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632915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7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青海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青海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青海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青海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高 二 生 物1.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网络B. 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C. 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产生冷觉D. 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答案】D【解析】【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 A错误;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2、,内环境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错误;大脑皮层产生冷觉,C错误;健康人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D正确;故选D。【点睛】关于“内环境稳态”应掌握以下几点:(1)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2)稳态的实质: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为组织

3、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图所示:B. 若为脑细胞,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而CO2的浓度相反C. 若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D. 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上图示知A错误。若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血糖浓度高于处,处到处血糖在消耗,C错误。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处,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及用文字、图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 下图曲线显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流经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在AB段下丘脑

4、活动加强B. 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 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D. 在D点以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温度由25降到15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增加机体产热,AB正确;温度升到33时,温度升高,皮肤血管舒张,C错误;D点以后,人体大量出汗,损失水和盐,需要补充水和无机盐维持机体稳态,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图形分析能力。4. 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 感受器下丘脑内分泌

5、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 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D. 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的增加可引起和的增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大脑皮层通过控制下丘脑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故A正确。感受器下丘脑内分泌腺,为传入神经,下丘脑为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内分泌腺为效应器,故B正确。过程为兴奋从感受器到下丘脑,有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故C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通过反馈调节,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量下降,减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D错。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模

6、型分析能力。5. 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 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B. 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 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D. 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答案】A【解析】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6.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下丘脑是体温感觉的高级中枢,不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内环境渗

7、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正确。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错误。冷觉和热觉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错误。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都受下丘脑控制,正确;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下丘脑某部位接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正确。选B考点:本题考查下丘脑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7. 下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图可以表示体液

8、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B. 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C. 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 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答案】B【解析】垂体细胞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8.下图表示神经元的轴突与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突触联系的另一种形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图体现的是突触联系,由构成B. 中的物质释放到中需消耗能量并依赖于的选择透过性C. 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内环境D. 中的物质释放并使兴奋时,兴奋处的外表面为负电位【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三

9、者共同组成突触,A正确;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其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该过程利用了膜的流动性,B错误;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内环境,C正确;突触后膜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正确。9.某健康人在上午11点前仅进食了早餐,图为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B点时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增加,A点时体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B. 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将血糖转化成各种氨基酸C. B点时有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D. 激素只运输给靶细胞,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点时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糖水平

10、,因此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使血糖降低; 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详解】A点时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以降低血糖浓度, 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以升高血糖浓度,故A错误;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将血糖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即非必需氨基酸,而不是各种氨基酸,故B错误;B点时,由于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肝糖原分解使血糖维持平衡,故C正确;激素能运输到全身,但只作用于靶细胞,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D错误;故选C。【点睛】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11、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能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糖原的合成,促进血糖转变为脂肪和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上升。10.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生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A. 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B.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C. 食量小,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D.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

12、人高【答案】D【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甲状腺激素浓度高,细胞代谢快,物质分解加快。由题意“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但无ATP形成”可知,有机物中能量很少转化成ATP中能量而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对于恒温动物来说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详解】甲状腺激素浓度高,细胞代谢快,耗氧量多,物质分解加快,使人感觉饥饿,食量增大,同时物质分解快使人消瘦,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使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故A、B、C错误, D正确;故选D。11.如果将人脑比成森林,那么神经元就是一棵棵大树,有趣的是,这些大树都只有一根“树根”细长的轴突;但都拥有许许多多的“树枝”树突,而神经元之间

13、就是通过树突来连接成网络的。为什么会只有一根“树根”?中科院上海神经研究所的研究,证明了蛋白质的局部降解与神经元“长相”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神经元含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 B. 轴突末端含有大量线粒体C. 树突末端含有神经递质 D. 蛋白质的局部降解与只有一根“树根”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详解】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含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A

14、正确;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的突出小泡中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分泌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线粒体较多,B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末端的突触小泡内,树突末端没有突触小体,不含递质,C错误;蛋白质的局部降解能使分枝消失,所以其与只有一根“树根”有关,D正确;故选C。12. 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年动物发育”的作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只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作为对照,他们还应该 ()A. 用一只成年的家兔做同样的实验B. 用一只幼年家兔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环境中观察C. 用一只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并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D. 用一只幼年家兔做相同处理后,

15、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答案】D【解析】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将一只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的对照实验应是用一幼年家兔做相同处理后,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13.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在a中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 内的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C. 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D. 经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神经纤维细胞膜,是线粒体,是突触小泡,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详解】a突触小体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A错误;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外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即由cb, C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