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659832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装置 2.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掉密封容器内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倒吸入容器内,倒吸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3.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五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4)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5)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发出黄光,放热;(2)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

2、5.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不易溶于水。,6.误差分析与对应的实验注意事项,7.实验反思 用其他药品代替红磷时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1)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能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反应。 分析:若选用的物质能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镁能与O2、N2、CO2反应),则集气瓶内减少的气体体积不全是O2的体积,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2)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不是气体,或生成的气体能被集气瓶中的液体吸收。 分析:若选用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如木炭、硫粉等,则会导致反应后集气瓶内压强无明显变化,无法测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改进实验:将红磷换成木炭,用NaOH溶液代

3、替集气瓶中的水。,8.改进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例题(2017安徽淮北模拟)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图中的集气瓶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在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弹簧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2)步骤集气瓶中的现象是 ;步骤中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 。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 (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

4、泼”)的结论。 (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 (填“能”或“不能”)成功,原因是 。,答案:(1)充分反应掉集气瓶中的氧气 (2)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水沿导管被吸入集气瓶中,吸入的水的体积大约占集气瓶内水面上方空间的五分之一 (或20%) (3)难 不活泼 (4)不能 木炭粉燃烧产生气体,使瓶中大气压不变 解析:(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把集气瓶内的氧气全部耗尽,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被吸入集气瓶中,吸入的水的体积大约占集气瓶水面上方空间的五分之一。(3)水进入集气瓶内,且进入集气瓶内水

5、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水面上方空间的五分之一,说明氮气不能与红磷反应,也不能溶于水或与水反应。(4)尽管木炭粉能与氧气反应,除去了集气瓶内的氧气,但由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因此集气瓶内的气体没有减少,气压不会减小,故实验不能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拓展设问 (5)在实验前集气瓶底预先要放点水,其作用是 、 。 (6)小明同学平时善于动脑筋,对实验又进行了反思,提出的改进方法如右图所示(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使红磷燃烧),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7)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出两点) 、 。,答案:(5)防止溅落物炸裂瓶底 吸收五氧化二磷 (6)环保,同时使实验的结果更准确 (7)能消耗氧气,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为固体(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