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讲义.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668729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如何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如何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如何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如何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讲义.ppt(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旧课标 对比解读,在原基础上的变化,一、音乐课程的性质更加清晰明确,二、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梳理和综合,三、课程设计思路清晰,四、在课程目标中更加强调音乐本质的感染力和音乐特点,五、新标准提出了更加具体和准确的课程内容,六、实施建议实用具体,有针对性,6,更加清晰的性质,1、人文性;,2、审美性;,3、实践性;,更加整合的理念,1、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更加清晰的思路,1、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 , 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2、设计

2、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3、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 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5、给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留有空间。,4、分学段设计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更加明确的目标,1、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2、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和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3、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加具体的内容,1、感受与欣赏(原标准为“鉴赏”):

3、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2、表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 谱;,3、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原标准为 “即兴创造”) 、创作实践;,4、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更加实用的建议,1、教学、评价、教材的编写;,3、教学内容的把握;,4、立足音乐本质的原则。,2、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总目标 新增内容, 涵养美感,和谐身心, 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总目标 调整内容,实验版: 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 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修订

4、版: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明确了基本音乐素养的内涵,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双基四个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调整内容,实验版: 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修订版: 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目标 调整内容,实验版: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红获得愉悦的感受与

5、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修订版: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过程与方法目标 调整内容,实验版: 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修订版: 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动,并适当地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知识与技能目标 调整内容,实验版: 1. 音乐基础知识 2. 音乐基本技能 3. 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4. 音乐与相关文化 修订版: 1. 音乐基础知识 2. 音乐基本技能 3. 音乐历史与相

6、关文化知识 将原来的4个目标合并为3 个目标,“创作” 内容并入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部分。,知识与技能目标 新增内容,音乐基础知识部分增加: “节拍” “调式” “风格流派” “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内容。 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部分增加:“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学段目标 新增内容,3 6年级 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本学段56年级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 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7 9年级 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创造活动。,学段目标 删去内容,7 9年级 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内容标准

7、结构框架,两处重要修改 “感受与鉴赏”修改为 “感受与欣赏” “即兴创造”修改为 “即兴编创”,“内容标准”表述中的行为动词调整,对实验版课标中关于学习水平的表述(如 “了解”“掌握”“能够”“学会”“熟悉”“熟练” 等),重新进行了推敲和斟酌,使内容标 准更为明晰,便于实施。 例:了解(知道)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 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 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了 解)其不同的风格。,学习水平与常用的行为动词,学习水平与常用的行为动词,感受与欣赏 新增内容,1 2年级 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 体态反应 3 6年级 说出人声的分类;体验二拍子、三拍 子、四拍子

8、的律动感;区分音乐基本 段落;能够随着乐声哼唱短小的音乐 主题或主题片段,感受与欣赏 新增内容,7 9年级 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 作用; 在音乐体裁与形式中增加音乐剧内容; 能够随着乐声哼唱音乐主题,感受与欣赏 调整内容, 1 2年级 实验版: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 修订版: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3 6年级 实验版: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 修订版: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感受与欣赏 删去内容, 1 2年级 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 3 6

9、年级 能够区分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3 6、7 9年级 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每学年 2 4首,表 现 新增内容,1 2年级 演唱: 学唱儿歌、童谣及其他短小歌曲;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 综合性艺术表演:儿童歌舞,表 现 新增内容,3 6年级 演唱: 轮唱;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初 步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每学年背唱歌曲4 6首(其中中国民歌1 2 首); 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 综合性艺术表演:儿童歌舞剧 识读乐谱: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表 现 新增内容,7 9年级 演唱: 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 合唱的艺术魅力; 综合性艺术表演:音乐剧、京

10、剧;,表 现 调整内容,3 6年级 演奏: 明确了课堂乐器:竖笛、口琴、口风琴;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12首(原为2 3首) 识读乐谱: 原实验稿“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调整为“具有识谱的初步能力”,表 现 调整内容,7 9年级 演唱: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2 4首(其中中国民 歌 1 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 1 段 (原为3 5首,内容无限定) 识读乐谱: 原实验稿“ 巩固、提高识读和运用乐谱的能力 ” 调整为 “ 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 地识读乐谱”,表 现 删去内容,3 6年级 识读乐谱: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7 9年级 识读乐谱: 用熟悉的歌曲、乐曲学唱乐谱,创 造 新增内容

11、,3 6年级 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图谱或乐谱记录声音和音乐;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小节的节奏或旋律 。 7 9年级 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48小节的旋律短句或短曲,并能用乐谱记录下来 。,创 造 删去内容,3 6年级 能够创作2 4小节的节奏短句 能够创作2 4小节旋律 尝试用电脑创编音乐 7 9年级 能够为歌曲选编前奏或间奏,音乐与相关文化 新增内容, 能够通过广播、影视、网络、磁 带、CD 等传播媒体听赏音乐 喜欢并能够从传播媒体或现场演 出中聆听音乐新增内容,音乐与相关文化 调整内容,7 9年级 能够简单比较听

12、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能够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与他人合作进行班级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音乐与相关文化 删去内容,3 6年级 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 中的音乐表演 7 9年级 结合所学的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 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实验稿课标对中小学音乐教育 产生的影响,一、教师音乐教育观念的变化,二、课堂教学中课程目标的变化。 三、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强 调 四、音乐教学领域的扩展和更新。 五、音乐课程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六、课程评价能突出教育和激励功能,修订后的音乐课标没变的有三方面,一、以“育人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 教育理念和

13、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没变。 二、按音乐课程特有活动方式设置的4个教学领 域和以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音乐认知特点为 依据划分的3个学段没变。 三、课程标准4个部分的整体结构框架没有变。,修订后的音乐课标有哪些变化,一、课程总目标的变化。 二、对课程核心理念“音乐审美”内涵的新 界定。 三、将实验稿中“提倡学科综合”的课程理念改 为“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四、将教学领域的“感受与鉴赏”改为“感受与欣 赏”。 五、“背唱中国民歌”和“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 腔”的教学内容,是音乐课程对学生提出 的新要求。,对教师教学的具体建议,建议一:牢牢把握“以美育人”的音乐教育理念和课程宗旨,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建议二: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以及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修养。学校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即是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过程。“音乐素养”与“音乐审美”密不可分。,建议三:重视“音乐本体”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 建议四: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传承。 建议五:重视唱歌(及合唱)教学。,感 谢 观 看 和 聆 听,Thanks For Appreci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