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012415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一)教材第10页图1.9本图形象地显示了海洋中渔业资源锐减的严峻现状。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商业性捕鱼开始以前,由于人类捕捞量较少,没有超过鱼类再生的能力,广阔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自从商业性捕鱼活动开始以来,由于人类渔船数量的增多,渔具、捕鱼技术的进步,海洋捕捞范围的扩展,捕鱼量大增,超过了鱼类再生的速度,造成了海洋渔业资源锐减,质量下降,导致部分物种濒临灭绝。(二)教材第10页活动提示: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的环境观念提升到足以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引导同学们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关注和思考,在环境保护中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进行活动时可采取多

2、种形式,但要注重分析和讨论,最好能形成小论文。(三)教材第13页思考关注乡土环境问题,注意本地建设项目,是使正确观念见诸行动的主要方法,也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1提示:通过实际调查进行统计。2提示:运用所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评价,得出结论。3提示:意见书可从建设项目对环境的长远影响及可能产生的恶果方面进行综述。课堂小结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据此回答13题。1下列有关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A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B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C环境观决定了人对环境的态度,人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D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

3、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2传统的环境观认为()A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B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D天人合一解析:第1题,环境观是人类对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正确的环境观才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第2题,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环境的客观规律,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干预更强,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答案:1.D2.B3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

4、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解析:本题考查解决华北平原春旱的措施,并且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会引起地面下沉;缩减农田面积,虽可起到降低农业用水量的作用,但会减少粮食总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不能直接灌溉农田。答案:D201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人与自然,相联相生”。据此,完成第4题。4201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体现了人类_的态度。()A依赖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解析:“人与自然,相联相生”说明了人类发展应遵循自然规律,体现了善待自然的态度。

5、答案:D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天人合一”思想。据此,完成56题。5“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本主义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6下列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A跨流域调水 B过度抽取地下水C毁林开荒 D在耕地中大量使用化肥解析:第5题,“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说明人地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地伙伴论思想。第6题,跨流域调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答案:5.D6.A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第7题。7有

6、关图示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产模式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B采用该生产模式可有效提高农民收入C该生产模式能彻底解决我国农村的能源需求D该生产模式下的农产品是真正的“绿色产品”解析:该农业模式有效解决了农副产品的充分利用问题,能提高生产率,增加农业收入,但并不是我国所有地区都适宜发展,是否是真正的“绿色产品”还要看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等使用情况。答案:B8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乙与图甲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是_环境观,其后果是什么?(2)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解析:洞庭湖面积的变化从图中可以很容

7、易地看到,其主要原因与人类的围湖造田是分不开的,体现了当时的征服论思想。因为在河流中游的湖泊有调蓄洪水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减少势必造成湖泊的蓄水能力降低,洪水灾害频发。要解决该问题,就应该退耕还湖,这体现了人地关系中的“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思想。答案:(1)湖泊面积大大萎缩变小。围湖造田征服论湖泊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洪水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建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 2018年12月18日,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报告(2018年全国卷)在京发布。该报告基于学界对绿色GDP的界定之核心内核,充分考虑到经济

8、增长中的能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生态损耗,以GDP、人均GDP、绿色GDP、人均绿色GDP、绿色发展指数5个指标,综合呈现了全国(不含港、澳、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绿色发展情况。据此,完成910题。9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色农业产值和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来实现B“绿色GDP”的含义之一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10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秸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种做法的好处是()A涵养水源B

9、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C农民忙于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没有时间D防风固土,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解析:第9题,此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绿色GDP”的内涵。第10题,北京冬春季节风大,气候干旱,易发生沙尘天气。答案:9.D10.D读下图,回答1112题。11这幅漫画说明()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12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D植树造林,几

10、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解析:第11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这幅漫画说明了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第12题,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答案:11.B12.D13正确表述下图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关系的是()A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B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C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D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图中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图中可以看出,前4年的出海渔船数量和捕鱼量都小,鱼密度大,若保持这种状况可

11、以实现持续发展;出海渔船数量多则捕鱼量大,之后则因为过度捕捞、资源匮乏,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出海渔船再多也无鱼可捕,更难以恢复原来海域中的鱼密度,影响了生产的持续发展。答案:A14读贫困山区恶性循环或良性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框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B发展生态农业C走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E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2)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_。(3)传统的环境观忽视了森林的_价值,可持续发展观重视了土地资源使用的_。解析:传统的环境观往往忽视自然资源的环境价值。森林资源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将其开垦为耕地,会导致环境退化、贫困等恶性循环。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林牧综合治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只有同自然界保持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答案:(1)上边为B,下边从左到右为:E、A、D、C。(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环境方式-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