,这对消磨尽世情的烟火的织物,延续 着温婉的血脉,穿越了时空,就这样踏着流萤碎步,款款来到听众面前。二、百戏之祖昆曲1. 戏曲百花园中一株空谷幽兰 由名人的话引出讨论话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昆曲是百戏之祖的原因在昆曲的一招一式,一腔一曲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声腔剧种,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如果把众多的花部地方戏比作烂漫的山花,那么昆曲则是戏苑百花园中的一株幽兰。它根植于吴越文化的沃土,是戏曲中的雅品,属于“阳春白雪 ”。由于

3、昆剧的前“国剧”地位,它在曲谱文卷遗存方面是其他剧种远不能及的。仅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一书中就收有 4466 个曲牌。所以,昆曲的雅主要就在于它丰厚的文化背景造就的文化底蕴。在昆曲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侧面,诗、书、琴、画、舞、乐等都被和谐地融为一体,化成了种种舞台景象。因而可以说,昆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而作为中国戏剧的最高典范,昆曲那“启口轻圆 ,收音纯细”的唱腔,悠扬婉转的曲调,在表演上脚色行当的细密分工,写意舞姿和抒情舞姿的唯美阴柔,念白的生动幽默,成为日后中国许多剧种的模本。昆曲的成长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成长,它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黄梅戏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

4、发展都昆曲属于古代戏曲中的雅部。中国戏曲不同于传统诗文,一方面,她是大众艺术,具有通俗品格;但另一方面,戏曲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声腔剧种,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如果把众多的花部地方戏比作烂漫的山花,那么昆曲则是戏苑百花园中的一株幽兰。它根植于吴越文化的沃土,是戏曲中的雅品,属于“阳春白雪”。2. 表演:中国式眉宇之间的爱情传递调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侧面,诗、书、琴、画、舞、乐等都被和谐地融为一体,化成了种种舞台景象。因而可以说,昆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昆曲的成长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成长,它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黄梅戏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有过直接的影响,这也就是

5、人们常常把昆剧称为“百 戏之祖” 的原因。 2. 表演:中国式眉宇之间的爱情传递雅俗是仅就昆曲的艺术品味而言,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形式。而载歌载舞,“ 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才是昆曲作为戏曲的本色,是维系自身的根本。作为歌舞型的戏剧体诗,昆曲中舞的分量不言而喻,她对舞蹈的依附情有独钟,在以舞蹈表现人物的行为、思想方面,昆曲也要优于其他戏曲种类。因为昆曲的对白要少于其他戏曲种类,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多的是靠曲的演唱,再加上曲的节奏和韵律感强,舞台上的演唱必须以优美的舞姿与其配合,方能使歌与舞这两者互为交融,相得益彰。 在中国艺术史上,舞蹈进入戏曲是一个漫长而又必不可少的过程。舞蹈能进入戏曲,正是由于

6、曲的需要。戏曲就是在那些有唱曲而无舞、有舞而无唱曲或在叙事体形式唱与舞分而治之的演进中,逐 渐形成了在代言体的基础上,集唱、舞于一身,并最终完成表现人物载歌载舞乃昆曲的本质,在曲 调的引导下,歌声与舞蹈齐头并进,两者是密不可分地共同完成整个艺术展现过程。与其说是看词听曲,不如说是看一段别具神韵的歌舞表演,在一段段流畅、舒展,或婀娜多姿,或神采飘逸的舞蹈中,伴随着俊词雅乐,人们欣赏到的是那集文辞、音乐 、舞蹈为一体的昆曲艺术。一句话,昆曲的唱,乃舞之唱;舞,乃唱之舞。3. 声腔:婉转诗意的叙事风格 通过有关资料的展示,明白昆曲那种中国式的大雅之风已经深深嵌入了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或许有一天,那些人

7、、那些的戏曲艺术的。而昆曲由于先天具备了音乐曲调上的优势,就更能在舞蹈的表现上和舞与曲的相互衬托上得以强化、发展。 昆曲的舞蹈是雅化了的艺术,虽然脱胎于江南温山软水的她带有先天的阴柔风格,在题材上多逃不脱儿女情长的爱情主题玉簪记中的琴挑和偷诗便是如此。但爱情的传送方式是以琴传情、以诗传爱,代表着高雅的人文文化传统。在昆曲舞蹈中,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展示着美的张力。 “清赏”与“雅玩”的舞蹈风格以及中国式眉宇之间的感情传递,该是爱情最含蓄唯美的表达吧!3. 声腔:婉转诗意的叙事风格。听昆曲,温柔中却透出一股内在的张力,跟同样活跃在南方的越 剧相比较,昆曲的声腔要复杂一些,不好 简单的用“吴侬软语

8、”来概括。越剧的柔是一种玉珠走盘的态度,虽灵动却仍有触壁的回音;昆曲,则是丝质的,她启口轻圆、收音纯细,少了一些甜腻,多了一份空灵。这或许正是小家碧玉与大家闺秀的区从专业角度来讲,昆曲演唱的特点是“ 以字行腔”,腔跟字走、在演唱上也有一定的腔格,不同于其它戏曲可以根据演员个人条件随意发挥,昆曲有严格的四定:定调、定腔、定板、定谱。闻一多说,好的诗歌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对昆曲艺术而言,更是如此了! 事都会被淡忘,但文化精髓却得以永久地保存下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财富。六百年来,那种中国式的大雅之风已经深深嵌入了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或许有一天,那些人、那些事都会被淡忘,但文化精髓别吧!昆曲独特声腔

9、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还是拿越剧来比 较,如果 说越剧是土生土长的江浙地方戏,那么昆曲的经历更为丰富。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 世纪中叶)昆曲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 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 。昆山腔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到了清代,由于康熙喜爱昆曲,使之一度成为 清代的“流行音乐”。 地域跨度如此之大,唱腔不免要受到流传地域方言的影响。南音 语调抑扬顿挫,不疾不徐,有一种泼辣的婉转,而少数几个北音,增添了音色的亮度,切分之下,有一种紧拉慢唱的效果。它既不是完全的北音

10、那么官面,也不是完全的南音那么俚俗。于是,就有了一种叙事的风格,唱什么都是从 头道来,娓娓而谈。 昆曲所代表的美学趣味虽然明显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但4. 剧本、乐器、装束昆曲的添香之花。如果说舞姿和声腔是可以用眼耳直接感受到的美,那么作为舞台上的综合艺术,剧本、乐器、服装则是昆曲华美锦袍上的添香之花。却得以永久地保存下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是其文化身份却并不属于一时一地,它凝聚了中国广大地区文人的美学追求以及艺术创造。正是由于它是文人雅趣的典范,才具有极强的覆盖能力,有得到广泛传播的可能,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它在美学上的内在的一致性。 4. 剧本、乐器、装束昆曲的添香

11、之花。好戏还赖好剧本。昆曲剧目丰富,剧本文词典雅华美,文学性很高。单单看剧本,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许多唱词其实就是婉约凄美的诗词。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 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 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里的名句,经过昆曲的传唱,遂成千古绝响。悠扬 婉转的昆曲唱腔,把一个身居闺阁的千金小姐思春怨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另外两部经典巨作长生殿、 桃花扇也在三百年前先后唱响大江南北,为昆曲的历 史谱写了传奇的篇章。以清唱的形式出现,使得昆腔在无韵若笙箫气若丝,牡丹魂梦去来时。昆曲,江南,宛若一方卷轴上的朱砂印记,向世人剖析自己,展示未来,放眼历史, 畅

12、意平生。戏曲专家廖奔说过这样一句话:“水会流下去,艺术会传下去,昆曲会永远地美好下去。”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在乐器伴奏上,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昆曲的服装很有特色,除了继承元明以来戏曲角色服装样式外,昆剧的有些服装和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穿着很为相似。反映在戏上,武将自有各式戎装,文官亦有各样依照封建社会阶级等级不同的穿戴。与京剧一样,昆曲也讲究用脸谱表现角色,脸谱用于 净、丑两行。属于生、旦的极个别人物也偶然采用,如孙悟空(生)、钟无盐(旦),颜色基本用红、白、黑三色。韵若笙箫气若丝,牡丹魂梦去来时。昆曲,江南,宛若一方卷轴上的朱砂印记,向世人剖析自己,展示未来,放眼历史,畅意平生。戏曲专家廖奔说过这样一句话:“水会流下去,艺术会传下去,昆曲会永远地美好下去。”是啊,六百年来,那种中国式的大雅之风已经深深嵌入了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或许有一天,那些人、那些事都会被淡忘,但文化精髓却得以永久地保存下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财富。三、总结板书设计: 吴地的文学戏曲昆曲百戏之祖昆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