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6063572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祁阳县 2019 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地 理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 380 米 B. 400 米 C. 590 米 D. 620 米2. 如图所示区域的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 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甲地所在地形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A. B. C. D. 【答案】1. C 2.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内容较为基础。【1题详解】由图知图中最高点为M地附近,海拔为600700米,最低点为河谷底部,海拔为100200米,故最大高差接近600米,选C。【2题详解】图中地形海拔多

2、在200500米之间,等高线较稀疏,以丘陵为主,甲地所在地区四周高中间低,故选B。【点睛】五种基本地形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山地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较大。高原海拔500米以上,边缘等高线密集,顶部明显稀疏。平原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丘陵平均海拔200500米,等高线较为稀疏。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

3、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 减弱了射向膜外的地面辐射 B. 增强了地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4. 山东省胶东地区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3. A 4. C【解析】【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面辐射的作用。地膜覆盖类似温室效应,允许太阳光透射,将热带量保存在地面附近,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补偿给地面,从而有效提高地温,A正确。故选A。【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

4、辐射的强弱取决于地温的高低,A错;地膜也允许太阳光透射,会增加地温,B错;地膜可以反射部分太阳辐射,能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C正确;夏季不需要增加地温,D错。故选C。读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5. 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 6. 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风带 a 和 c 之间的区域终年温和湿润B. 气压带 M 和风带 b 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与气压带 M 无关D. 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 c 的北移有关【答案】5. C 6. D【解析】试题分析:【5题详解】根据图中各风带的风向及所处的纬度,可

5、以判断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6题详解】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考点:气压带和风带读我国某山脉 1959-2009 年近 50 年来各年 1 月平均气温变化示意图,回 答下面小题。7. 近 50 年来该山脉 1 月气温变化趋势的正确叙述是A. 1959-2009 年温度逐年升高B. 南坡变化幅度大于北坡C

6、. 南坡呈上升趋势,北坡呈下降趋势D. 19592009 年南坡和北坡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8. 图示气温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 北坡蒸发量减小,南坡蒸发量增大B. 垂直自然带谱发生显著变化C. 经过该山脉的 0等温线海拔高度升高D. 南坡林线升高,北坡林线下降【答案】7. D 8. C【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1959-2009年温度呈波动性上升,A选项错;北坡的变化幅度大于南坡,B选项错;南坡和北坡均呈上升趋势,C选项错;19592009 年南坡和北坡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波动上升趋势,D选项正确。故选D。【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

7、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图中南坡和北坡气温的线的变化分析,气温是波动上升的,说明气候变暖了。气候变暖南坡和北坡的蒸发量都增大,故不符合题意,A错;气候变暖,垂直自然带谱没有显著的变化,但是宽度会变化,不符合题意,B错;根据图中南坡和北坡气温的线的变化分析,气温是波动上升的,说明气候变暖了,山脉的0度等温线的海拔也会上升,C正确;气候变暖,南坡和北坡的林线都上升,故不符合题意,D错。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例如,低地被淹没、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多、地下水位升高、旅游业

8、受到危害等;气候变暖,降水和水循环发生改变,许多地区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改变,许多物种可能灭绝;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危害人体健康。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掌握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此题难度不大。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 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乙近地面风力较小乙上升气流较强丙近地面风力较小丙上升气流较强A. B. C. D. 10. 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A. 大气吸收强 B. 大气逆辐射弱 C. 大气反射强 D. 地面反射减弱【答案】9. B 10. B【解析】【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锋

9、面气旋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乙、丙两地相比,乙近地面风力较大,丙较小,错,正确;乙处为冷锋,空气被迫爬升,上升气流较强,丙处为暖锋,暖空气徐徐爬山,上升气流较弱,正确,错;因此,故选B。【1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雾的成因。大雾天气,主要是指由于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5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大雾形成主要有三个条件:首先近地面层水汽比较充沛,也就是空气中湿度很大。其次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要达到饱和,就会有小水滴的形成。第三是空气中有大量尘埃、烟粒等。雨过天晴后,云层少,晚上大气的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从而导致气

10、温较低,此时空气湿度较大,遇冷凝结导致大雾产生,B正确。故选B。1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反映了太阳运行周期的规 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2018 年立秋时间为 8 月 7 日21 点 30 分左右,属于晚立秋,此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气环流是A. 江淮准静止锋 B. 西北季风C. 副热带高气压 D. 东南季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易形成伏旱天气,C正确;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六、七月受江淮准静止锋的

11、影响易形成梅雨天气,A错;我国东部季风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刮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BD错。故选C。【点睛】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1)夏季,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夏季风势力

12、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上海市既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 东部雨带示意图”, 中国东部 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2. 根据雨带在、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 大致是A. 4-6 月 B. 6-7 月 C. 6-8 月 D. 5-8 月13. 如在 7 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 I 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答案】12. B 13. C【解析】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6

13、7月, 45月在南部沿海一带,地区。78月在华北、东北地区。雨带在南方停留的时间长,到达北方的时间晚,停留时间短。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南涝北旱。【12题详解】根据雨带在、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67月,B对。45月在南部沿海一带,地区,A错。78月在华北、东北地区,图示地区,C、D错。【13题详解】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雨带在南方停留的时间长,到达北方的时间晚,停留时间短。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南涝北旱,C对。A、B、D错。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14. 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

14、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 土地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壤盐碱化 D. 地面沉降15.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A.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 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C.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D. 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答案】14. B 15. B【解析】试题分析:【14题详解】读图,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破坏了林地、草地,扩大了耕地面积,由于地表植被破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对。林地、草地面积减小,耕地面积扩大, 与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地面沉降没有必然联系,A、C、D错。【15题详解】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

15、段最有效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B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根本措施,不能快速见效,A错。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不能解决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C错。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会导致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加重,D对。【考点定位】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主要环境问题,有效治理措施。【名师点睛】对照土地资源构成图和土地利用方式图,针对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利用中容易引发的环境问题。图示为江南地区,降水丰富。林地、草地面积减少,必然伴随着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问题加剧。解决措施中,要注意是现阶段见效,所以要选择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而不是选择最根本的采取措施。为遏制单位 GDP 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的现象,中国正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