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074277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PTX 页数:116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历史 (江苏专用),A组 统一命题江苏卷题组,五年高考,考点一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6江苏单科,1,3分)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 体现的是 (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答案 D “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反映了“长子”“长孙”在家族中的地 位至关重要,这是受宗法观念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家族和睦、等级秩序和贵族世 袭等信息,故排除A、B、C三项。,疑难突破 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及与此相联系的大小宗制。“长兄如父” “小儿不及长孙”反映出长兄和长孙在家

2、族内部的地位高于其他成员,这正是宗法观念的体 现。宗法制强调等级秩序,表现为宗主与宗子的权力及其地位不可逾越。,2.(2015江苏单科,1,3分)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 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 政治制度是 (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贵族朝会时,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九夷、八蛮等都有 严格的列位礼节,这种礼仪规定体现了分封制下的等级特征,A项正确;材料中的“公”是爵位, 而“三公九卿制”中的“公”是官职,B项错误;“郡县制

3、”和“郡国并行制”都与材料中 公、侯、伯、子所体现的“封邦建国”的本义相悖,C、D两项错误。,知识拓展 武王灭商后,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是为分封制。分封制与爵位制互为表里,根据礼记王位的记载,当时主要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当时的爵位是政治权力的标志,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称公,周初分封的姬姓诸侯称侯,西周时的小国之君称伯,而拥有子、男爵位的诸侯国文献记载较少。,考点二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15江苏单科,2,3分)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 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

4、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 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 C 淮南子等书虚构三皇五帝及夏禹、商纣时期的疆域,是一些学者崇古好古的 体现,并没有贬抑秦始皇的意思,故A项错误;B项忽略了秦人著秦史的事实,且秦至西汉之间,年 代并不久远,故B项错误;C项指出了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一条法则,即引用史料首重辨伪,这也 符合材料信息中不同记载相互矛盾的解读,故C项正确;材料中石刻与文献所载恰好相左,不仅 不能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反而需要对材料加以

5、辨伪、考证,以期还原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命题评审 本题与教材知识并无显著关联,史料辨伪属于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但考生却对此 感觉很陌生,说明对史学研究方法的认知能力较弱。历史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考据,即收集和 考证材料。辨别史料真伪是历史研究的前提。本题以秦朝石刻和西汉文献所载的关于古代 疆域的史料为切入点,着重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学研究方法的认知能力。秦始皇立石刻,语气虽 有夸张之嫌,但基本反映了秦朝疆域广于前代的史实。,考点三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9江苏单科,2,3分)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 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 A.实

6、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答案 C 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试 题以史记中的历史记述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 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汉定百年之间”是指从汉高祖到武帝前期。从材料信息看,在此期间,皇室亲族关系日 益疏远,诸侯骄奢,大诸侯叛逆,小诸侯常常违反法律,这说明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社会潜藏 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现象是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的,故选C项。察举制是 一种选官制度,无法造成材料中的现象,故A项错误;独尊儒术不会造成诸侯国势力

7、膨胀,排除B 项;推行郡县制有利于打击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2.(2019江苏单科,3,3分)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 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答案 D 本题考查唐代科举制,旨在考查考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 的能力。试题以唐朝时期宗室子弟科考屡考不中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 引导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8、。 从材料信息看,唐代诗人刘得仁虽然是皇亲国戚,但参加科举考试三十年,“竟无所成”; 唐宗室子弟李洞也是屡考不中。这说明在科举考试中,即使是皇室贵胄也不能凭借特殊地位 被“破格”录取,反映了唐代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考生诗 才”,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仅凭材料中刘得仁与李洞的经历不能 得出“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的结论,故C项错误。,3.(2018江苏单科,2,3分)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 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 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

9、映了当时人们 ( )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 B 爵位能带来荣耀、特权和利益,汉代画像石中“射爵射侯”生动地表现了时人追 求显贵地位的愿望,B 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主要是西汉前期的政治议题,在汉武帝推行“推 恩令”后,王侯势力逐步弱化,到东汉更难以对中央形成威胁,A项错误;杀雀、杀猴不符合自然 和谐的生态理念,且“生态”是现代才有的新观念,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已明确古代“雀” “爵”相通和“猴”“侯”同音,尽管图中有人在“持弓仰射”,但因此要将“射爵射候”片 面解读为“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过于牵强,D

10、项错误。,命题评审 本题误选A项的考生占54.47%,误选的原因主要在于感性地联系到所学知识中的 郡国并行制,忽视了时空观念,且对汉代画像石的常识性寓意缺乏了解。由此看出,在复习备考 中应深化对考点主干知识的解读,并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4.(2018江苏单科,3,3分)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 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 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 )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11、误区警示 本题易误选B、C两项,误选的原因主要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欠缺。“诏令制 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说明“诏令制敕”形成在前,然后下达尚书省,表明尚书省没有起草诏令 制敕的职权。在君主专制制度下,中央政府的各部门都要对皇帝负责,尚书省没有阻隔皇帝与 各州府的联系,而是充当了联系的桥梁。,答案 D 在唐代行政运行中,文书大多先经尚书省审核,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后,再交君主和中 书省商议决策。待诏令制敕形成后,再交由尚书省审定,然后由各级机构执行。可见,尚书省处 于君相与各级机构之间的枢纽位置,D项正确。题干材料表明,尚书省只是行政枢纽,并没有剥 夺中书与门下两省在决策层面的职权,A项错误;中书省

12、的职能是帮助皇帝起草诏令制敕,尚书 省只是将下达的诏令制敕再次详议和确定,并传达给中央及地方各级机构去执行,其无起草诏 令制敕的职权,B项错误;从题干材料看,尚书省是连接中央与地方各级机构的枢纽,其职责正是 保证行政文书能够顺畅地上传下达,辅助皇帝与地方州府之间的联系,C项错误。,5.(2017江苏单科,2,3分)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 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答案 A 本题考查汉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化。材料信息表明,汉武帝将铸币权由地方

13、收归 中央,这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权力,故A项正确。B项本身表述有误。铸币权收归中 央并不会加重百姓的赋税负担,故C项错误。D项混淆了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这两个概念。,6.(2017江苏单科,3,3分)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 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 升。这表明 ( )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答案 C 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后来,中级官吏出 任宰相,尚书省地位下

14、降,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说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正 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所述变化并不会极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B项错 误。中书省、门下省地位提高并不代表其决策权扩大,故D项错误。,方法技巧 巧用排除法。本题用直选法解答比较困难,而用排除法解答却非常容易。如A项 属于史实错误,可轻松排除。B项中“极大”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根据逻辑推理也可 轻松排除。,7.(2016江苏单科,4,3分)“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 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

15、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答案 A 由材料可知,唐代取士不完全依据科考时的应试诗文的优劣,还兼顾应考士子的社 会声誉名望。而宋代实行糊名之制,使评卷官无法得知应考士子的名字,可见其考试程序比唐 代更加公正,A项正确。宋代“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反映的是科举取士的程序更加严密, 标准更加统一,并不涉及“取士科目”的问题,B项错误;宋代延续了唐代对进士科的重视,但并 未体现“尤为尊贵”,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录取人数的变化,D项错误。,疑难突破 隋唐以来,科举制逐渐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朝廷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定制,且为 历朝所沿用,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科举制推行之后

16、,世家大族对官职 的垄断被打破,官吏的来源扩大到更为广阔的社会阶层,这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 权制度的意义不言而喻。正是由于科举制度在选官、用官方面起了如此关键的作用,它在具 体实行过程中能否做到公正、公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8.(2015江苏单科,21,6分)(节选)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 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 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 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 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 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 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