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六单元

上传人:【**** 文档编号:97214806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六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六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六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六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六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六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六单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大禹治水导学案设计课题大禹治水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大禹治水是一个有关伟大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它承载着让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课文语言比较简练,让孩子们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去深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从而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十分遥远,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运用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洪水、挡水、疏导、驱赶、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提示讲一讲“大禹治

2、水”的故事。(重点)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难点)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板书课题,引出课文(用时:3分钟)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大禹。2教师板书“大禹”,指导学生读好名字。引导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大禹的资料。3板书完整课题,指导学生朗读。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水?(洪水)教学生字“洪”。(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观察笔顺。(3)指导学生描红临写。4引导质疑。1

3、.观察老师写课题,认识人物。认真读好人名。2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大禹的资料。学生朗读课题。3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洪”。(1)交流识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洪”字。(2)观察教师示范,书空。(3)描红临写。4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补充课外资料是为了对人物有全面的了解。在介绍的时候,力求简洁明了。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大禹的了解。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用时:25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大禹是怎样治水的?2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3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互相检查。(1)

4、小组成员相互当老师,针对同伴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2)互相评议朗读情况。(3)交流识字的好方法。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4检查自读情况,要求:读准确,读通顺。5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挡水疏导驱赶6指导学生齐读课文。1.学生听读,思考并交流:课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洪水泛滥给老百姓带来灾难与痛苦;大禹的父亲鲧也治水,但失败了;大禹治水,离开家整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最后洪水退了。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圈画本课要学的生字,反复认读。3学生小组活动。(1)在小组内读生字词,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听到不正确的及时纠正。(2)认读生字,相互纠正。(3)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加一加识记“洪、蛇、难、认、被”。图片识记“灾”。对比识记“仍奶” “退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4学生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5学生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不断句。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挡水疏导驱赶6齐读课文。1.重点正音:“难、认、产”是前鼻音,“洪、伤、仍、耕”是后鼻音。2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字形,针对字形思考识记方法。本课生字中有很多左右结构的字,大部分是左窄右宽,提醒学生注意。3要引导学生借助同伴的力量,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识字的问题。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6、指导学生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左右结构的字“难、被”的书写要领。4指导学生描红、临写。5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2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3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4学生描红、临写。5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1.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例字的结构,发挥教师的示范功能,范写并进行指导。2教师要注重书写评价。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

7、字。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1.学生从老师的总结中知道要多动脑筋,想多种方法学习生字。2学生完成作业,并请家长对自己的作业做出评价。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从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是否能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1.复习检查生字、词。朗读本课词语。2提出本课目标: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他是怎样治水的,结果怎样?1.学生朗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词时要求有一定的速度,不要拖腔拉调。二、读中感悟,对话文本(用时:25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亲历洪水之灾,感受人们

8、的痛苦。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把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画出来,进行交流。3在学生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想象、对比,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治水方法的科学,体会大禹的一心为民的精神。4指导学生想象洪水治好后,人们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人们对大禹的敬仰之情。1.观看课件演示,感受洪水带给人们的灾难和痛苦。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3交流体会大禹一心为民的精神:(1)通过“十三年”“三次”的对比,感受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2)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同父亲的治水方法比,他用了13年,而且成功了。理解“疏导”,感受大禹的聪明

9、与治水的科学。(3)通过“千千万万”“开通了很多河道”,想象遇到的困难,体会治水的不易与艰辛。(4)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4交流洪水治好后,人们会对大禹说些什么,体会人们对大禹的敬仰之情。1.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伴互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美好的品质。2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三、复述故事,感受英雄(用时:8分钟)1.引导学生梳理本文的写作顺序,按照提示,指导学生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提示:(1)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2)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3)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4)禹用开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

10、治好了洪水。(方法提示:按照提供的顺序,抓住关键词把每一个部分讲清楚。)指名分别抓住关键词说出每个部分的大致情节。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连起来讲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推荐小组讲得突出的同学参加班级交流。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1.学生交流,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第一部分讲洪水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灾难。第二部分讲鲧治水的方法、用的时间,以及结果。第三部分讲大禹治水花的时间,三次过家门不入。第四部分讲大禹治水用了怎样的方法,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幸福。根据老师的提示小组交流,讲大禹治水的故事。(1)按老师的要求:抓关键词、按照顺序讲清楚。(2)组内轮流讲故事,其他同学听后评议。(3)生生评价。(是否按顺序讲

11、?是否抓住关键词句?是否讲清楚了?是否体现人物品质?)(4)推荐一名学生参加班级交流。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故事复述的时候,要先理清顺序,然后提出复述要求。2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巡视,对复述有困难的小组或学生进行帮扶。四、总结深化(用时:2分钟)1.读完这个故事,你对大禹有了怎样的了解?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概括人物的特点。2像这样的古代英雄人物,你还能说几个吗?1.学生谈谈对大禹的印象。(聪明,富有智慧能想出科学的治水方法;大公无私,一心为民三过家门而不入;不畏艰险带领千千万万百姓开通河道,历经13年)2交流自己积累的古代英雄人物的名字及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

12、拯救百姓)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概括人物的品质。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一讲。2搜集其他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1把故事讲给家人听。2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其他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1.家人也需要从叙述顺序是否合理、是否抓住关键词句讲清楚、是否体现人物精神品质来进行评价。2家长要指导孩子搜集资料。16朱德的扁担导学案设计课题朱德的扁担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第三次“围剿”,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红军战士同甘共苦挑粮上山的事。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朱德这个人也知之甚少,教师要注意资料的补充与运用,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上的困

13、难。课文不算长,没有对话,但是,字里行间充满着红军官兵深厚的情意,适合学生朗读。要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及战士们对他的敬爱之情。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难”;理解“扁担、同志、战士、敬爱”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3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难点)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看图激趣,引入新课(用时:3分钟)1.出示朱德照片,介绍朱德

14、。指导学生读好“朱”“德”这两个生字。2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话介绍朱德,并且说说自己对朱德的印象。3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扁”“担”。(1)读准字音。“担”读轻声。(2)教师范写生字。4出示图片,介绍扁担。1.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朱德”这个人名。“朱”是翘舌音。2在老师的引导下,用简洁的句子介绍朱德,并说说自己对朱德的印象。3朗读课题,读好词语“扁担”,“担”读轻声;学写“扁担”二字,观察老师的板书,并书空,再各描红一个。4借助图片了解扁担。1.分散着随文识字,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注重教师的范写,学生在观察范写后再描红一遍就可以了。2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朱德”“扁担”,了解“扁担”的特点。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用时:25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2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3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互相检查。(1)引导学生相互当老师,针对同伴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2)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朗读情况。(3)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的好方法。4检查自读情况,要求:读准确,读通顺。5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老 师好童学原创制作,更多视频课件教案请加微 信免费领取:haolaosh ihaotongxue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