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理论模式讲义.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124164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策理论模式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决策理论模式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决策理论模式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决策理论模式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决策理论模式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决策理论模式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决策理论模式讲义.ppt(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决策理论模式,决策理论是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程序等学科内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它的影响很大,已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管理理论学派,这标志着现代决策理论已成为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西方的决策理论中,存在着多种理论模式,这些理论模式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决策行为规律性的理论概括,虽然每一种理论模式都不是完美的,都存在着片面性,但它们都有其合理之处。研究这些不同理论模式,对于我们探讨行政决策的规律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理性决策模式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渐进决策模式 其他决策模式 行政决策模式的选择,一、理

2、性决策模式,决策模式含义 理性决策模式及其局限性,1.决策模式含义,决策理论模式或模型是对人类决策行为模式的理论概括,是决策理论家们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决策活动加以分析研究,抽象出决策活动的某些主要的、共同的构架。 关于人类行为模式的研究,是随着行为科学的出现开始的。在英美的现代社会科学文献中,经常会出现“行为模式”一词,决策模式可称为决策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模式之一。在西方管理学家看来,行为模式是人类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人类活动形式,由于决策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因而决策活动不可能是一个单一的模式,而应该是多种模式的共存,并且互相补充。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在某一时期或对于某一特定类型的决策来说,总有

3、一种基本的模式。探讨选择行政决策模式的基本原则,把握行政决策的主导模式,对于行政组织正确地制定各项决策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2.理性决策模式及其局限性,理性决策模式,通常也被称之为科学决策模式。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理论。因为这种理论已经提出了有关人类行为决策的一个绝对标准,即人们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则,这就是谋求最大效益,在经济领域则是求得最大利润;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化选择,即从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在这一理论原则的指导下,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决策分析手段的现代化,人们迫切地希望使决策成为完全理性的和十分科学的事情,因而逐渐地在西方世界形成了一整套理性决策模式的理

4、论和学说。,理性决策模式主要由以下六个要点构成,或者说,它把决策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步骤,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决策程序理论 (1)发现问题。决策者之所以要进行决策,首先是因为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面对一个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这个问题加以解决 (2)提出目标。理性决策模式理论假设作为决策主体的人是完全理性的,他根据自己的目的或价值观,针对已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进行排列或组合 (3)设计方案。决策者将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全部一一列举出来,以供备用,(4)预测后果。决策者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对每一决策方案进行评估,预测执行该方案后所要达到的结果及其可能带来的新问题 (5)分析比较。决

5、策者将各个方案进行一一对比,在比较的基础上排列出先后顺序 (6)选择最优方案。决策者在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选取其中一个预期效果与目标最为一致的方案作为决策的最佳方案 在上述六个步骤中,作为决策者的人始终是理性的,每一步活动都是理性的活动,不存在任何非理性的成分,整个决策过程都是理性化的,从理想的角度而言,这一模式确实是一个非常科学化的模式。但是,决策活动是一项非常现实的活动,它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实际的决策活动中,人们很难严格地遵从这一模式,因为它在应用中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全部详细决策信息 能够了解所有人的社会价值偏好及其所占的相对比重 能够寻找到所有的决

6、策方案 能够准确地预测和正确地估计每一方案所产生的全部后果 能够选择最经济有效的决策方案,基于上述理由,我们一方面承认理性行为模式有有限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这就是说 第一,理性行为模式在具备严格条件的有限范围内可以获得有效结果,例如,条件和事实都已十分清楚的有些简单决策,技术性较强而所含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很少的决策,以及作为一个复杂决策组成部分的某些单纯性决策等,均可用理性行为模式来作决策。另外,对于较为复杂的决策问题,可以暂时抛开一些次要因素,对已经较为清楚的最主要因素,按理性方法作出初步分析结果,以供最后决策参考,也不失为一种可行办法,第二,决策的理性方法本身也会随着

7、科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得到发展,因而决策的理性行为模式的适应范围也将逐渐扩大,例如,现代决策方法学中不断开发出来的把非量化因素加以量化的方法以及处理模糊信息的方法,就使理性方法的适用范围扩大了不少 第三,认识到理性行为模式不是万能的模式,也不是任何条件下都可适用的最佳模式,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于其他行为模式,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决策的准则 决策的程序 决策过程中的冲突及其解决方式 西蒙对现代决策理论的贡献,1 .决策的准则,西蒙认为,理性决策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绝对的决策准则,它所遵循的是一种最大化原则,它所要求的是进行最优的选择。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对这一准则进行了重大修正,提出了他的相

8、对性准则,这就是著名的满意决策准则。这一准则认为,决策过程中不存在最优决策,而只有满意决策。所以他的理论又被称为满意决策模式理论,西蒙认为,人们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头脑糊涂,不知道有更优的方案存在,而是因为客观世界的极端复杂性,人们无法去找最优解,而只好转而满足于“足够好”的解 什么样才算“满意”,则既取决于决策者的目标与价值观,又取决于他的渴望水平,即他试图达到的标准,也是他给自己订立的何时“停止寻找而可以作出决断”的标准。而且这个渴望水平又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它是随决策任务与环境而变的,一般说来,当决策任务比较简单时,他的渴望水平就订得较高;而当他感到决策任务较为复杂时,他的渴望水平就订

9、得比较低,二是渴望水平在决策过程中不仅会从较为笼统含糊向较为明确转变,而且会有增高或降低的变化。在决策过程开始时,决策者往往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一目了然的理想化目标,往往只有一个使其采取行动的较为笼统的渴望水平。然后决策者开始识别有限数目的、看来可行的备择方案,然后用一些方法对这些方案的后果价值作出主观评价,并同渴望水平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结果认为方案的后果价值达到或超过渴望水平,决策者可能就会停止搜索新的方案而以已找到的解决办法为满足,从而可以作出决策;也可能他会适当提高他的渴望水平,以缩小备择方案范围,从同是满意的诸方案中寻找更加满意的方案。如果比较结果发现方案后果的价值均低于渴望水平,那么他

10、或是决定扩大方案的搜索范围,或是降低渴望水平,2 .决策的程序,按照西蒙的理解,决策就不仅仅是最后时刻的事情,它应该包括整个决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即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找到可能的决策方案;在诸行动方 案中进行抉择;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他把第一阶段称之为“情报活动”;第二阶段称之为“设计活动”;第三阶段称之为“抉择活动”;第四阶段称之为“审查活动”,有时也把这一阶段称之为执行决策任务的阶段。虽然这四个阶段缺一不可,但是,对于一个好的管理者来说,这四个阶段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其中,前两个阶段是关键性的,以上四个阶段的划分,只是就一般意义上而言的。西蒙认为,在实际的决策活动中,诸阶段

11、常常是互相交织的。一般说来,“情报活动”先于“设计活动”, “设计活动”又先于“抉择活动”。然而阶段循环所提示的序列要复杂得多,制定某一特定决策的每个阶段,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决策制定过程。例如设计阶段可能需要新的情报活动,而任何阶段中的问题又会产生出若干次要问题,这些次要问题又有各自的情报、设计和抉择的各个阶段。在西蒙看来,这“也就是大圈套小圈,小圈之中还有圈”。,3 .决策过程中的冲突及其解决方式,所谓冲突,就是指决策的标准机制发生故障,以致个人或群体在选择行动方案方面,遭到了挫折。西蒙认为,决策过程的冲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就管理工作来说,主要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因而

12、有必要进行联合决策,没有这些联合决策,就必然会给决策过程带来冲突 第二,个人对实际的了解的不同,也是产生冲突的一个原因。西蒙认为,由于各个人员认识上的差别,必然给决策过程带来冲突。认识的差别程度影响冲突的程度 第三,组织成员目标的不同,是引起组织冲突的另一个原因。管理者往往通过与员工订立雇佣合同,来暗示员工要执行组织目标,通过实行奖励制度,来克服由于个人目标的不同带来的问题,冲突阻碍了决策过程的顺利进行。为克服这些冲突,西蒙提出了以下四种实际应用于解决冲突的方式 第一,解决问题方式。解决问题就是确定一个满足共同准则的解决办法,它强调整理信息,增强寻找活动,重视诱发新的替代办法 第二,劝说方式。

13、在这种情况下,假定个人目标是不同的。但个人的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经过劝说来改变个人的目标,使其和组织内的目标相一致 第三,协议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对目标的意见分歧被认为是不可改变的,寻找的是没有劝说性的协议,第四,权术方式,西蒙指出,权术和协议的性质一样,都是群体间利益的冲突。权力小的群体不应把它自己和权力大的群体的关系,限制在双边的关系范围内,而是把这种关系扩大,让潜在的盟友作为一方参加进来 西蒙的结论是:当组织冲突愈是代表个人冲突,即由于个人不能做出决定所引起的冲突,则采用头两种方式加以解决;反之,如果组织冲突是代表群体间的利益冲突,愈多地采用后两种方式加以解决,4 .西蒙对决策理论的贡献

14、,瑞典皇家学院在授予西蒙经济学奖时,对西蒙的决策理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指出西蒙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的思想大部分是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究的基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西蒙等人的决策理论在现代管理理论中的重要性。西蒙对决策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管理中的决策这一重要环节突出出来,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决策理论,开创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时代 西蒙一改过去对管理进行静态研究的研究方法,提出要对决策过程做动态的考察,这是管理理论研究方法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西蒙指出用“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准则”,强调实用性,从而使决策理论与决策实践更加接近,三、渐进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是美国

15、的著名的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林德布洛姆于1917年3月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45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过耶鲁大学政治学系主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比较经济制度学会主席等职,是美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渐进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所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在美国的政治学界和行政管理学界颇具影响,两大类决策方法 渐进决策的特点 渐进决策的基本原则 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1.两大类决策方法,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方法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本方法” ,或称“完整的理性方法”;另一是“分枝方法”,或称“连续的有限比较法” 根本方法就是按优化方略指导的理性方法,它要求目标清晰

16、、评价明确以及观察问题的高度全面性,而且只要有可能,就尽量使价值定量化以供数学分析。根本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仅仅是解决较小规模问题的适用技术,因为这些问题所要考虑的变量数目较少,而且牵涉到的价值问题也十分有限。但是,一旦接触到像公共政策这类高度复杂的问题,根本方法就无法应用了,此时就得靠分枝方法 分枝方法只要求决策者根据其过去经验,每次只对现行政策作小的修改,但决策过程要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以达到积小变成大变的目的,这种方法把目标选择与行动选择交错在一起,把决策制定与决策执行揉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于学习系统的连续发展过程,2.渐进决策的特点,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过程并非理性决策理论所说的是一个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的过程,而是一个理性分析与党派分析相结合的错综复杂酌、不断探索的政治过程,其具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渐进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前进的过程。传统的理性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必须首先确定明确的目标,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只有在选择了最优方案之后才能进入实际行动阶段。林德布洛姆认为,理性决策理论所描述的这种决策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