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板块4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078329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板块4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板块4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板块4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板块4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板块4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板块4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板块4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块4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阶段特征,主干排查,随堂演练,阶段特征 明确阶段掌握特征,主干排查 归纳知识点拨规律,一、古希腊民主政治与古罗马法律 (一)从贵族体制到民主体制雅典的民主制 1.条件 (1)地理条件: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不适合农耕经济。 (2)政治条件: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使公民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愿望更加强烈。 (4)思想条件:海洋文明和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易形成平等、相对独立和自由的意识。,2.历程 (1)奠基: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实行财产等级制,

2、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实行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制度,组成五百人议事会和“十将军委员会”,制定陶片放逐法,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顶峰: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开放除十将军外的各级官职,“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拥有充分权力,并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3.运作方式,4.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权力制约、直接民主。,5.评价 (1)积极性 创新性:创造了法治

3、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促进了雅典奴隶制文明的繁荣,为后世民主政治积累宝贵经验。 优越性:多数人决策,减少决策失误;公民监督政府,减少以权谋私。 文明进步:推动了思想文化繁荣,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兴起;使希腊文明成为古代西方乃至整个世界重要的文明中心。 (2)局限性 它是少数人(男性公民)的民主(主要局限)。 轮番而治和抽签形式不能保证参政人员的素质,不同素养的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权,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使雅典政坛混乱动荡。 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降低行政效率。 这种直接民主只适应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二)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1.原因和条件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 (2)

4、罗马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法学家的积极配合。 (3)平民与奴隶主贵族的不断斗争。 2.发展历程 (1)起源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原因:习惯法的弊端;平民的反抗斗争。 标志: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 影响: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十二铜表法的阶级实质:十二铜表法作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但是,十二铜表法并没有改善奴隶的处境,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2)发展阶段:从公民法到万民

5、法。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称为公民法。公民法的特点是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3世纪,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万民法。万民法的特点是简洁灵活,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3)完善阶段:更加系统化和法典化。 为巩固东罗马帝国的统治,查士丁尼完善了罗马法,形成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3.自然法: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享有某些基

6、本权利。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4.基本内容 (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5.影响 (1)维系了罗马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 (2)在法治思想、法律形式和内容、法律制度等方面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3)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二、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1.背景 (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奴隶制工商业的发达。 (3)雅典成为古希腊政治和文

7、化中心。 2.希腊先哲的主要贡献 (1)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3)柏拉图:理念论和理想国为理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把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3.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4.罗马:罗马法律蕴含的自然法原则和理性精神,成为近代启蒙运

8、动和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根源。,随堂演练 实战演练巩固达标,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 1.亚里士多德说,在雅典“凡属公民都可受职,政事的最后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依公众决定所宣布的)命令可以代替法律”。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民主决策高于法律 B.公民有最高立法权 C.民主政治得到完善 D.法律违背公众意愿,解析:A 材料中的“凡属公民都可受职”说明雅典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命令可以代替法律”说明此制度下民主决策的权威性高于法律,A项正确。古代雅典拥有最高立法权的是公民大会,而不是公民,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而不是完善,C项错误。古代雅典法律由公民大会制定,

9、不可能违背公众意愿,D项错误。,2.(2017安徽蚌埠质检)雅典名将阿里斯泰德是马拉松战役的指挥官,战功显赫,曾担任首席执政官,素以“公正者”著称,公元前483年经公民大会投票遭放逐。这反映了( ) A.雅典的民主政治重视公民集体意志 B.阿里斯泰德企图独裁 C.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司法审判机关 D.直接民主制弊大于利,解析:A 材料中“战功显赫,曾担任首席执政官,素以公正者著称,公元前483年经公民大会投票遭放逐”的信息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重视公民集体意志,故A项正确。,3.(2017湖南衡阳质检)“耐克逊”(nexum)是十二铜表法中用来表示“契约”的用语,它的本意是“伴有铜片和衡具的交易行为

10、”,它的形式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交易当事人亲自到场,说出规定的套语,履行铜片的交付手续,而且还要有五位证人和一位司称到场作证,此时交易方为有效。“耐克逊”表明罗马法( ) A.注重建立公正诚信的商业秩序 B.本质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利益 C.对民事行为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D.严格禁止公民的私下交易行为,解析:C 材料中“不仅要求交易当事人亲自到场,说出规定的套语,履行铜片的交付手续,而且还要有五位证人和一位司称到场作证,此时交易方为有效”说明罗马法比较注重形式主义,故C项正确。,4.(2017广东潮阳统考)罗马共和国后期,巴尔巴蒂菲利浦被选为裁判官(负责司法的高级官员),不久他的奴隶身份被发现,

11、被判扔下塔配伊山。为了维护法律威严,行刑前他被给予自由人的身份。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 A.法律适用对象狭窄 B.法律程序繁杂琐碎 C.司法实践务实灵活 D.司法审判主观随意,解析:C 材料提到,巴尔巴蒂菲利浦被选为裁判官,不久他的奴隶身份被发现,被判扔下塔配伊山。为了维护法律威严,行刑前他被给予自由人的身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罗马司法实践务实灵活,能够根据实际处理司法案件,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罗马法律适用对象狭窄,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法律程序繁杂琐碎,故B排除。材料体现了司法的灵活性,不是司法审判主观随意,故D排除。,5.(2017山西孝义摸底)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

12、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 ) A.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B.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解析:C A、B两项是对智者学派的描述,不是苏格拉底,排除。材料强调通过认识自己而“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可知这里苏格拉底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故C项正确;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能依据题干材料推出这一结论。,6.(2017吉林长春质检)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 A.提倡民本 B.呼唤仁爱 C.强调理性 D.倡导美德

13、,解析:C “当仁不让于师”的意思是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在仁德和师道尊严方面,仁德是第一位的,所以这里的“仁德”和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有思想力”都是在强调人的理性而不是权威一致,故答案为C项。,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起草之责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中书、门下二省都设在宫内,所以又有谏诤之责,以匡正皇帝的过失。尚书省设在宫外,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副为侍郎。各司之长为郎中,副为员外郎,

14、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 三省六部制,材料二 我们既关心个人事务,又关心国家大事;即便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人,也不乏足够的参政能力。因为唯独雅典人才认为,不参与国事乃平庸之辈,而不止是懒汉。我们能作出最准确的判断,并善于捕捉事情的隐患。我们不认为言论会妨碍行动,而认为在未经辩论并充分作好准备之前,不应贸然行动。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 伯利克里演讲,(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与古雅典行政决策模式的差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决策模式不是政权性质,回答时需要描述较为详细的流程,学生容易

15、简单地罗列两者的性质(如君主专制和直接民主)。 答案:(1)差异:隋唐是三省六部制度,即在君主专制的基础上,中书省起草行政文件,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古雅典是直接民主制度,即通过城邦公民大会讨论、表决重大的问题。,解析:第(2)问,“根源”的解答一般需上升到经济基础的高度,需找到与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经济根源,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而古代雅典则是工商业发达,然后将经济基础与政治体制联系起来。 答案:(2)根源:古代中国幅员辽阔,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古希腊城邦狭小,港湾众多,不利于农耕,工商业经济比较繁荣,具有开放性。,(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政治体制出现差异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