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课标-善用教材(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上册教材解读讲座稿)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6979728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读课标-善用教材(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上册教材解读讲座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研读课标-善用教材(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上册教材解读讲座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研读课标-善用教材(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上册教材解读讲座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研读课标-善用教材(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上册教材解读讲座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研读课标-善用教材(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上册教材解读讲座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读课标-善用教材(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上册教材解读讲座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读课标-善用教材(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上册教材解读讲座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读课标 善用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七单元教材解读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 庄华蓉尊敬的领导,亲爱的伙伴们:大家好!新课改实施几年来,我们区的领导和教师紧跟课改步伐,投入了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开创了课程改革的一片新天地。好的理念、好的教材,还要有老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那么我们创造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是有效、可持续的,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修改稿)的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有幸和大家再次解读教材,心中更是感到责任的重大。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克、克、吨和第七单元年、月、日及综合与

2、实践:搭配中的学问,时间与数学(一)、(二)。这部分内容,大都是关于量与计量的内容。在小学阶段它包括:人民币的认识,时间单位,重量单位以及长度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在安排上,数学课程标准是这样处理的:人民币的认识,钟表与24时计时法,还有年、月、日,是作为常见的量列入到数与代数领域,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作为测量的内容纳入到图形与几何中。我们来看看人教版和苏教版是怎样安排这部分内容的,和北师大版还是有很多不同的。1.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安排千克与克,三年级上册学习吨的认识,把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安排在三年级下册。搭配中的学问作为数学广角的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上册。2. 苏教版 苏教版是把这些教学内容分

3、别放在三年级上下册的课程里,上册教学24时计时法和千克和克,下册教学年、月、日,把吨放在千米和吨中进行教学,搭配中的学问是安排在四下的找规律中。了解了该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简单知道了其它版本的安排方式,下面我和大家一起解读这部分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千克、克、吨我们要清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了解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和学生,才能得到适合的教学建议。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重,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2 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

4、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充分理解并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轻重。 懂得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难点: 1.不理解1千克(或几千克)、1克(或几克)有多重。 2.不能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应用单位“千克”和“克”。 3.错误地认为“同等重量下,体积大质量就大”。(如“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4.很难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千克、克、吨的认识体验1千克、1克、1吨有多重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千克、克、吨的认识,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及千克、克、吨的简单应用。这些内容安排在“有多重”和“吨有多重”两个情境活动之中。教材结合“有多重”的具体情境,

5、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千克和克有多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吨有多重”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吨有多重。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初次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他们对质量和重量的最初经验是来自于他们对轻重的感觉,当物品在他们的手中有压着他们的手落向地面的趋势或者很难抬起时,他们就会体会到重量。他们逐渐就会注意到一些词汇:重、轻、更重、更轻、最重、最轻。这些远远早于学习衡量重量的时间,即便这样,这些概念仍然不像长度和大小那样直观,

6、而且也不会出现在儿童的早期发展阶段。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单元课时划分内容建议课时数有多重(认识千克、克)2451吨有多重(认识吨)1练习四2必备课外知识质量和重量在质量与重量之间有许多易混淆的地方,而且就儿童应该使用哪个词有很多争论。所有物质都有质量。质量用来衡量物质数量的多少。一件物品也许很轻,但一件物品仍然有它的质量。另一方面,重量是一种力,是由重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力。由于这个力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成正比,这样的话我们就了可以用重量来计算质量,反之亦然。从历史上看,衡量重量一直比衡量质量简单得多,实际上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里,这两个概念并没有区别。

7、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千克作为重量与质量单位的同义词。1kg的重量正是地球重力作用于1kg物体上的力。科学家测量了各种力,其中包括重量,它的单位是牛顿。然而,我们不能期待那么小的儿童去意识到这些微妙的差别,甚至许多成年人都对这个题目迷惑不解。因此,只保留一种术语重量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孩子们可以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这个词。教学建议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重量方面的知识都有接触过,但对于重量的体验和估测则很陌生。有人曾在不是教数学的老师中进行调查,让他们估一个苹果和一个小学生书包的重量,结果发现误差比较大。大人在几十年的生活中都没形成良好的质量观念,

8、一个8岁左右的孩子那就更难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通过观察就能建立,它必须通过一定的体验,因为重量是通过肌肉紧张来感觉的,课标也非常重视对重量的感觉体验,它是这样描述的:“通过掂、说、比来体验重量的感觉。”标准(修改稿)对第一学段“常见的量”中“测量和估测物体的质量”的内容,提出了修改,认为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学习难度较大。决定去掉对此内容的要求。1.教学“克”的方法有特色,发挥硬币的神奇效果。由于克与千克重量体验需要大量的活动,有的老师就设想:把这一课的教学时间由原来的一两节课延长为一周,甚至一个学期,也就是说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找机会渗透。如:在未教这一课时就让学生今后在吃东西时,先观察一

9、下,看看包装上写着的重量是多少,看懂后要掂一掂,记一记,等学到这一内容时要比赛,看看谁的眼力最好,手感最好。学完后,可利用其他时间进行比赛。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感受并认识这三个质量单位,1克是学习的一个支撑点,那么找到恰当的教具和学具也显得十分重要,硬币可以让你的课堂得心应手。关于1克到底有多重,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1)认识天平(2)感受1克的质量(3)感受几克的质量(4)比一比(5)找一找 标准(修改稿)提出不仅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两个培养目标,由原来的“两基”变成了“四基”。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称、掂、比、找这样具体丰富的

10、活动经验,感受并体验1克到底有多重,在活动中长知识,练技能,会思考。 2.教学“千克”的方法多样,利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第一,让学生知道“千克”。我们可以告诉学生“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的同时,让学生观察台秤。台秤上放两袋盐,秤面的针指向“1”。 第二,让学生体会1千克。教学千克不仅要知道它,还要体会它,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因此,教材要求学生称出1千克苹果大约有多少个,还可以让学生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里,用手拎一拎;称出1千克鸡蛋,拎一拎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亲身体会1千克有多重。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体会几千

11、克,如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等。这些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是新课程加强的学习活动。第三、让学生了解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3. 教学吨的艺术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与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较少。教学吨的时候,应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一吨到底有多重,学生感觉是很难的,既提不起,又背不动,可通过实际观看和进行推算来教学。 比如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一吨水的质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10千克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

12、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3)学生排队尝试(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 )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 )千克,( )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

13、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吨的直观表象。加强变式练习的训练变式练习的训练,重在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除了常见的填写单位,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他们分别怎样使用?还可以布置调查1千克鸡蛋、1千克苹果有几个?小想法:1.应加入对“斤”和“公斤”的认识,在全国各地人们通用的讲法是斤,斤是中国传统所用的质量单位,教师对此可不做重点教,但至少要提到怎么换算。2.强调对不同物体质量的体验,“一千克的铁和一千克的棉花哪个重?”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年、月、日教材解读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和闰年。2.会看日历,认识星期,能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期。3体

14、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一年级上册 认识年、月、日认识钟表 认识平年和闰年二年级上册 认识24时记时法认识时、分、秒体验时间的长短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两大情境来体现教学内容。在“年、月、日”的情境中,教材先是安排“说一说”,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把学生已有的年、月、日的常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接着是“填一填”,通过填写各月份的天数,发现规律,然后是“看日历”,在“一天的时间”的情境中,把24时记时法与学生日常观看的电视节目时间表结合起来,通过节目单上的时间表与钟表记时法相互转化和联系,为学生计算时间打下基础。教学时,不要刻意在语

15、言上区分“时间”与“时刻”,在本教材中统一使用“时间”的提法。课时安排建议内容建议课时数年、月、日(年、月、日的认识)3看日历(认识星期、计算经过的时间)一天的时间(24时记时法)机 动1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4课时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了时、分、秒,平时生活中也接触到不少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但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零散的。原先的“时、分、秒”较短的时间单位跨越到“年、月、日”较长的时间单位,跨度大,换算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挑战也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同时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并不是通过纸上谈兵就能得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它是在学生不断的应用、不断的体验中建立的。教学建议1.找准教学起点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学生是有许多关于时间单位的储备,只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