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341096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得最早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得束缚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解析: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的改革开始于南斯拉夫,故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并使苏联的势力增强,可以排除C、D两项。答案:B2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解析:着重于研究军事

2、等重工业,造成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比例失调。答案:B3有的史学家认为:“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一半是失败的,但也说明另一半是成功的。”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C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最终是失败的,但是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答案:C4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图一图二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解析: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而苏联就是解体于戈

3、尔巴乔夫之手。答案:C5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B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解析:题干要求从“内容”入手,A项是错误的;B项错在“同时”;C项经济方法的应用在勃列日涅夫改革中也有体现;戈尔巴乔夫改革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这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所没有的。答案:D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8年1月,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州举行的农业工作者会议上表示:“在莫斯科州,玉米的收成往往很低,而有时在报告材料上却能对付过去。莫斯科

4、州人搞这一套是很有一手的。有时收成不怎么好,他们就找一些丰产田,根据丰产田求出平均数字。”材料摘自网络材料二关于工业改组的原则和设想:(1)加强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2)改“条条”管理形式为“块块”管理形式。(3)建立经济行政区。(4)改进国家计划工作。(5)扩大地方在经济管理中的权力。(6)发挥工人群众参加管理的积极性。摘自1957年赫鲁晓夫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组织报告提纲(1)据材料一回答,赫鲁晓夫发现农业领域存在什么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工业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答案:(1)问题:一些地方的农业领导人为完成上面下达的不可能完成的

5、种植玉米的硬性任务,不惜作假,掀起一股浮夸风。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地理条件局限;领导人缺乏实事求是精神,决策失误。(2)原因: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僵化体制。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基础巩固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解析: 赫鲁晓夫不切合实际,

6、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体现了“蛮干家”。答案:C2“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的“他”()A始终是斯大林政策的忠实拥护者B致力于援助中国的经济建设C开展了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D把重工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解析:“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可知是指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最终被迫撤走部署在古巴的导弹,赫鲁晓夫开苏联改革的先河,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故B项错误;把重工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的应是指勃列日

7、涅夫改革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故D项错误;由于斯大林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赫鲁晓夫以农业为突破口,开始了经济领域的改革,故C项正确。答案:C3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对苏联某位领导人的经济改革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据此推断这位苏联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具有开创性”“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

8、部改革”,具有开创性的是赫鲁晓夫改革。答案:B4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A成为超级大国B增强综合国力C增强国力和军事力量,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解析:当时处于美苏争霸时期,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勃列日涅夫特别重视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军事工业。答案:C5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A把重点放在农业上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解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在很大程

9、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但这些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体制,因此都失败了。答案:C6戈尔巴乔夫说:“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开性和集体主义多一些公民对全国事务及其对国际事务的良好影响的关切。总而言之,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本质所包含的内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改革()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C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解析:结合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民主化、公开性”的信息,可知在考查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主义方向的改革。答案:B能力提升7戈尔巴乔夫认为,如果不是因为他“改革”,苏联体制上的问题还可以“再拖上一段时

10、间”,不会这么快丧命。这说明()A戈尔巴乔夫改革客观上延缓了苏联解体的到来B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C苏联解体是国内外因素在戈尔巴乔夫错误改革路线下催生的D苏联解体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弊端,直接原因是西方和平演变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没有解决,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国内外危机加剧,从而使苏联解体,故C项正确;西方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故D项错误。答案:C8尼克松说:“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

11、平演变之果。”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加速发展战略” B“更新联盟”的政治构想C重视科技的作用 D“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解析:“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制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战略,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更新联盟”是为了防止联盟解体而提出的,不能体现题干中的观点,故B项错误;重视科技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科技促进经济的发展,不能体现尼克松的观点,故C项错误;“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致使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与“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9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着手进行改革。在改革开始阶段

12、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但改革很快陷入困境。导致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未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B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C缺乏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决策D没有首先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解析:戈尔巴乔夫在其经济改革中发挥市场的作用,允许私有制存在,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根本变革,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中仍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缺乏具体配套措施,导致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故B项正确;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制定了宏观措施,失败在于没有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故C项错误;苏联当时的主要问题在于斯大林模式僵化带来的经济危机,没有首先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不是导致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1

13、0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的路子,其实质是()A放弃了苏联的传统做法 B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尝试C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解析: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实质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不是实质是具体做法,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失败的改革,不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尝试,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实质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故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而是背

14、离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和1966年的2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和1959年的98.5%。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的数量从23 200人增加到425 700人,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每千人273降到32农民就将集体农庄视为外来的、强加给他们的东

15、西而消极怠工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给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苏联当时由哪位领导人执政?概括当时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改革的角度说明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答案:(1)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