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试卷(四)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408575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试卷(四)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试卷(四)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试卷(四)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试卷(四)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试卷(四)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试卷(四)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试卷(四)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1.“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解析 结合“革命”“独立”等关键词可

2、知,该歌谣反映了民众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要求和愿望,其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已经影响到民众,因此B项与题干信息吻合。,2.(2018邢台高二期末)孙中山认为:“将来世界上总有和平之望,总有大同之日,但前提是要先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表明 A.三民主义与儒学大同观相同 B.孙中山发展了儒家的大同观 C.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D.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解析 根据材料“将来世界上总有和平之望,总有大同之日,但前提是要先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可知,孙中山发展了儒家的大同观,故B项正确

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创建民国 D.和平统一,3.(2018北京西城高二期末)北京香山碧云寺是孙中山先生灵柩暂厝(停放)之地,这里建有“孙中山纪念堂”,内设生平事迹展览室,内容分为六个部分。依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2,3,4,5,6,7,8,9,10,11,12,13,14,

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解析 材料中表述是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展,因此,应该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三民主义提出于1905年,应该发生在1912年推翻帝制之前,故A项错误; 三大政策是国共合作,应该是材料中的伟大转折,故B项错误; 推翻帝制之后创建民国,与所学知识相符,故C项正确; 孙中山没有和平统一的史实,故D项错误。,4.(2018滨州高三期末)“现在清室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要压制的勿谓满清已倒,种族革命已告成功,民族主义即可束诸高阁矣。”孙中山意识到 A.反满革命还要继续 B.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C.民族革命的长期性 D.救亡图存刻不

5、容缓,解析 材料中强调的是不能认为推翻满清政府就认为民族革命就结束了,而应当继续坚持下去,故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5.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孙中山以纺纱织布为例,认为棉布的制成除工人外,也离不开种植棉花的有关人员,因而其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忽略了社会上其他各种有用分子的劳动”,从而提出“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据此可知 A.二者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 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民生主义源自剩余价值学说 D.三民

6、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先进,解析 根据材料“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马克思看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根据材料“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孙中山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贫富两极分化,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6.(2019深圳调研)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为民

7、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解析 根据“先哲之遗业”“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可知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是政治传统,意在为其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故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7.(2018南阳高二期中)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 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 C

8、.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 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解析 “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强调以和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8.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他主张 A.解决民生问题 B.废除封建剥削 C.实行土地国有 D.践行社会主义,解析 据材料“而用以

9、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可知孙中山关注民生问题,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9.(2019辽宁五校期末联考)1906年,孙中山提出了“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五权分立”。孙中山称之为“破天荒的政体”。这里的五权除了西方的三权以外,新增了考试权和监察权。孙中山的“新主义” A.受制于中国现状而未能付诸实践 B.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体现了中西政治文明成果的融合 D.旨在弥补西方政党制度的弊端,解

10、析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源自西方的三权分立,而考试权和监察权则源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和监察制度,所以五权分立是中西融合的成果,故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0.国民党一大上,中山先生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 A.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B.“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 C.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 D.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解析

11、根据题目“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体现了孙中山并未完全学习俄国,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1.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 A.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 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 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 D.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解析

12、据材料“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得出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2.(2018聊城高二期末)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中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B.中国应采取议会合法斗争的策略 C.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中国革命的步骤必

13、须分两步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解析 从材料“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3.1958年,郭沫若发表文章指出:“我要坦白地说,我是敬仰毛泽东同志的。我这不是盲目的个人崇拜

14、,我是同样反对盲目崇拜的人。所谓盲目的个人崇拜是所崇拜的对象并不是真正代表真理的个人。”这一说法 A.未能阻止社会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B.有效遏制了当时的“左”倾错误 C.肯定了当时民众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D.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解析 根据材料“我要坦白地说,我是敬仰毛泽东同志的。我这不是盲目的个人崇拜,我是同样反对盲目崇拜的人。所谓盲目的个人崇拜是所崇拜的对象并不是真正代表真理的个人”可知郭沫若是反对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但是未能阻止社会

15、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因为此后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4.(2018山西名校高二期末)学习毛泽东一文中指出,他(毛泽东)在建设苏维埃政权的问题上在建设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把统一与斗争的原则辩证地了解和运用起来,保证了民族的团结与抗战。在该文看来,我们应学习毛泽东 A.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B.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 C.军事指挥才能 D.乐观的革命精神,1,2,3,4,5,6,7,8,9,10,11,12,13,14,15,16,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解析 根据材料“他(毛泽东)在建设苏维埃政权的问题上在建设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把统一与斗争的原则辩证地了解和运用起来,保证了民族的团结与抗战”可知,文章在这里颂扬的就是毛泽东一种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故B项正确。,15.(2018山西五校联考)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单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否则是不能胜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据此可知毛泽东 A.重视舆论宣传作用 B.向世界宣传社会主义制度 C.把冷战思维用于外交 D.希望世界接受“万隆精神”,解析 根据材料“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毛泽东注重对外宣传,争取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