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8 人口与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390438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8 人口与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8 人口与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8 人口与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8 人口与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8 人口与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8 人口与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8 人口与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测试八人口与环境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江西赣州模拟)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读表,完成下面三题。014岁比重1564岁比重65岁及以上比重全国6.3%4.3%1.9%甲省区7.3%6.6%0.7%注:抚养比等于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1该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D)A人口增长加快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D劳动力仍较充足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特点。表中数据反映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出生率下降(014岁比重下降)、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65岁

2、及以上年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出生率下降说明人口增长减慢,故A错误;表中没有死亡率数据,故不能反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故B错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表中数据是两次人口普查的对比变化,并不能看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故C错误;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说明劳动力仍较充足,故D正确。2关于甲省区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B)A人口进入零增长B老龄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有大量人口外出打工D抚养比上升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特点分析。读表可知,表中没有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据,不能反映人口进入零增长状态,故A错误;甲省区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0

3、14岁比重下降幅度和1564岁比重上升幅度都高于全国,65岁及以上比重上升幅度低于全国,故B正确;劳动力比重上升,说明可能有大量人口迁入,故C错误;014岁比重下降幅度大,65岁及以上比重上升幅度慢,抚养比下降,故D错误。3甲省区最可能是(B)A贵州B广东C甘肃D四川解析:本题考查甲省区的判断。读表可知,甲省区1564岁比重上升幅度高于全国,说明该省区1564岁人口增长快,是人口迁入大省,说明该省区经济较发达,比较四个选项,只有广东最符合,故B正确。(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四川省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最

4、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下图示意四川省平武盐源人口界线。据此完成下面三题。4影响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的主导自然因素是(B)A气候 B地形C植被 D河流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四川人口空间分布的主导自然因素。川东与川西地形差异大,川东多丘陵、平原,川西多山地、高原,地形的巨大差异导致川西人口少,川东人口多,人口分布差异悬殊,故选B。5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当地(A)A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B平原广阔,土壤肥沃C育龄妇女比重较小,生育率低D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解析:本题考查成都留守儿童现象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成都农村留守儿

5、童现象不明显,说明该地区的城乡差距不明显,因此是发展较快的地区。成都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流出人口少,从而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A正确。6解决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主要措施有(D)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农业现代化 加大基础教育投入A BC D解析:本题考查留守儿童问题。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善交通条件可以拓展区域联系,增进区域经济发展,这对解决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起着重要作用,正确;加快农业现代化可能会出现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而使更多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留守儿童进一步增多,错误;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可以提高人口

6、素质,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思想问题,但并不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错误。所以D正确。(2019辽宁大连质检)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减弱,近些年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大城市,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种现象被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下图示意20082015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7图中资料显示20082015年(D)A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月平均收入超过本地进城务工人员B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月均收入增速逐渐加快C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数量超过外出进城务工人员D本地进城务工人员增长速度超过外出进城务工人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图中只有进

7、城务工人员月均收入,无法区别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和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收入,A、B错误;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数量没有超过外出进城务工人员,C错误;本地进城务工人员增长速度超过外出进城务工人员,D正确。8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近3亿进城务工人员(C)A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改善C丰富了城市劳动力 D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解析:本题考查进城务工人员带来的影响。进城务工人员丰富了城市劳动力,加大了交通运输的压力,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C正确,A、D错误;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入城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城市环境,B错误。9形成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内地(D)A生态环境质量改善B交通运输条件改善C留守儿童

8、和留守老人增多D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人口迁移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而不是生态环境,A错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只是为人口迁移提供了前提条件,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B错误;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出现是因为务工潮的出现,C错误;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外出务工还是在本地务工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就业机会,务工潮倒吸现象说明内地也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在内地也可找到工作,D正确。(2019保定模拟)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五,2013年人口约为2 305万。同时,澳大利亚生活水平相当高,人均寿命达到82岁。澳大利亚政府

9、曾于2009年提出“大澳大利亚计划”,设想快速扩大澳大利亚的人口规模。这一计划受到多方关注并遭到反对,迫使新政府公开抛弃该计划。读澳大利亚近五年人口增长率图,完成下面两题。10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原因可能是(C)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外来移民增长快 D人口平均寿命长解析:澳大利亚是经济发达的移民国家,其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外来移民的迁入。11提出“大澳大利亚计划”的主要目的可能是(A)A改善人口结构 B提高人口素质C提高人口寿命 D均衡人口分布解析:澳大利亚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吸引人口迁入可以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二、综合题

10、(46分)12(2019福建福州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24分)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在7%以上为老龄型人口。P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当P7%时为成长型(G);当7%P10%时为老年型初期(A1);当10%P14%时为老年型中期(A2);当14%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产生一定影响。截至2015年,江苏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13.99%,居全国之首,已步入老年型中期阶段。但各地情况有所差异,全省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是南通市,其素来都有“世界长寿之都”的美誉。下图示意20002010年江苏省人口

11、老龄化空间分布。(1)指出苏北老龄人口类型的变化。(6分)答案: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G型减幅显著,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为A2型;苏北老龄化向以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或:苏北地区G型、A1型向A2、3、S型转变;苏北老龄化向以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2)以南通为例,分析大气环境对苏中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6分)答案:南通市地处亚热带、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三面环水,江海交汇处,空气质量好,污染较小,有益老年人健康长寿;老年人口数量多,比重大,易形成老年型人口。(3)分析苏南社会、经济发展对江苏老龄人口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8分)答案:苏南经济的发展对

12、苏北、苏中青壮年劳动力产生吸引力,大量苏中、苏北年轻劳动力涌入苏南大城市,造成苏北、苏中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同时苏南高等教育的集中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口,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都市圈内部出现低龄化现象,形成低龄化中心。(4)面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4分)答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完善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建构完善的养老体系;弘扬优秀的敬老文化。解析:第(1)题,阅读图文材料可知,20002001年,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G型减幅显著,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为A2型,说明老龄化加剧。第(2)题,主要分析南通市优越的大气环境对南通老年人口

13、的有利影响,主要从气候、空气质量等方面分析即可。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南经济发展较快,从图中得知,苏南人口呈现年轻化,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吸引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同时高等教育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口,降低了苏南老龄化水平。第(4)题,主要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体系,弘扬敬老文化等方面分析。13(2019扬州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2005年2010年东北地区6.956.20北部沿海11.9713

14、.22大西北地区3.134.13黄河中游地区7.9811.14大西南地区10.98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5南部沿海地区28.7020.91(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6分)答案: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10分)答案: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

15、增多,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答案: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和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第(2)题,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吸收流动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第(3)题,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因素。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