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人民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855221 上传时间:2019-08-29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0.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人民版(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纲考情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一、汉到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 1.措施 (1)西汉 汉武帝频繁换相。 挑选亲信近臣组成“ ”(内朝)参与决策,限制相权。 (2)唐朝 中央设 、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最高长官都是 。,中朝,抓主干,中书省,宰相,设 ,作为三省宰相共议军国大政的场所。 三省相互牵制,分散了相权。 (3)宋朝 设 ,长官职务等同于宰相。 增设“ ”、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 (4)元朝:大都沿用宋制。 2.结

2、果:相权日益削弱,君权日益 。 二、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措施 (1)秦朝: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分别设 和监御史。,政事堂,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加强,御史大夫,(2)汉代:汉武帝时设 ,加强对地方监察,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 (3)唐代:设御史台。 (4)宋代:设提点刑狱司。 (5)元代:设御史台,人命重案由监察御史复按。 2.评价 (1)积极: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法,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局限:专制制度下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刺史,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贵族,孝廉,门第,儒

3、学经义,知识分子,世家大族,重学风气,公平公正,四、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 1.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 两级,后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 2.唐代:为道、州、县三级。 3.宋代:为路、州、县。 4.元代:确立以 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 (1)行政区划: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另有 直辖的“腹里”和 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以下依次为路、府、州、县。 (2)与中央关系 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重大民政事务须报 ,军政要务报枢密院。 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述职。,郡、县,行中书省,中书省,宣政院,中书省,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影响 便利了中央对

4、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 和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为明清所沿用,并成为今天我国省制的开端。,中央集权,重理解,1.门阀政治的形成 (1)含义: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官,等级严格,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东晋末至南朝,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2)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2.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相权三分:中书

5、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 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2)评价 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6、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 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的发展或朝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一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的创新,材料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行省制度的创行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省的名称一直沿用到当代。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无论是两级

7、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当,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解析】 材料中“以犬牙交错为主导”“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说明元代行省遵循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兼具地方行政机构与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参考答案】 特点:行省划分

8、遵循犬牙交错的原则,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行省兼具地方行政机构与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行省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中央设置机构,加强对行省的监察;省官互迁。 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深化拓展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 1.演变趋势 (1)逐渐由二级区划演变为三级区划。 (2)地方行政区划面积逐渐变小,数目逐渐增多;南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 (3)最高行政区划(行省)的边界设置,山川形势和犬牙交错原则并行。 (4)最高行政区划往往由吏治监察区和军务督理区转变而来,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往往由中央官转变而来。 (

9、5)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6)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不同于汉族的行政制度进行管辖。 2.原因: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南方)开发,人口增多;疆域的扩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主题二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材料一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

10、析而为三。 材料二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材料三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问题】 材料一体现了汉至唐中枢机构怎样的演变?从材料二、三中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解析】 第一小问材料一体现了汉设中朝及三省制的演变。第二小问最大限度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从现象和本质两方面加以概括。,【参考答案】 演变:汉代内外朝制度、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 信息: 武则天时

11、期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将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将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弱化;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宋代君主专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史官“秉笔直书”,遵照事实来记载历史。,深化拓展,一、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二、唐宋时期中央行政体制变迁 1.唐前期:沿用三省六部制,在三省制下,尚书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三省议政场所叫政事堂。 2.唐太宗时期: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加政事” “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 3.唐玄宗后: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取代三省体制,成为新的中枢体制。中书门下体制建立后,使职差遣体制逐渐

12、定型,形成了不同于三省六部制的使职差遣 体制。 4.宋代:唐中期以来形成的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形成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对掌文武的二府体制,在二府体制下,户部、盐铁、度支在唐代财政使职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主题三 文官政治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特点,材料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契合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或者说是与其相适应的,它随着封建集权政治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并经历了发端、成熟、衰败等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在秦汉时期完成了基本轮廓的构建,到隋唐时期,文官制度日臻完善,走向成熟,而到了明清时期,文官制度却逐步趋向了腐败与衰落之势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

13、制度设计,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问题】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特点,并分析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如何“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解析】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官制度的发展趋势,依据材料概括“特点”即可。第二小问可以从对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来思考,还要从制度本身发展层面来分析其功能。,【参考答案】 趋势:从重视门第到重视才能,选官标准更加公平、公正、客观。 主要特点:服务于封建集权统治的需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历程,在管理上自

14、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功能。 功能: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维持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进一步巩固了儒家思想的长期独尊地位;制度化的选官标准和多种途径,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和促进了社会公平;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深化拓展 一、唯物史观辩证分析科举制的影响,二、宋代的文官政治 1.条件 (1)阶级条件:宋代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这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2)政策条件:宋朝建立后,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以文治国的方针和“右文”

15、“重文”的价值取向,这种“以儒立国”的政治格局,为宋代士大夫政治的确立提供了保障。 (3)人才条件:两宋时期,科举制得到了较大发展,大批知识分子进入官僚机构,促使官僚集团的结构由贵族士族型向文人学士型转变,以科举起家的官僚取代世家大族成为社会新贵。 (4)教育条件: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评价:改变了自汉代以来官僚集团的结构,进而改变了代表士族门阀利益的政权性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酝酿出独树一帜的政治文化,培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使宋代官僚政治展现出

16、区别于各代的特色。,三、宋代官僚制度的完善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到宋代已经进入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代政治的基础。 1.完备的首要表现是考试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完备。宋代形成了严格的三级考试、三年一考的制度,并辅之以搜身、糊名、誉录、锁院等措施,尽可能体现公平竞争和高素质选拔(王安石变法中尤其注重唯才用人)。 2.人事管理制度的严密、复杂。在“制衡”原则下,实行官、职、差遣的分离。“官”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级别,仅用于确定待遇;“职”指较高文臣的虚衔,以彰显其清贵地位;“差遣”是指担任的实际职务,以“所任之事”为中心,体现了比较浓厚的务实色彩。,3.宗室、外戚、宦官等各种非理性政治因素得到了比较成功的抑制。 4.士大夫集团与皇权之间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制衡关系。士大夫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抱负,通过经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