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吴中豪报告体会 (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530209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9.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吴中豪报告体会 (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习吴中豪报告体会 (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习吴中豪报告体会 (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习吴中豪报告体会 (1)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习吴中豪报告体会 (1)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吴中豪报告体会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吴中豪报告体会 (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滨州学习吴中豪教授演讲体会,费县杏坛学校 李清华,观点一:语文不是学课文内容,语文是用课文学语 文。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观点一:语文不是学课文内容,语文是用课文学语 文。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恐龙,观点二:.语文课不是重在理解语言规则,而是重在语言运用。,“捞海鱼、捡贝壳、抓海星、抓大虾”,这样概括是不错的,但是这里用了两个“抓”字,可以换一个什么词, 生:改成“捏大虾”, 生:还可以把“抓海星”,改为“捞海星”; 师:“捞海星”也可以用,但是又和前面的“捞海鱼”重复了,那么前面的“捞海鱼”用什么呢? 生:可以改成“摸海鱼”。 师:对,用词要错开来,要有变化。

2、用词有变化,这是一个层次。接下来他又让学生去体会,动词如何运用准确。 师:我们再来看,课文中写“捡贝壳”,如果改成“捡海鱼”可以吗? 生:也可以,但是这个鱼是什么样的鱼啊?死鱼! 师:捡死鱼,那就不有趣了。还有“捉螃蟹”,改成“摸螃蟹”可以吗? 生:到洞里去摸螃蟹要被螃蟹咬的,所以这里用个捉螃蟹更合适。 师:运用动词不但要有变化,更应该考虑的是运用准确。,观点三:实践经验的积累比方法规律的指导更重要,观点四:夯实一个基础,强化两个 实践。,丰富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关于阅读实践,朱永新教授说是十二岁之前,我看到美国的一个阅读学家的研究说是十五岁之前。无论是十二岁还

3、是十五岁,总之小学年龄段是学生读书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个大家都能够认同。 现阶段国民不喜欢读书,中小学语文课程难辞其咎的。,其一是读书在语文课程中的定位,我们把读书称为课外阅读,当成是语文课的补充和延伸,错!读书毫无疑问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 其次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现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学习怎样分析课文,如何深入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再次是阅读教学的方法,主要是听老师讲课,其实最好的阅读方法是学生自己的自己读书,是大量的读书实践。读书的兴趣是读出来的,读书习惯也是学生在读书实践中形成的。 最后还有阅读评价。我们一定要把学生读

4、书习惯的养成作为阅读评价的主要指标,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硬任务。学生读书习惯如何评价,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去研究。,关于表达实践,现代语文课程在结构上读写严重失衡。阅读占了三分之二,习作只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时间难以支持学生表达能力过关。(还有教师说阅读占四分之三,表达占四分之一)。这仅有的三分之一的表达时间,我们老师还大量地在教写作方法,真正用于学生表达实践的时间少得可怜,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怎么提高的?,还有就是语文课的读写结合设计,教师往往是从写作方法规律这方面寻找切入点。比如按空间变化写一处景物,按时间顺序写一样动物,先概括后具体写人物的特点等等。当然这样寻找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也是不错的。但我更提倡另外一种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就是利用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孩子进行说和写的表达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