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窑洞民居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6369479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北窑洞民居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陕北窑洞民居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陕北窑洞民居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陕北窑洞民居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陕北窑洞民居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北窑洞民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北窑洞民居(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北窑洞民居,陕北窑洞介绍,区位环境:陕北,通常指长城以南、黄河以西、子午岭以东、桥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总面积80,774平方公里,包括延安、榆林两个地区,26个县市。 早在120万年前,黄土开始堆积,陕北这块土地也在年复一年的变化中不断被岁月风蚀、切割,最终形成这般沟大山深、万壑纵横、苍茫壮丽的景象,也造就了这般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黄土直立不塌,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陕北窑洞介绍,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汉族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建造需求:1、这里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具有很强的直立性,为建造窑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陕北历史上是汉

2、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烽火连连,百姓经常要迁徙避难,因此少有人家建设豪宅大院,多数百姓只掘三丈土窑,安家立舍,战乱一起,弃之而去。 3、土窑洞挖掘简便、成本低廉、省工省力、冬暖夏凉。 4、黄土高原地区缺乏高大的乔木,盖瓦屋也存在实际的困难。,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 向阳 背靠山 面朝开阔地带 少有树木遮挡 地势相对较高 近处无墓葬 无渗出水、非山洪途经 离取水地点较近,窑洞选址:,分类,靠崖式,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现代楼房。,下沉式,独立式,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

3、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做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凿出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里的树梢,看不见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 能够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平面布局,靠崖式窑洞是将山坡一面垂直铲平,然后在平面上凿挖窑洞。,1、靠崖式,(1)、靠山式,多出现在山坡和土原的边缘地区。 背靠山崖或原面,前是平地或山坡,临开阔的沟川和流水。后土前水,后高前低,后

4、实前虚 窑洞院落村落 上一下:沿等高线建造 左一右:顺山势的凹凸曲线或折线排列 山体基部突出,渐次攀高渐次收缩,窑洞形成越朝上越收缩的形态,平面布局,(2)、沿沟式,沿冲沟两岸崖壁基岩上部修造的窑洞 近田,利于耕作 窑脑不但可作上一层窑洞庭院,而且往往是麦场和大路 避风向阳,汲水方便,耕作半径小 沟壑区窑居者多选择此处掘窑或箍窑,靠崖式平面图,延安大学窑洞群中国最大的窑洞群,用较新的手法建造出的靠崖式窑洞 保留靠崖式窑洞基本特色,生活场景描绘,平面布局,建造方式:在平地上挖坑,深7米余,四周见方。然后在坑的四壁下部凿挖窑洞,形成天井式四方宅院。另从窑院一角的一孔窑洞内凿出一条斜坡甬道向地面,为

5、住户进出之阶梯式通道。 天井窑院内设置有出水通井, 院内一般都种有高大树木, 沿窑院顶部四周筑有带水檐道的砖墙。 宅院内有作粮仓用的窑洞,顶部开有小孔,直通地面打谷场,收获之时可直接将谷场的粮食灌入窑内粮仓,平时孔口置避雨席棚。 宅院内有单独窑洞,可作鸡舍牛棚。 天井窑院还有二进院、三进院等,即多个井院的组合,2、下沉式/天井式,典型平面图,典型剖面,多个院落结合的窑洞,北京四合院,下沉式窑洞,平面布局,在平地上用土坯或砖石垒砌而成,3、独立式,掩土的拱形房屋 无需靠山依崖, 能够自身独立 不失窑洞的优点 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陕北窑洞特点,1、环境意识中的因地制宜。窑洞充分利用黄河流域的地

6、理条件 ,适应黄土高原的干旱气候 ,结合得天独厚的土资源 ,创造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土”文化。结合不同地形、地貌的有崖、无崖或平坦、起伏 ,创造出了多种灵活 形式 ,因地制宜地建筑了供当地人民生活的千年居宅。 2、资源利用中的土尽其材。窑洞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黄土资源的利用发挥到了极致。它最大限度地利用原状土体作为窑壁、窑顶,或打成土坯,砌筑洞口墙和火炕,或烧制土砖镶边用以防水,并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 3、宜人品质中的冬暖夏凉。黄土具有良好的隔热和蓄热功能。窑洞除小面积洞口部位相对单薄外 ,其他各面全包裹在厚厚的土层中。厚实的土层所起的隔热作用使洞内温度变化很小。 4、自然生态中的和谐景观。与

7、一般地面建筑相比 ,窑洞建造时不需要大量破坏植被 ,建成后又没有触目的外露建筑体。从总体布局上看 ,整个建筑群或是顺着山势呈等高线布置 ,或是潜隐在大片土垸之下 ,它们都最大限度的与大地融合在一起 ,充分保持着自然生态面貌。,结构,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它的稳固性。 外高内低,墙壁附以草泥来加固。 窑洞拱顶式的构筑,符合力学原理,顶部压力一分为二,分至两侧,重心稳定,分力平衡,具有极强的稳固性。为了住着放心,也往往在窑洞里使上木担子撑架窑顶。,直壁拱顶,结构,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波,这种源自

8、自然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见图),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直壁拱顶,结构,外部结构观察,内部结构观察,直壁拱顶,材料-土文化,陕北窑洞源于土穴 陕北窑洞这一建筑形态起源于原始穴居的自然洞穴。而自然洞穴存在的一些严重不足激发了原始居民创造人工空间的创造力,他们开始了向土地要居住空间的艰苦历程。 显然,窑居是黄土地带最便利、最合理的构筑方式之一。 1.它就地取材,充分利用黄土地带得天独厚的深厚土层。2.它适用于黄土地带

9、的气候特点。3.黄土层具有良好的蓄热与隔热性能,对黄河流域的寒冬,穴居能起到良好的御寒作用。4.黄土易于挖掘,运用简单的石器工具就可以施工,并且是通过挖掉土方来取得空间,耗费材料最省,技术难度也不大,可算是最经济、简单的构筑方式。,材料-土文化,材料-土文化,陕北窑洞依于土涯 陕北地区的自然村大多规模较小而且分散。由于地形复杂,主要农作物生产区大多沿较平坦肥沃的川地发展,形成了村落顺川、沟零落分布的特点。规模较大的村镇一般分布在沟口和条件较好的平川地,其用地一般都傍山,靠涯,不与农田争。 在居民形式上,人们选择向阳崖坡,依山就势,层层筑窑,这即是陕北窑洞最常见的形式之一靠崖窑。人们在天然黄土崖

10、壁上向内开掘,挖出横洞,往往数洞连构,可以上下构成数排,每排由若干窑洞一子排列,成为台阶式窑洞组群。 整个村落的人居环境,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紧紧地依附于自然山势。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可耕用地,保持水土;另一方面农民在经营自己家园时,在沟壁上种植绿化,阻止了冲沟的发展。可以说这种窑洞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也具有积极意义,从环境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材料-土文化,材料-土文化,陕北窑洞融于土地 在陕北地区另一种常见的窑洞形式为下沉式窑洞,亦被称为地下天井窑。 下沉式黄土窑洞是一种横穴与竖穴相结合的穴居形式。居室、庭院、街道空间全部在地平线以下,居民的组合是地下空间上下层次

11、的组织。往往在一村落中一座座下沉式窑洞院落显露在地平线上的仅仅是井院崖壁的女儿墙和院中的树梢,但俯瞰下去则能看到拱形曲线的窑口,崖壁上部的小青瓦挑檐,通透的木花格窗。 下沉式窑院以其内向的土空间体现着中国式庭院的向心性,其内向空间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方面是绝对封闭,各窑洞单体均为土坯墙体,开窗较少,窑院与公共街道空间、自然环境与人工空间等等都在空间上加以区分。另一方面是相对封闭,即所有房间都围绕一个封闭内院,门窗都朝向内院,以庭院将各个分散的居住空间联系起来。,材料-土文化,材料-土文化,陕北窑洞加以土饰 陕北窑洞只有向阳的一个立面展示其个性风采,从最简朴的草泥抹面到砖石砌筑窑脸,再雕琢将砖雕

12、、石雕融入其中。 陕北民居的外观及细部处理较丰富且富有变化。内部的结构以拱圈为主,空间较封闭。整个内部空间风格简朴、醇厚,不做过多的装饰。装修部分主要是女儿墙、窑口、护涯檐和木制门窗棂格花饰等处,且以门花、窗花、门帘、炕围等乡土形式出现。 陕北窑洞民居发展至今一方面并未摆脱中国传统色彩的民居形式,如围合的院落,平面布局遵以严格的等级制度等等另一方面而它又不同于传统的中国住宅,以其对自然绝对的亲和而散发着特有的魅力。源于土穴,依于土崖,融于土地,并加以土饰。,材料-砖石,黄色和青色是陕北窑洞的两种主色调,这种色调和周围的黄土构成和谐的统一体。 最初的窑洞主要是就地取材,所以黄土就成为最重要的建筑

13、材料,包括院墙、背墙等整个院落都是用黄土做成。 随着窑洞类型的发展,经过黄土烧成的砖瓦和作为黄土高原有机成的基岩为料的石块也是青灰色,所以聚落的主体色调就成了青灰色。这种青灰色给人以坚固、沉稳、大气的视觉的感受。,材料-砖石,装饰,陕北窑洞 只有一个立面展示其个性风采,这唯一的建筑立面俗称窑脸。它如实地反映出建筑的拱形结构的受力逻辑和门窗的装饰艺术。 草泥抹面砖石砌筑雕琢(砖雕、石雕),装饰,陕北窑洞整个内部空间风格简朴、醇厚,不做过多的装饰。装修部分主要是女儿墙、窑口、护涯檐和木制门窗棂格花饰等处,且以门花、窗花、门帘、炕围等乡土形式出现。,窑洞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黄土(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发挥到了极致。它通过横向挖掘取得室内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原状土体作为窑壁、窑顶,或打成土坯,砌筑洞口墙和火炕,或烧制土砖镶边用以防水,并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黄土还可以用来做土台、土踏步等土构件、土设备、土家具等。,装饰,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