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二课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6409181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二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历史第二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历史第二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历史第二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历史第二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二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二课(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思考: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一、原始农业的发展,说一说,古之人,皆食禽兽,至于神农,人民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神农播种五谷,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文化的异同),长江 流域,气候湿润 水网密布,干栏式,水稻,猪,黑陶,黄河 流域,气候干燥 河流少,半地 穴式,粟,猪、 狗,彩陶,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几乎同时进入

2、新石器时期;自然条件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从而成为形成不同区域文化的重要因素。,河姆渡氏族距今约 7000年,生活在多水、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在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半坡,河姆渡,半地穴式,干栏式,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潮湿,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防潮。,黄河流域,冬较冷夏较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判断下面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请说明各自特点和判断依据。,我们可以看出河姆渡居民主要以什么为食?从中反映出什么?,稻谷堆积,反映了中国7000年前就已经种植水稻了。,黑陶钵,体现了河

3、姆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创造?,体现了河姆渡居民制作陶器的先进水平。也说明当时已经开始了家畜饲养。,猪纹,精细打磨的石斧说明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纺轮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纺织业。,鱼钩说明当时人们已经会钓鱼了。,你能下列文物中获取哪些信息?,粟,出现了原始农业(种植粟),人面鱼纹彩陶盆,问:体现了半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造诣?,人面鱼纹彩陶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绘画艺术水平和制陶的先进工艺。 彩陶盆上绘制的图画展示了半坡先民的精神世界。,半坡人的制陶技艺和工艺已相当高超,半坡原始居民石刀,动脑筋:,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

4、,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因为区域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所以房屋样式不同,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出土鱼纹陶盆,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绘有这类 人面鱼纹的彩陶盆已成为半坡文化的典型标记,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半坡出土的纺轮,动脑筋:,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从食物来源看:,从生产工具看:,从居住条件看:,从产业分工看:,采集、渔猎,农耕,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山洞里,不断迁移,定居,没有,原始农业、饲养业、手工业,练一练,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D,我

5、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两种农作物是( ) A 小麦和玉米 B 小麦和水稻 C 水稻和粟 D 水稻和玉米,C,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 学会建造房屋 B 原始农业的发展 C 氏族公社的形成 D 知道挖井取水,B,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 情节是( ) A 种植水稻 B 饲养猪狗等家畜 C 住半地穴式房屋 D 食用磨制石器,C,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而半坡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因是( ) A 生活习惯 B 地理与气候 C 生产生活能力所致 D 历史传统,B,假如你来到原古居民家中做客,下面这个房子住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C,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