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专项资金调研报告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6006820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精选专项资金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精选专项资金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精选专项资金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年精选专项资金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年精选专项资金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精选专项资金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精选专项资金调研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精选专项资金调研报告 关于20XX年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财政专项资金 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总结我市前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经验,更好发挥保护专项资金效用,根据20XX年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行动计划有关要求,20XX年7月31日,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会同杭州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上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通知(杭文广新发20XX18号),对20XX年度非遗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做了专项检查。 截至9月30日,我办回收了除萧山区、滨江区、下沙经济开发区之外的25个项目责任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调查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金拨付情况 20X

2、X年12月底,我市全部下达非遗专项保护资金,共计1677884.2元,其中拨付给各区、县(市)的共计1312450元;拨付给直属单位和市属项目的共计365434.2元。非遗专项资金主要由名录补助和非遗普查补助构成。其中名录补助标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万元/项,省级1万元/项,市级0.5万元/项。非遗普查补助则根据各地普查工作业绩决定。 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08年得到市非遗专项保护资金补助的共有28家单位,经统计上报情况发现,我市非遗保护资金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监管工作,合理分配使用,地方配套资金能及时、足额到位,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一)加强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3、 市政府及项目实施主体单位市文广新局、财政局十分重视非遗资金的使用情况,尤其是在审核和监督等环节把握得很好。两局根据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杭文广新发20XX17号杭财教20XX645号)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老艺人)补贴实施暂行办法(杭文广新发20XX13号、杭财教20XX504号)等有关规定,围绕预算分配权、资金拨付权、行政审批权等关键环节和岗位加强监管工作,确保了财政资金分配和财政审批程序合法、办法科学、结果公正。 经费下拨前,两局对拟补助项目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多次核实。之后,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直接将专项资金下达到项目保护责任单位。同时,市文广新

4、局、市财政局要求项目保护责任单位将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当中,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追踪问效机制。 (二)资金分配合理,使用突出重点。 本市获资金补助的28个项目保护责任单位及其所承载的非遗项目,均符合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支持范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料挖掘、资料整理、资料编纂、实物征集、展示演出、传承人补助、授徒工作、专家咨询、名录申报、保护研究、交通与会议等共计12个科目(详见图1,附表1)。其中,专项经费支出最大的是科目展 示演出,合计支出490220.6元,其次是资料挖掘,合计支出466615.7元。支出最小的科目是其他,合计支

5、出85209元,其次是专家咨询,合计支出101025.8元。我们认为,全市非遗经费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统筹兼顾,使用合理,具有一定科学性。整体而言,非遗经费分配格局与当前我市的非遗保护现实情况是相适应的。 图120XX年杭州市非遗专项资金支出使用情况统计表 (三)配套资金到位,项目效益明显。 近一年来,实报的25家补助单位年度支出3477791.33元。25个统计在内的项目责任单位的地方配套资金1973474.13元,占到总支出的56.7(详见附表2)。也就是说,市里每补助1元钱,地方至少有1.3元(56.7/43.31.3)配套资金跟上。 专项保护资金的及时下拨和合理使用,为我市完善名录保护

6、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传承的原则,合理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初步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好氛 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XX年9月30日,我市申报的“篆刻”、“蚕桑丝织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现了我市世遗项目零的突破。20XX年11月,西湖区蒋村乡、萧山区楼塔镇、余杭区等6家单位列入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XX年,18个项目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杭州市国家级名录数量跃升至26项,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20XX年6月,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传承人名单中,我市9人成功入选,使我市的国家级传承人数量达到16位,居全

7、省乃至全国前茅。同期,省政府公布的246项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市入围58项,使我市省级名录已达到了122项,居全省第一。20XX年4月,杭州市公布了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0项,使我市名录总量达到249项;各区县(市)也根据有关要求公布了当地的三批名录,达703项。杭州市公布了两批市级民族民间艺术之乡6个、民族民间艺术家16名,第一批市级传统节日保护地16个、传承基地6个、生态保护区9个及产业基地3个。 (四)严格资金使用程序,无截留、挪用、移用、贪污侵占等违纪违法违规行为。 三、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08年度市补非遗专项资金在使用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非遗

8、保护资金仍显不足。 财政专项资金补助面比较分散,单个项目补助资金少,不利于专项资金整体效益的提高。目前,我市非遗项目保护专项资金每年仅300万,而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名录项目 249项,另外,还有传统节日保护地、传承基地、生态保护区、产业基地等非遗保护延伸载体41个。平均下来,每个项目补助只有1万零一点。非遗专项资金的严重缺乏,已成为保护工作继续向前推进的内在瓶颈。因此,一些亟需保护的项目,也因经费有限而导致保护工作难以为继。 (二)配套资金到位情况不平衡。 整体而言,杭州市非遗保护专项配套资金还是比较到位的。但由于各个项目保护责任单位财政状况不一,个别配套资金到位比例较小,甚至没有配套,项目开展

9、后缺乏后续资金投入,导致项目的缺口资金较大,致使部分项目保护单位空有一腔保护热情,而无法把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影响了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资金使用不尽科学。 部分项目实施单位在观念上相对落后,在项目的管理上比较粗糙,加之缺乏一定的责任心,个别项目保护责任单位重申报、轻管理的问题较为突出,个别保护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到位后,存在资金积淀、资金效用不高等现象。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活态传承,传承人是 保护的关键,我市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倾斜。而就我市非遗专项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看,20XX年用于传承人补助、授徒工作的支出分别为257147.9、218564.3元,低于交通、会

10、议(两者共计支出266028.5元)的支出。而展示演出总支出490220.6元,明显高于传承培训工作所涉及的支出,显然这与活态传承的理念是不相适应的。 四、几点建议 关于郧县蔬菜产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蔬菜产业是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的“民生产业”,是农民创业增收的“致富产业”,更是打造“生态郧县”、“民生郧县”的支柱产业。最近,我们对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认为,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既是我县跨越发展的顺势之为,也是绿色繁荣的富民之策,更是执政为民的务实之举。 一、发展优势 1、自然环境优越。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绿色消费潮流已成时尚、核心水源区生态建设日益强化的现实背景下,郧

11、县地处大巴山东段逶迤于南,秦岭余脉屏障其北,汉水穿境而过,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也是我国内陆腹地重要生态功能调节区,境内地形地貌多样,海拔高低悬殊,光、热、水等气候条件各异,南北气候兼有,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平原地区和许多发达地区难以比拟的先天优势,适应露地栽培的蔬菜品种多,是发展设施菜、精细菜、西甜瓜、加工专用和高山反季节蔬菜的理想区域,是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的天然基地。土豆属南缘生产区,莲藕属北缘生产区,形成了南北过渡区和余缺调剂区。全县山野菜资源丰富,有香椿、荃菜、竹笋等30多个野菜品种,分布范围广,可开采面积大,年开采量达15万吨以上,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12、2、政策机遇有利。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1988年国务院开始在全国实施“菜篮子”工程,20XX年又启动了新一轮“菜篮子”建设工程,以国办发20XX18号文件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20XX年国务院又发了3个关于蔬菜产业建设方面的文件,要求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菜篮子、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20XX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全省菜地最低保有量800万亩,年蔬菜调出量800万吨,将湖北建成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菜园子”的“十二五”发展目标。

13、市委、市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蔬菜产业发展,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推进,生态特色产业开发 得到了国家和省里高度重视,国家将加大对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投入,对库区实行生态补偿、对口支援等一系列扶持措施,省、市政府都设立有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市南水北调新建蔬菜基地项目资金1.12亿元,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三是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鄂、渝、陕、豫毗邻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委、县政府做出打造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支撑的决定,郧县将与十堰形成产业上无缝对接,加快了“一区两带”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百公里汉江生态经济带步伐,为蔬菜产业发

14、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3、区位优势明显。 从蔬菜生长区位优势上来看,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力和土地资源成本较高,受夏季高温、台风灾害频繁等影响,发展蔬菜相对缓慢,夏秋缺菜时间较长;西北地区气候、生态、地理条件较差,蔬菜生产受限因素较多,市场供应季节性缺口很大,而我县正好处在南北交接地带,具备蔬菜产业化发展和外销的先决条件。随着“武银”高速、“郧十”高速、“运十”铁路、“郧十”一级路相继贯通,郧县将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通瓶颈将被彻底打破。这为我县蔬菜产业化发展,抢占十堰城区蔬菜市场,拓展外销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 4、市场需求加大。 蔬菜是人类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提供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膳食

15、纤维和矿物质。鲜食为主、需求量大的传统饮食习惯,对“吃好”、“营养”、“品质”和“改善结构”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新需求。蔬菜生产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目前蔬菜市场供求关系上看,还存在较大缺口,可供开发的市场潜力巨大。从全市来看,按总人口350万人,人均日消费0.6公斤蔬菜计算,全年蔬菜需求量为76.6万吨;除去加工外销蔬菜及食用菌等,鲜菜自供基地12万亩,年产鲜菜37.4万吨,全市蔬菜自给率为48.8。从十堰城区来看,按城区常住人口76.8万人、流动人口10万人,人均日消费0.6公斤蔬菜计算,年需要量19.1万吨;现有蔬菜基地面积3.05万亩(含柳陂镇和六里坪镇),蔬菜年产量13.5万吨,十堰城区蔬菜自给率为70.7。由于十堰城区蔬菜有部分倒流到县市,城区实际自给率不足60。 5、群众基础较好。 郧县城关为老郧阳府所在地,城郊及附近镇村有蔬菜种植的历史传统,广大农户有蔬菜种植的习惯和经验。随着国家对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和市场需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