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三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048664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三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三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三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三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三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三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三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2.学习本课的生字。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初步认识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提高阅读、背诵能力。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2.会解释重点词句。教学课时两课时。跟我学课文 知识点详解 古 诗 两 首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好。一个“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一个“斜”字写出了山路的蜿蜒曲折,而一个“寒”字则巧妙地点明了季节。“寒山”是指深秋之山。白云生处有人家。“远”“斜”“寒”三个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句导读

2、: 前两句诗写远景,由山势起笔写到人家,暗示了诗人浓厚的游兴。诗意: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这是枫叶在巧妙地做过冬准备。冬天到来之前,有些植物为了御寒,将体内一些复杂的有机物转化成糖分。细胞液里的糖分增加后,细胞间隙里的溶液就不易结冰,这就增加了植物的抗寒能力。当糖分增多后,植物叶子里的花青素就容易形成了。而花青素正是使植物叶子呈红色的主要成分。秋天,枫树叶子中的花青素增多,便出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现象。题为“夜泊”,实际上诗人描写的是“夜半”时分的景色。上弦月升得早,半夜时分便已沉落,树上的栖乌大概因

3、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而被惊醒,并发出了几声啼鸣,因此有了“月落乌啼”。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句导读:后两句诗写近景,描述了深秋枫林的美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诗意: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要尽情观赏。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枫 桥 夜 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应是早晨的景象,而题目却是“夜泊”,诗人到底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江枫渔火对愁眠。句导读:前两句诗是诗人的所见所思,通过描写“夜泊”的环境,抒发了诗人孤寂愁闷的情怀。诗意: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使夜空

4、充满了凉意。江边的枫树黑糊糊的一片,渔船上的灯火在风中摇曳,我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的“客”是谁?心情怎样? “客”就是诗人自己。愁,是诗人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的寂寞之愁,也是思乡之愁。句导读:后两句诗是诗人的“所闻”,通过交代“夜泊”的地点及寒山寺的钟声,反衬诗人烦乱的心情。诗意:在这充满寒意的夜里,只有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1.读古诗,识字。2.学习山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背诵这首诗。本课挂图或投影片。一启发谈话,导入本课同学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首?(可指名背诵古诗。)古诗语言精练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含意深刻

5、,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象征,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民族文化,认真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山行。二解题1.解题。山行:即山中漫游的意思。2.介绍作者。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3.学生自读这首诗,初步了解诗的大意。4.小结学法:知诗人,解诗题。三读诗解意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石径斜:“斜”古时读作“xi”,是为了押韵(现在读作“xi”)。白云生处:“生”读作“shng”。霜叶:“霜”读作“shung”。2.集体认读诗中的生字、新词。3.齐读山行这首诗。4.释词连句,明白诗意。(1)指读第一、二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

6、处有人家。(2)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寒山:深秋时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石径斜:石头铺成的小路弯曲而上。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的地方,白云缭绕可见山势之高。(3)连词成句。请同学根据解释连词成句,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4)指读第三、四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5)找出不易理解的词语,加以解释。坐:因为。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红色。红于二月花:比春天开的花还要红艳。(6)连词成句。请同学根据解释连词成句,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

7、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7)提问:大家读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8)让学生将句意串起来说说诗意。5.小结方法。解词语,明诗意。四朗读诗句,体会意境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2.自读诗句,体会。这首诗描写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山行途中所见的几幅景观:远望一条山石铺成的小路,蜿蜒曲折伸向高山之巅;近看山间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显现出几户人家;四周枫叶如火,更显得红艳娇美;枫叶之红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在这里,有白云,有红叶,色彩明丽;山路、枫林、人家,和谐温馨;还有因爱这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的诗人也在

8、这幅画中,使画面更显得有情有意。写秋景,全诗却无半点悲凉萧瑟的气氛。特别是最后一句诗,把枫叶与花相比,十分新颖。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春风一吹,春雨一淋,就零落成泥,随流水而去。而枫叶却是在同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得火红,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诗人特别喜爱枫林的原因,也是这首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魅力所在。3.这首诗应怎样朗读?4.教师范读。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5.学生练读。6.指名读,有感情地朗读全诗。7.小结学法,想意境,悟诗情。五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解词语,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六朗读背诵教学

9、中教师可采用自读、自背,同桌对读、对背或集体朗读背诵等形式作巩固练习。1.“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学习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要采用一些教学手段和方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又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的。2.要求学生质疑。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然后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使自己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亻:仗倚化停仙心:忘态忠忽总木:朴枫林格校氵:清

10、池泳泊海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山行的作者是宋代的杜牧。()(2)“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意思是坐在车上。()(3)“霜”字共17画,除去部首还有9画。()(4)“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比二月开的花还要红艳”。()3.欣赏吟唱曲。1.理解“泊”“渔火”等词语的意思。2.学习枫桥夜泊,这首诗通过描写夜晚停船在枫桥岸边的所见所闻,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隐隐约约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哀愁。3.背诵枫桥夜泊这首诗。幻灯片。一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1.集体背诵山行。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解词语,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二学生自读枫桥夜泊,初步了解大意三依照学法步骤

11、读诗解意1.指读枫桥夜泊。2.知诗人,解诗题。(1)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2)教师补充介绍作者。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襄州(今湖北襄阳)人。(3)齐读课文题目后,说说题目的意思。“枫桥夜泊”的意思是夜晚把船停在枫桥。3.解词语,明诗意。(1)齐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的大意。(2)学生质疑。4.逐句解意。(1)指读第一、二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江边的枫树(一说泛指江边的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2)请同学根据解释连词成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使夜空充满了凉意。江边的枫树黑糊糊一片,渔船上的灯火在风中摇曳

12、,我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3)指读第三、四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苏州有姑苏山,因而称苏州为姑苏。寒山寺:寺名,在枫桥附近。夜半:半夜。(4)请同学根据解释连词成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在这充满寒意的半夜,只有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5)将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6)齐读这首诗。5.想意境,悟诗情。(1)想想诗人看到、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总结: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夜晚停船在枫桥岸边的所见所闻,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隐隐约约地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哀愁。这首诗首先描写诗人深夜难眠,走出船头所见到的景象:月亮已落,霜雾满天的深秋之夜,传来的几

13、声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几分夜深人静的气氛。江岸上是火红的枫树,江面上是渔火点点。面对此情此景,离家在外的诗人想到自己漂泊不定,流浪异乡,不禁愁绪满怀,难以安然入睡。后两句诗写诗人深夜所闻:半夜时分,江面上传来寒山寺沉闷的钟声,声声入耳,一方面进一步烘托出夜深人静,另一方面更加重了诗人心中的愁苦之情。这首诗主要从见和闻两个角度来描写枫桥夜景。见色闻声中,用一“愁”字点染,诗中那愁思满腹的游子形象跃然纸上。由于这首诗情景描写真切,画面清新,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甚至使得枫桥和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2)想想应怎样朗读。(3)教师范读。枫 桥 夜 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

14、声到客船。(4)学生自读练习。(5)展示朗读。(6)练习背诵。1.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愁绪。本诗意境深远,情感复杂,所以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要感受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愁绪”是非常困难的,而这又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诗教学的难点。2.对于如此优美的古诗,要注重对诗文的整体把握。紧紧抓住诗眼“愁”字,通过课文插图、诗意惆怅的语言,营造诗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感受诗人的愁绪;结合诗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的寂寞之愁、思乡之愁。然后,介绍作者,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愁、人生求索的愁。3.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朗读。在学习古诗的时候,朗读是贯穿于整堂课之中的,要注意形式多样,注意对“情感”“意境”“画面感”的把握。由读通读顺,到读出情感,再到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学生们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次充分地朗读诗文,层层深入地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1.加偏旁组字,再组词。2.写出加点字的意思。(1)枫桥夜泊。(停泊)(2)月落乌啼霜满天。(啼叫)(3)江枫渔火对愁眠。(睡觉)(4)夜半钟声到客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