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浅析讲座稿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7056460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古诗浅析讲座稿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古诗浅析讲座稿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古诗浅析讲座稿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古诗浅析讲座稿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古诗浅析讲座稿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古诗浅析讲座稿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古诗浅析讲座稿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文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多首文质兼美的古诗,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这里简单的给大家分类介绍一下。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

2、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

3、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战争诗、行旅诗,送别诗等。(1)怀古咏史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

4、桑之感。(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如:咏鹅,咏柳(3)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四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都是。(4)战争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

5、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5)行旅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妙喻传情。如长相思(6)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

6、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赠汪伦赠刘景文(二上)赋得古原草送别(二下)游子吟(三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四上)芙蓉楼送辛渐(六下)下面对于古诗文教学结合我教学的三个古诗词课例,说说我的心得体会。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想法:1. 解释诗题2. 适时插入背景知识3. 朗读与解释结合4. 诗词拓展带文一:解释诗题我们学习每一首古诗词,在拿到一首诗时首先看的就是诗的题目,都要从题目入手,然后是作者其次是诗的内容,最后是注释。以我讲过的这三首诗词题目为例,四年级上册的送元二使安西,下

7、学期的忆江南和四十田园杂兴。诗和词的题目解释方法不同,诗的题目和词的题目本身不一样,词的不能叫题目,是词牌名。一般来说题目是内容的集中体现,与诗的内容有密切关系,学习诗时应当解释诗的题目,能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明白这首诗是写什么。解释诗题首先要借助已有的注释,送元二使安西中只有 使 给出了注释,是出使的意思,对于准确理解这首诗的题目意思来说,光有这一个解释还不一定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清楚明白题意,元二 也需要解释,学生能知道元二是一个人,是人名还是其他就不太清楚,古文知识储备量不足的学生很少能想到元二是姓元排行老二,在解释元二时插入别董大把两首诗的题目放在一起举例,排行老二叫元二,姓董排行老大叫

8、什么?学生举一反三很容易理解。送就是送别,别也是送别的意思,这样解释后诗的题目意思就一目了然。四十田园杂兴这首诗注释只给出了杂兴的注释,四时理解还要老师点播,通过出示四时的组织结构图“春日、夏日、秋日、冬日”学生自己一看就明白四时是四季的意思,如果不解释,部分学生容易误会理解成“四月”因为前一首诗就是乡村四月,明白了四时的意思,那整个诗题目的意思就是,四季田园生活的各种兴致。那四季的各种兴致一首诗就能写完吗?会产生疑惑,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组大型组诗,共60首,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词的词牌名的解释上,首先让学生明白词牌名和诗的题目不同,它一般与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词牌名是规定了词的格式,这首词一共几

9、句,每句几个字,每句押什么韵,忆江南这首词恰巧与内容有关,但是只是巧合,因为这个词牌名又叫做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一看就明白跟内容没关系。题目的解释因诗而异,有些诗题也不需要老师解释,像草,望洞庭学生自己就明白,有些就必要老师点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二:关于适时插入背景知识古诗词跟我们现代文课文学习上有所不同,现代文作者除个别特别有名的,一般我们不需要着重了解学习作者,也不需要记忆背诵,考试一般也不会考,古诗词不同,作者和作者所在的朝代都必须要了解记忆,考试也常常考,“诗言志”诗是作者感情的表达,对于作者创作背景的插入补充也是必要的,能有助于了解这个作者,诗人。才能更准确地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要

10、表达的情感。以及诗词的意蕴。.对于与中学相衔接的5.6年级学生更要了解古诗文的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 本,不至于过高评价或者过低评价;有助于学生对同类作品的归纳概 括,有助于学生对不 同类作品思想内涵的恰当定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些诗词,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就会产生错误的解读,例如:杜甫的赠花卿中有两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般不了解背景下,会理解成:如此美妙的音乐只在天上才能听到,人间是很难听到的,会认为是在夸这个曲子太美妙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杜甫写这首诗是送个花卿这个人的,这个人居功自傲,僭越了自己的等级,听了只有天子才能听的曲子,杜甫是在宛转的讽

11、刺他。我的这三个课例中送元二使安西背景知识插入是插入了一幅图和一首诗,从渭城到安西的地图出示,展现了这一去路途遥远,前路艰险,将远行的人生死未卜,更能突出离别的心情,以及作者送别友人的心情。在这里其实还应该插入补充一下元二为什么要去出使安西,安西远在西北,远离中原远离国都,去到那里的官员几乎都是一些被贬 的,明白这一点学生就更能体会元二当时的心情。对作者的怀念和不舍更有共鸣。忆江南插入背景知识是关于白居易在江南做官的一段资料,通过这段补充,学生们更加明白江南忆的不只有表面的景,还有更深层的对江南人民的怀念,更忆的是江南的人。背景知识插入的时机上,插入地方不同,作用也不同。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背景知

12、识是在正式学习理解前插入,目的是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元二这将要踏上的是一条什么样的出使之路,以及一首形容当时情形的诗,这样的插入能起到推动学生情感的作用,如果放在学完诗再插入,显然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而忆江南的背景知识插入就选择在了诗意理解了之后,在学生以为已经学完了整首诗的时候,以为自己已经对于这首诗的内容大意了解了,就是写风景的,就是怀念江南水乡的风光的诗,再插入这段背景资料,又给学生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诗人白居易,也理解了这首诗所表达的怀念的不仅仅只是景,还有更重要的对人的怀念,整首诗的厚重感又提升了一个境界。我们现在教的这些古诗词,老师们上学时候也都学过,不知道现在教完和以前学时候

13、感觉是否一样,我感觉是不一样的,通过背景知识的补充,也更新了自己头脑中陈旧的理解,我以前也只知道忆江南忆的就是景,完全不知道还有怀念江南人民这种想法,在备课时候搜集资料时候也让重新学习了一次,这估计就是人们说的“教学相长”吧!三:朗读与解释的结合诵读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朗读分三个阶段,首先要初读。就是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其次,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读出节奏,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合作学习,基本上结合注释就能把诗的大概用自己

14、的话串下来,如果有哪儿不理解,解释不准确的地方,老师再相机指导解释,之后再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就能弄懂这首诗的大意了,不需要一字一个词地一一解释翻译,老师们也不会教的那么累,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主动学,说,老师只把学生不会的字词重点常考的字词解释强调一下,这样调动了学生自己的主动性,主动学习也比被动接受效果更好。这样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带着理解再读,听范读,配乐读,基本上学生就能读出诗的意蕴。然后可以采用一些师生对读的互相解释诗句等游戏的方式巩固记忆,比如,老师描述一句诗的大意,学生迅速说出与其相对应的诗,或者老师说一句诗,学生来描述这句诗的意思,再或者通过选取明显押韵对仗的词句来让

15、学生对读,比如: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老师可以先整句对,先说日出江花红胜火,学生对,春来江水绿如蓝,接着,日出江花对春来江水,老师说红胜火,学生说绿如蓝,老师说日出,学生对春来,老师说江花,学生对江水。通过一来一去游戏形式,不着痕迹地一些方法来多次呈现诗句,以及诗句的意思,既容易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们记忆深刻,而且也能很快达到背诵的要求。四:诗词拓展一首诗,一般一课时讲完,40分钟讲完一首诗,时间上是很充裕的,可以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再拓展带入另外一首相类似的诗,既可以增加学生们的知识积累,也可以迁移学法,把学本首诗的方法运用到拓展诗中,慢慢地学生自己就会自学诗

16、词了。选择带入拓展的诗词,应该选与学的这首诗有共同点的诗,而且共同点越多越好,还有就是选择知名的诗词。例如:送元二使安西是首送别诗,拓展带入的别董大这首诗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必须背诵的优秀古诗文75篇当中的一篇,类型上也是送别诗,两首诗在题目上也有共同点,一个是送,一个是别,其实意识都是一样的,就是送别,一个送的是元二,一个送的诗董大,命名方法也是一样的,都是按照排行命名的,内容上,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别董大也是一样。两首诗也有不同点,一首是以乐景衬哀情,一首是以哀景衬乐情,边学可以边总结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也是考试曾经考过的,总结两首诗的异同。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带入的是这组诗60首中的一首,同样是写夏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