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234204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0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湄江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高一语文试卷 出题人:夏祖娅出题人:夏祖娅审题人:甘员绳审题人:甘员绳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第一卷第一卷阅读题阅读题 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 (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 我们

2、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 ,被革职的 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 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 (元,首也) 。到 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 。后来,南朝 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 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 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 “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

3、吏,通 着入朝。 ”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 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 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 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 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 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 “洪武三

4、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 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 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 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 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 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1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正确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 B隋朝从文帝

5、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官阶越高,玉 饰越少。 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就成为了后代的标准官帽。 D到了明朝,乌纱帽的双翅有一些变动,双翅的宽窄显示官阶的不同,官阶越高,双翅则越宽。 2下列表述不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当时这种帽子在民间很快流行起来。 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 C到明朝,乌纱帽成为官员的象征,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 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

6、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 人心。 3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 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官职在六品以下的官员 乌纱帽上没有玉饰。 C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 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D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用“红缨帽”代替“乌纱帽” ,但是人们仍然习惯将 “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7、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偷 父 刘心武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 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再回过头去观察大门,没有问题呀!但是,当 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 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呀!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 110 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窸窸窣窣 的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动,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 “出来!放下手里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出来咱们好商量! ” 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

8、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 T 恤,我看他手 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 “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 掏出来! ”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 、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 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来到门厅里, 我让他站在长餐桌短头靠里一侧,自己站在靠外一侧,把窗帘叉收到自己这边,开始讯问。 “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 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 “你想过,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他叹口气,说 出的话让我大吃一惊: “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

9、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 熬一阵呗。 ”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 他今年 14 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小学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 流浪生活。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 “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 我为他冲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出去,对他说: “我知道,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 法的事了。你应该走正路。 ”他点头。 我要去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 “我还不想走。 ” 我大吃一惊,问他: “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

10、,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 “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人在卧房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子拿到手里,准备拨 110,这工夫里, 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 并且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 “我要我要我爸 求您了! ” 那幅油画,是我前几年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 郁,胡子拉茬,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 我就细问他: “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可是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后来我听懂 了,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的男人跑了。他爸

11、把他拉扯大。他记得他爸,记 得一切,记得那扎人的胡子茬,记得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 挖,是给老板挖,于是他讲到了去年那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 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 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没想,就先叫了声“爸” 。他奇怪他爸 的像怎么挂在了我屋里?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 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

12、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 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这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画像的油画,我的眼 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竟自倏地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 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从人间蒸发,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 “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 “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

13、() () (4 分) A小说前文写“我”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受到侵犯,为下文写少年偷“父”埋下了伏笔。 B少年执拗地说他没有妈妈,可见他对妈妈有怨恨之情。 C少年说他父母的事情时,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的偷窃中逐渐变得冷漠。 D “我”三次想报警而没报,是因为我想要给这个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E少年走后, “我”若有所失,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孩子,舍不得他离开。 5.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 (5 分) 6.小说结尾说, “我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 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这 样写,有人认为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

14、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 理由。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小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张,不少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 坏甚至消亡的压力。加上“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的疯狂“造街” ,不仅使古村落因过度开发 失去原真,而且陷入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 。 浙江省对古村落的开发保护值得各地借鉴。以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该村是我国首批传统村 落,是国家文物局保护与利用综合试点推进的 6 个村落之一。新叶村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 度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在保护

15、过程中,积极采取“规划新区,保护老区,有序过渡,和谐共生”的办法,来降低老区的人口 密度,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相关的旅游事业。 (摘编自 2016 年 6 月 28 日广州日报 ) 材料二: 大量古村落因人去屋空而破败甚至消失,意味着文明的断裂,现代人在享受幸福生活时如 果丧失了“文化之根”,这种幸福只能是不完整的,因此,国家肩负着保护古村落、振兴古村 落的责任。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保护、振兴古村落自然是其中的应 有之义。 一个古村落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关键在于这个村落要能够人丁兴旺,只有有了足够的人 气才能让古村落有生气。一些列入了保护名录的古村落,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能够

16、吸引到一 些旅游资源,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样板,如江南地区的乌镇、周庄等古镇。但是更多的古 村落并不具备像这些名镇那样的丰富资源,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客流,而一些新造的旅游景点也 不足以体现传统文化。因此,保护古村落,更重要的是要让古村落能够留得住人,说得具体点, 就是能够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 (摘编自 2017 年 12 月 11 日澎湃新闻) 材料三: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公布了 4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 4153 个传统村落。然而,中国 有 2800 多个县级行政区,平均每一个县被收录的古村落不足 2 处。据调查统计,2000 年,中 国有 360 万个自然村,到 2010 年,自然村减少到 270 万个。10 年里有 90 万个村子消失,相当 于一天之内就有 250 个自然村落消失。至今,全国的自然村已只有约 200 万个。 面对急剧消失的古村,“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赢古村消失的脚步”,公益组织的力量似 乎分外薄弱。 2014 年 11 月,汤敏辞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