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6403788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春一中高一年期中考历史科试卷(2019.04)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6题,共54分)1.西周统治者举行的“籍田礼”是西周时代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周天子以亲耕为表率,宣扬“民之大事在农”、“王室唯农是务”。“籍田礼”A. 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B. 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C. 是统治集团重农意识的政治实践D. 体现出最高统治者对各诸侯国的重视【答案】C【解析】我国古代以农立国,天子亲耕为表率,“王室唯农是务”,说明统治集团对于农业的重视,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开始,故A项错误;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的

2、是井田制,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对农业重视,不是诸侯国重视,故D项错误。2.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谈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该思想主要源于A. 小农经济下物资匮乏B. 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C. 手工生产的日益衰败D. 海禁闭关使流通不畅【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一粥一饭、一丝一线,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因此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这体现了小农经济下物资匮乏,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的状况、海禁政策的影响,故BCD项排除。3.唐朝后期,太湖流域的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前期没有出现过进士的

3、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进士。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这一变化反映了A. 士人影响力“南重北轻”B. 政治权力中心转向南方C. 南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D. 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时间是唐朝,唐朝是科举制度完善的时期,唐朝后期进士出现在江南地区说明南方的文化有所发展。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况,我们知道唐朝后期南方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南方只是出现了少数的士人,所以不能说明“南重北轻”;B选项错误,政治权利在唐朝一直处在北方,唐朝的京城是在陕西一带;唐朝后期政治比较混乱,地方割据,科

4、举取士的规模并没有所扩大,D选项排除。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名师点睛】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在宋代成熟并兴盛。我们要明确唐朝的科举制度虽然已经完善,但是科举取士的人数还是很少的,唐朝的关陇门阀一直都影响着唐朝的政治,所以寒门学子通过科举进入上层阶级的困难还是很大的。但是宋代就不一样了,科举取士人数迅速扩大,程度之深非唐朝可比。4.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A. 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B. 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C. 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D. 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答案】C【解析】试

5、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元时期的土地制度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材料主旨不是在强调土地兼并的程度,排除A;B项“租佃关系日益规范”,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排除;D项“限制了”说法不准确,不符合史实,排除;“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体现的就是土地转让制度化,C项符合材料的描述和题意,正确。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迁5.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海运至京师。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B. 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C. 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域扩大D. 国家经

6、济重心的变迁【答案】D【解析】根据“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稻米主要产自南方,结合所学,中原经过长期的战乱摧残,经济发展缓慢,粮食仰赖南方供给,说明国家经济重心南移,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只是反映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稻米主要由南方海运过来,A错误;明清时期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水稻种植区域扩大,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联系所学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分析解答。6.“衣冠南渡”语出刘知几史通,原指西晋末天下乱,

7、中原少数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进。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因官锡氏。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代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B. 琅邪王氏墓志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C. 史通和琅邪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D. “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答案】B【解析】A项不选,题干中两个材料体现的都是政治现象不是经济发展;B项正确,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作为第一手原始史料可以用来证实史书中“衣冠南渡”,故本题答案选B项;题干中材料主义记载的是中原少数民族为躲

8、避战乱而南迁,没有提及家族发展的历史;“衣冠南渡”得到考古证实,说明不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故D项不选。7.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答案】C【解析】据材料“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棉花的种植遍及中国南北,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棉纺织品对麻的冲击导致民间麻的种植量减少,故C项正确;明朝中后期,民

9、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且材料未涉及官营手工业的问题,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才有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故B项错误;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是棉布,不是丝织品,故D项错误。故选C。8.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将工入专门的“匠藉”,称为匠户。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这种变化A. 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 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C.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可知,

10、明代放松了对匠户的人身束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正确;明代放松了对匠户的人身束缚,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与小农经济无关,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结合所学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消长分析解答。9.历史学家周宝珠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

11、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A. 街市B. 瓦肆C. 夜市D. 草市【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等信息可见,此现象出现在北宋以前的农村地区,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事物,为以后城市化发展开辟了新道路,据此可知材料中的“新事物”应为产生于南北朝、在唐朝进一步发展的草市,故选D。A、C两项所述出现在城市,故排除;瓦肆在北宋城市中出现,与“宋代以前”出现信息不符,故B错误。10.西汉时期的大司农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时说,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聚众或至千余人”,易“成奸伪之业”,给国

12、家带来祸患。材料主要反映了A. 大一统是盐铁官营的政治前提B. 增加收入是盐铁官营的重要目的C. 经济控制基于政治安定考量D. 打击豪强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来看,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主要是从维护政治稳定的角度出发的,说明西汉的经济控制是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盐铁官营的前提,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盐铁官营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加收入,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西汉时期打击豪强的措施,不能说明“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点睛】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

13、机构具体管理。盐铁官营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11.明朝李鼎在李长卿集中描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主要反映了明代A. 工商业市镇的兴起B.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C. 国内物资交流频繁D. 形成区域商人群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

14、、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信息显示当时国内长途贩运业的发达,验证了国内物资交流的频繁,故本题选择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的发展国内贸易。12.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果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 注重精耕细作B. 经营更趋市场化C. 生产日趋专业化D. 产品日趋商品化【答案】A【解析】【详解】图表表明家庭农业包括播种、灌溉、施肥、犁耕等多个环节,高投入追求高产出,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没有涉及家庭农业的市场化和生产的专业化,故排除B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农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排除。13.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

15、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A. 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 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D. 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答案】B【解析】从材料“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可以得出唐朝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比较得出唐代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和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故AC两项排除。南北经济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排除。14.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古代“城”的产生的历史记述。据此可知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左传襄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城者,所以自守也。”墨子七患A. 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B. 商业发展是“城”产生的主要原因C. 城市承担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D. 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城为保民为之也”“城者,所以自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