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01049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二 经济成长历程,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与特点,-3-,知识坐标理清历史脉络,-4-,主旨概览把握专题线索 本专题主要阐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对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线索一: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

2、,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5-,线索三:古代商业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 手工业经济,-7-,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课标全国卷注重对农业耕作技术、手工业发展、古代商业发展和经济

3、政策(尤其是重农抑商)的考查,多借助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的材料挖掘经济现象的本质、发展态势及与政治、文化间的内在联系,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常以纵向联系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现代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横向联系考查中西方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跨越。 2.从社会热点看,联系现实,结合“三农”问题、古代手工业技术最新考古发现等考查古代经济文明的地位。 3.从预测角度看,要理清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发展状况及相互关系,注意把握其发展过程中标志性的成就。重点关注春秋战国、汉代、唐宋、明清时期经济领域的新变化及影响。,-8-,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一 小农经济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1.(2015课标全

4、国,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解析,-9-,命题特点,考题扫描,2.(2017课标全国,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10-,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二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 3.(2017课标全国,26)北朝时

5、,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解析,-11-,命题特点,考题扫描,4.(2015课标全国,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D.统

6、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解析,-12-,命题特点,考题扫描,5.(2015课标全国,27)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解析,-13-,命题特点,考题扫描,6.(2015课标全国,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解析,-14-,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经济重心南移是近年高考的高频考点,涉及相关内容的

7、考查如2015年全国卷第26题通过民间崇拜考查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第27题通过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对比考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2015年全国卷第26题通过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农业的发展;2017年全国卷第26题通过喝茶习俗考查南方经济文化的影响力。纵观近三年考情,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考查有四次,考查的角度、立意、设问基本相似,变化的是新情境材料,体现了高考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和稳中求变的基本思想。,-15-,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三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 7.(2018课标全国,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

8、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解析,-16-,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题目主要涉及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17-,命题特点,考题扫描,8.(2016课标全国,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

9、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解析,-18-,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以古代的农业生产形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考查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等,通常采用田庄式的规模经营。本题的干扰项为C项,土地公有制只有原始社会和社会主义

10、社会才有,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土地国有制和私有制两大类型,没有土地公有制的说法,从而可以排除C项。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制度的一个小细节,这提醒我们在备考时注意对细节的把握。,-19-,命题特点,考题扫描,9.(2016课标全国,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解析,-20-,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土地兼并在我国封建时代一直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存在着。所谓土地兼并,即占人口少数的权势

11、阶层,利用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通过购买、哄骗和胁迫等手段,大量获取农民手中的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宋朝的土地矛盾是各个朝代中较为尖锐的。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的确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市场参与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正常的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这项政策逐步沦为权势阶层攫取私利的工具,导致了尖锐的社会矛盾。,-21-,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四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区域分布和经营方式 10.(2018课标全国,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

12、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解析,-22-,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通过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考古发现的铁器实物来考查战国以前社会的发展变化,考古发现的铁器实物是可信的实物史料,证明战国以前铁器在中国分布较广,铁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通过对比分析突出黄河流域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进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家国情怀。,-23-,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1.(2018课标全国,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

13、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解析,-24-,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刀耕火种”:在原始山林中,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铁犁牛耕 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发展:汉代牛耕普及全国,出现耦犁;东汉时出现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成熟: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3)主要影响 积极: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4、局限: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25-,归纳总结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后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26-,易错易混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 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

15、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经济。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7-,2.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 (1)制度变革 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28-,3.赋役制度 (1)赋税沉重 名目繁多,以田亩税和人头税为主要形式。 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力役沉重 劳动者服事徭役,是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的基本条件。 过度征发徭役迫使大批农耕劳动者长期离开土地。 (3)主要影响 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

16、到严重破坏。 引发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29-,4.水利事业 (1)传说时代:大禹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2)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3)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流行于新疆一带;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 (4)隋唐五代:北方使用立井水车;在长江流域,还发明了高转筒车。 (5)宋代:发明水转翻车。 (6)明清:出现风力水车。,-30-,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手工业类型 (1)家庭手工业 特点:自给自足,产品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 地位: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2)田庄手工业 背景:汉代出现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地位: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31-,(3)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出现:汉武帝时代,政府垄断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 特点: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