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专题十三 题型技法指导 题型二 综合题规范答题建模学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641007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专题十三 题型技法指导 题型二 综合题规范答题建模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专题十三 题型技法指导 题型二 综合题规范答题建模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专题十三 题型技法指导 题型二 综合题规范答题建模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专题十三 题型技法指导 题型二 综合题规范答题建模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专题十三 题型技法指导 题型二 综合题规范答题建模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专题十三 题型技法指导 题型二 综合题规范答题建模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专题十三 题型技法指导 题型二 综合题规范答题建模学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型二综合题规范答题建模模板1特征描述类命题人话命题特点1.考查方式: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通过对图表或材料的分析、提取加工,论证回答地理事物分布特征、过程特征、变化特征等。2.设问形式:“简要回答特征”“描述过程”“归纳分布特征”“说明变化趋势”等。3.难度分值:难度中等。分值68分。阅卷人说失分盲区1.不能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回答问题。2.不能够正确把握限制性词语,回答不全面。3.回答问题没有条理,要点不清晰。典题示例【典例1】(2017南京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台湾岛年均温分布图和交通线路图。(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分析该区域的地形分布特点。(4分)(2)归

2、纳图中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评分标准】(1)共4分,先读出图中等温线的分布特点(2分),再分析出山地分布特点(2分)。(2)共8分,分布特点回答出环岛分布特点得2分,答出西部沿海密集(东部沿海稀疏)得2分;原因从地形和人口城市分布差异两个方面回答,每点2分。特征类试题考查答题“三步法”第一步,精准定位描述主体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然后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进行区域特征分析(1)区域自然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2)区

3、域人文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第三步,简洁、准确描述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尽量使用地理术语,避免口语化。分析角度答题要素地形特征主要抓住三点:明确主要地形类型;说明地势状况(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势倾斜状况);说明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情况(主要类型、覆盖率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等)、河流发育程度(密布或稀疏)等气候特征分析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分析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分析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长短

4、)、流速等河流的水系特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大小、落差大小(水能)、河道曲直情况、支流多少、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农业生产特征主要说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等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人口、城市、旅游业等)答案(1)根据等温线数值中部低,东西高,判断中部为山地,地势高。东侧等温线比较密集,地势起伏大,平原面积小;西侧

5、等温线较稀疏,地势起伏小,平原面积大。(2)特点:沿海呈环状分布,西部线路多,(种类多)交通方式多样化,密度大。原因:沿海地形平坦,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并能与海运相联通;沿海城市密集,人口稠密,需求量大;西部人口、城市数量多于东部,所以线路多,种类多。【学以致用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斯里兰卡经济以农业为主,森林覆盖率较低。山区的茶园面积大,尤其是锡兰红茶世界闻名。材料二茶树的生长习性为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长有利。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1)根据图上P

6、地气候资料,描述P地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2)从气候对河流影响角度分析甲河的水文特征。解析第(1)题,从降水、气温及其变化等方面说明气候特征。结合P地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和地形等方面分析气候成因。第(2)题,结合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特征,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答案(1)特征: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或秋冬季)降水多,夏季(或春夏季)降水少。成因:P地地处热带,距海洋近,因此降水丰富;位于夏季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冬季,东北季风从海面吹来,带来丰富水汽,降水丰富。(2)由于降水丰富,甲河径流量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在冬季,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冬半年;终年高温,河流无结冰期

7、。模板2成因分析类命题人话命题特点1.考查方式:以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分布或变化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地理环境要素时空分布产生的原因以及某种地理环境要素变化的原因。2.设问形式:常见设问形式有“分析分布的原因” “阐释变化的原因”等。3.难度分值:难度稍难,分值一般为68分。阅卷人说失分盲区1.没有提取有效信息,问题回答错误。2.不能够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张冠李戴。3.问题回答缺乏针对性,地理术语运用不当。典题示例【典例2】(2016天津文综,12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耕地面积(万公顷)年份国家20062008201020122014巴西6 1006 5008 000

8、7 8009 400中国12 17812 17213 53913 51613 859注:巴西粮食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中国约占70%。粮食产量(万吨)年份国家20062008201020122014巴西11 66013 80014 00016 30019 300中国49 80052 87054 64058 95060 710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6分)(2)据图1、图2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评分标准】(1)

9、共6分,农业生产条件要从土地后备资源数量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两个方面回答,每点3分。(2)共6分,降水量的差异主要从1月和7月的多少比较得出结果,全部答对得2分;原因要从1月和7月所受大气环流分析回答,每点2分。原因分析答题“三步法”第一步,明确设问形式及分析主体确定针对地理现象的主要设问词,是“简析”“解释”“分析”还是“阐释”等,并要确定针对何种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确立正确的分析思路(1)要清楚主要地理现象的组成要素,并理解“地理要素”与相关“地理现象”之间“因”与“果”的联系。(2)明确分析的主要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

10、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上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上入手分析。第三步,简洁、准确巧作答解答时注意因果联系,要语言简练、层次性强,把握关键词,要避免因果倒置。分析角度答题要素太阳辐射强弱的原因主要抓住三个地理要素进行分析:纬度位置;天气状况;地势高低与坡向(阳坡、阴坡)某气候现象成因主要从以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分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人类活动;下垫面(地势高低,地形抬升或地形阻挡、洋流、海陆分布)某地降水多少的原因主要从影响降水的因素中选择分析: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洋流、植被和水文、人类活动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原因多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纬

11、度位置(东西向);海陆位置(与海岸线平行);地形(局部闭合或沿山脉延伸)水能资源丰歉的原因主要抓河流的落差(看地形分布和地势起伏)、河流的水量(看流域降水量大小)两个方面渔场成因抓住以下区域:大陆架海区;河流入海口处;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温带海区。从饵料丰富程度上分析人口迁移经济(就业机会、经济收入);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气候、旱灾等)工业集聚原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节省运费和能源消耗;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交通选线原因线路施工难度,投资多少;沿线的人口、城镇、资源分布及经济发展状况;线路里程等答案(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

12、力大。(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学以致用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4年12月全线通车的贵广高铁全长约860千米,建设难度大,被称为“穿越喀斯特的超级铁路”,特别是贵州省境内的三都隧道长10余千米,穿越了14条大断层破碎带和3条褶曲构造带,如图a所示。高铁开通使居民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某学者研究了某高铁开通对沿线城市民航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如图b所示。(1)指出贵广高铁东端所在区域地形的特点及成因。(2)分析三都隧道施工难度大的自然原因。(3)据该学者的研究结论,指出贵广高铁开通对桂林民航和广州民航

13、的影响程度有何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解析第(1)题,贵广高铁东端所在区域位于珠江入海口地区,属于珠江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第(2)题,应主要从三都隧道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条件、喀斯特地貌特点、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第(3)题,贵广高铁开通对桂林民航和广州民航影响程度的差异可从图b中分析得出。原因应主要从桂林和广州在贵广高铁中的位置以及两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成因:位于珠江入海口,河流冲积而成。(2)地质条件复杂,断层、褶曲构造多,岩层破碎;位于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地下溶洞、暗河、裂隙发育;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地下

14、水补给来源丰富;地表水下渗强,地下径流丰富,施工过程中易产生塌方、涌水、涌泥等灾害。(3)不同影响:高铁开通对桂林民航的影响较大(航空旅客数量减少的比例较大);对广州民航的影响较小(航空旅客数量减少的比例较小)。原因:桂林位于高铁线路中段,与研究中的徐州、济宁位置相似,与民航相比,在沿线城市与桂林之间乘坐高铁的费用更低、更便捷。广州处于高铁线路端点位置,与研究中的北京、上海位置相似,为全国中心城市之一,辐射能力强,民航受高铁开通影响的程度较小。模板3对策措施类命题人话命题特点1.考查方式:试题常以区域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为命题材料背景,考查分析、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2.设问形式:措施类

15、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简述措施”“说出治理方法”“提出建议”“确定发展方向”“从角度提出对策”等。3.难度分值:难度中等,分值610分。阅卷人说失分盲区1.前因后果无关联,回答问题不是针对原因。2.机械利用答题模板,答案不贴题。3.地理术语运用不恰当,回答缺少条理性。典题示例【典例3】2015全国,37(4),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分)【评分标准】共6分,乌梁素海污染来源主要是河套平原灌溉退水从农田中带来的农药化肥、泥沙等,因此应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严格执行废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