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曹文轩观后感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6986292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读者》曹文轩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朗读者》曹文轩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朗读者》曹文轩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朗读者》曹文轩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朗读者》曹文轩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者》曹文轩观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朗读者曹文轩观后感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先生做客朗读者,深情讲述自己父亲。下面是朗读者曹文轩观后感,快来围观吧。 清明时节,一个逃不过的词被身边的人反复提及告别。 年轻时,我们为了“好好年老”,告别家乡。 年长时,守在家乡的亲人又与年轻人渐渐“告别”。 是啊,我们的一生只是在不停的重复生离死别。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平静超然地和这个世界告别。 在这期朗读者开场的时候,董卿缓缓地从暗处走来,又渐渐消失在黑幕之中,她说,“告别是结束,也是开

2、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最好的方式是,好好告别。” 在这期节目中,演员姚晨朗读鲁迅阿长与,与那些萍水相逢却给了我们温暖的人“告别”。作家王蒙朗读自己所著小说明年我将衰老选段献给妻子和三个孩子。告别虽然有酸楚,但也在丰富着生活每一个朗读者,都诉说着令人感动的故事。 令阿谷君印象最深的“告别”是作家曹文轩与故乡的告别、与父亲的告别在他朗读半自传式的作品草房子时,虽然文中没有明显地提及告别,但从这个根据自身经历改编的故事里,阿谷君深刻地感受到了告别在他的生命里留下的痕迹。 当董卿问曹文轩,草房子中的小男孩桑桑和校长桑乔是他和他的父亲为原型吗?曹文轩说,您完全可以把里头的桑桑,看成是一个叫曹文轩

3、的男孩。 十四岁那年,曹文轩生了病。那时他以为自己要离开家人了。他脑海里描绘了无数次到时家人会怎样告别,会多么难过。父亲背着他到处求医,最后去了上海。医生确诊那只是淋巴结核,会好起来。 父亲当场泪流满面,那一次的“虚拟告别”让曹文轩更深刻地理解了爱。 后来,曹文轩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那时候他坐在船上,看着父亲在岸上对他挥手道别,他的视线渐渐模糊,当时是秋天,那个河面上飘满了落叶,他心里非常非常的难过。 然而,曹文轩与父亲真正的告别,就那样突然就来了曹文轩至今想不起来自己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回的家。他只记得从县城到乡村的公路已经修地非常平坦了。“这不是分别,是诀别。是分别里头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告别。其

4、实这个大自然,在这片天空下,不是山,也不是水,而是各种各样的告别。” 著名作家曹文轩在小说朗读者序中这样写道。曹文轩一直在为他的朋友学生推荐朗读者,为别人开的书单中也无一不包含这本书。他坦言很喜欢朗读者的那份庄重。他认为在朗读者中只有严肃的主题、严肃的思考与严肃的语言,没有无谓的调侃、轻佻的嬉笑和缺少智慧的所谓诙谐,是一部典型的德国作品。阅读这样的作品,容不得有半点轻浮的联想,而阅读之后就只有一番肃然起敬。 精微之处深藏大义 曹文轩认为,一部好的小说,既应当是单纯的,又应当是错综复杂的。看完之后,既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又有许多迷惘与困惑。这些迷惘与困惑一直萦绕在心,使我们陷入不可自拔的思考;而思

5、考愈深刻,我们的认识也就愈深刻。这个作者曾写过许多侦探小说,所以制造这样的阅读效果是他的拿手好戏。但,这样的阅读效果更主要来自于他对人性、对存在的是深度把握。作者在作品中留下了许多机关,这些机关需要我们经过小心翼翼的考证与掂量,才有可能打开:谁是真正的朗读者?伯格为什么在已经看出汉娜的悲剧原因时没有及时向法庭指出?需要忏悔的到底是汉娜还是伯格、是法律还是流行的道德以及这整个社会?中年的汉娜与年仅十五岁的少年伯格的关系到底是纯粹的爱情还是又一次的纳粹行为?作品篇幅不长,却留下了太多的悬疑。而这些悬疑,都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在解答这一个个问题时,都可获得精神与智力的提升。 他称,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是很

6、有功夫的。它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在细节上却是十分的考究。三部分,划出了三个不同的段落。这是命运的起落,是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所有的细节都意味深长。比如关于汉娜身体气味的叙述。当汉娜还在“逍遥法外”并充满声民的鲜活时,她的气味是新鲜而令人迷乱的,而当她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并且不可遏制地衰老时,她的体臭不可避免地散发了出来。小说很仔细地写到了从前与现在的气味汉娜的气味。两种气味的比较,使人感受到了生命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大悲哀,也感受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乃至颓败。这是命运的咏叹,是生命的挽歌。小说中一些重大的有关命运的、生命的甚至是有关存在的重大的命题,恰恰是通过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小物象以及一些细小的变化来表现的,应了我们很喜欢的一句话:精微之处,深藏大义。 更多相关观后感推荐: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