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自杀预防工作和危机处理.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531088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青少年自杀预防工作和危机处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预防青少年自杀预防工作和危机处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预防青少年自杀预防工作和危机处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预防青少年自杀预防工作和危机处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预防青少年自杀预防工作和危机处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青少年自杀预防工作和危机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青少年自杀预防工作和危机处理.ppt(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預防青少年自殺(101): 預防工作和危機處理,謝永齡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 應用社會科學糸副教授,.,受到困擾的人往往誇大問題的嚴重性,用情緒支配自己,而忽略自己解決困難的能力。最可惜的是,他們採用永久、不會逆轉的方法,來解決暫時的問題。 謝永齡 青少年心理問題 (in press) 中文大學出版社,生命是無價的,(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是指一個人假如沒有自殺致死而活到75歲,這數字正反映過早死亡對社會的損失。 在香港,假設平均壽命為75歲,以2001年為例,有988人自殺,粗略估計損失潛在生命的年數是28,690年。 單是20至29歲人士自殺,損失潛在生命的

2、年數最高是8,550年。,目的,確認出自殺行為的特徵 確認出處理危機的方法 了解傳媒報導自殺的手法及影響 了解預防自殺服務/功用,練習 1: 請回答以下問題,對/錯 在香港平均每年有二千人自殺致死。 對/錯 青少年自殺是罕有的。 對/錯 藥物和酒精對青少年自殺的角色最 為重要。 對/錯 總有一、兩個原因能解釋青少年為 何自殺。 對/錯 拯救是沒有用的,要死總是會自殺。 對/錯 在自殺前,一般青少年會告訴朋友 自己的計劃和感受。,自殺行為分類,致命的自殺(自殺致死)(fatal suicide rather than completed suicide) 非致命的自殺(企圖自殺)(non-fat

3、al suicide rather than attempted suicide) 自殺威脅(suicidal threat) 自殺概念(suicidal ideation) 無自殺行為,自殺率,青少年自殺是罕有的。 自殺是青少年頭號致死原因 平均每年青少年自殺死亡率是23.7人。 男性佔49.4%,女性則佔50.6% 。 與西方國家相比,香港女性青少年的自殺死亡率是相對地高。,練習2 : 自殺的原因,請列出青少年自殺的原因。 1. 2. 3.,自殺是一種精神失常的行為,90%青少年自殺死時有至少一種以下的失常: 抑鬱 濫用物質/酗酒 操行失常,有關危機青少年的統計,在香港: 每年有110,0

4、00名青少年生活在貧窮中 每年有40,000名青少年患抑鬱症 每年有30,000名青少年濫用藥物 每年有27,000名青少年受到虐待 每年有21,000名青少年在單親家庭成長,有關危機青少年的統計,每年有12,000名青少年犯罪 每年有8,500名青少年企圖自殺 每年有3,500名青少年未婚懷孕 每年有3,000名青少年輟學,風險因素(risk factors),抑鬱 濫用藥物/吸毒/酗酒 操行失常 曾企圖自殺行為 未婚懷孕 性虐待/身體虐待 離家出走,風險因素,退縮及離群 低自尊感 貧窮 犯罪 輟學 被欺凌/欺凌,風險因素,性取向 長期病患 完美主義 進食失常: 精神饜食症和暴食症 最能準確

5、預測自殺行為是曾經企圖自殺。 但是預測自殺行為通常都是不準確。,保護困素(protective factors),增強心理健康 充足的社交支援和適合的社交技巧 主動尋求幫助 增強適應能力 忍受挫折/樂觀看法 解決問題能力 自我控制,預防的基本原則,減低風險因素和增強保護因素 針對高危者,不應假設每個人都會自殺 提供不同層面(個人、家庭、學校及社區,主動的預防策略 盡早提供有系統的預防措施(計劃) 成立機制 , 處理危機 提供事後跟進,抑鬱徵狀, 抑鬱徵狀(例如憂愁) 或 煩躁不安 失去興趣和快樂 失眠或睡眠過度 喟口增加或減少;就或是體重增加或減少 思考力減少或不能集中精神 疲倦或沒有精力,抑

6、鬱徵狀, 心理肌動的興奮(psychomotor agitation) 或遲緩 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或過傷內疚 有自毀/自殺計劃或自殺行為,抑鬱:扭曲的認知,非黑即白:二分法 以偏概全(overgeneralization) 斷章取義:用悲觀的觀點 妄下結論 誇大事件 情緒支配自己,抑鬱:扭曲的認知,自我標籤 過份挑剔 怪責自己,自殺行為,自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精神失常是自殺的必要但是不足夠的原因(necessary but insufficient) 單是壓力是不能夠導致青少年自殺的,危機處理,從心理角度而言, 對付自殺的簡單處方是: 減低痛楚,擴闊視野, 撤回行動,減少壓力。 即使是少許進

7、展,亦可能拯救生命。 Edwin Shneidman, 1989,練習3:請選出六項自殺的徵兆, 衝動 受到虐待 以口頭威脅,有自 殺計劃 濫用藥物 表達情感的能力薄 弱 低落的自尊感, 抑鬱、無望感 曾經嘗試自殺 社交能力弱 不果斷 二分法思考 完美主義,練習3:請選出六項自殺的徵兆, 作出最終的安排 持外控點 解決疑難的能力差 最近遇到嚴重困擾 的事情 父母分離, 受到壓力 應付心理問題的能 力差 行為及性格的極端 改變 朋輩疏離 酗酒 暴力,自殺的徵兆,抑鬱、無望感 曾經嘗試自殺 以口頭威脅,有自殺計劃 作出最終的安排 行為及性格的極端改變 最近遇到嚴重困擾的事情,危機,危機(crisi

8、s)是指一件超乎個人平時能應付的嚴重生活事項。 目的: 是維持生命 不傷害自己 減低心理痛楚 恢復個人基本能力 令到個人感到自控,處理自殺危機的步驟:,立刻找幫手 如有需要,立刻致緊急電話999求助 應盡快通知有關學生家長 輔導員絕對不應逞,嘗試奪去武器 永不單獨留下正處於高風險處境的青少年 必定要有一位老師留下來陪著學生,給予足夠的監管,處理自殺危機的步驟:,鼓勵學生說出困擾,給予發洩敵意情緒的機會 直接問學童會否自殺 提供解決方法 暫住醫院服務 善用社區資源 跟進服務,處理自殺危機的要點,Hello我係XYZ,你叫甚麼名字呢? 維持生命:立刻轉介,入醫暫住。在任何有需要時,立刻通知警方。

9、必須全時間陪伴和監察處於危機的青少年,不要讓他獨處,並清除致命的物品,如毒藥、藥物、利器等。 讓處危機的青少年發泄情緒: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情令到你感覺到這樣困苦呢?,要點,直接問:你會自殺嗎? 直接問:你有沒有自殺計劃呢? 永遠不與青少年搏鬥爭奪利器 擴闊視野 談論死亡的後果 找出生存的意義 談論自殺的好處和壞處 拖延時間,要點,表示關懷 避免長篇大論或說教式:鼓勵他注重此時此地(here and now)的事情,而不是集中回顧以往,不能改變的事實,例如他非常懷念死去的親友,鼓勵他寫信給死者抒發情緒。 不能保守秘密,要點,立刻找幫手:社區資源包括: 急症室(非自願) 醫院暫住(自願) 精神科醫生

10、(門診) 家庭醫生 輔導服務(一齊去) 防止自殺服務 自殺糾察隊 不自殺契約(自助),要點,危機咭:當我感到極煩擾和想自殺時,我會: 確認出令自己煩擾的原因。 寫出較為合理的反應,包括對自己、他人和未來的想法。 假如仍想自殺,我會停止這種想法,並想一些較少威嚇性,或是正面思想例如生存的原因。 嘗試做令自己開心的事30分鐘,例如聽音樂、致電好朋友。 假如自殺的衝動持續,我會致電輔導員、熱線電話。 假如我仍感到自殺的衝動,不能自控時,我會去急症室求助。,要點,約下次見面的時間。 結論:假如輔導員能改變處於危機的青少年對自殺的看法,更能容忍困擾,並控制情緒的話,自殺的衝動會相對減低,傳媒:不宜的報導

11、方式,以頭條新聞報導 以大篇幅 , 圖文並茂 , 及感性地報導自殺事件 對死者的描述浪漫化或理想化 將自殺 這兩個字大字標題 對自殺手法作十分細膩的描寫,不宜的報導方式,過份簡化推論自殺的原因 將自殺的原因形容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強調自殺者的良好品行和特點 報導權威人士或一般市民同情自殺者的言論 , 使自殺合理化,傳媒的影響,學者估計1至13%的青少年自殺是模仿行為所做成(Moscicki, 1995) 研究發現藝人自殺會引致14.3倍的模仿效應 傳媒導致青少年自殺:研究指出愈是多報導自殺,愈多自殺(Phillips, 1974)。,傳媒減低青少年自殺,維也納:跳下列車路軌自殺不斷增加 澳大利防

12、止自殺會發出報導自殺新聞指引 停止報導自殺 自殺數字大幅減少75%,傳媒減低青少年自殺,多倫多:地下鐵路出現連串自殺 編輯拒絕報導 地鐵自殺大幅減少 瑞士:防止自殺會亦呼籲傳媒停止聳人聽聞的報導(sensational reporting),適當的報導手法,宜簡短報導 應只用內頁報導 宜描述自殺者的精神健康狀況(抑鬱 , 精神失常) , 不僅是他們所面對的壓力 標題應該是慎重的,適當的報導手法,宜提及自殺以外的選擇(例如輔導服務或防止自殺服務等) 宜在報導中描述自殺者在自殺前的徵狀 宜報導負面的後果 , 如自殺者被毀容和肉體受到痛苦 宜低姿態報導對自殺者的悲哀,預防自殺的各種方法,Minima

13、l standards (MS)-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substantial empirical evidence-apply 95% of the time Clinical guidelines (CG)-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empirical evidence-apply 75% Options(OP)-acceptable but not required-insufficient evidence-some cases perfect, but some cases should be avoided Not endorse

14、d (NE)-ineffective,預防自殺的各種方法,留意自殺風險因素(MS) 入醫院暫住(MS) 清除致命的物品(MS) 提醒濫用藥物/酗酒減低抑制力的後果(CG) 不自殺契約(value not known) 輔導要適合個人需要(MS) CBT,interpersonal therapy,family therapy(OP) 電話熱線(OP),預防自殺服務,限制方法(OP) 學校訓練/綜合的自殺教育(NE) 社區看門人訓練(value not known) 篩選計劃(學校OP/輔導機構CG) 事後介入(CG),未來的啟示,青少年自殺是罕有的。 青少年自殺是一種精神失常的行為 90%青少年自殺死時有至少一種以下的失常:抑鬱、濫用物質/酗酒及操行失常 改變青少年求助行為 落實指引教育傳媒監察傳媒 針對高危者篩選轉介服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