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600400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 2013-2014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得分总分人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 分,每小题 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一 3 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

2、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转移他的性情。后,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

3、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评卷人 得分“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

4、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

5、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 “和雅” “清淡”的琴乐追求“味为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 “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清淡

6、”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 ,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评卷人 得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

7、文言文阅读(10 分,4-6 每小题 2 分)别弟文(清)施补华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噶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曰:吾家故寒敝也,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愀然不可为生;贫人得十金以为资本,则左宜右有1,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赢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所获,足以赡妻子。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年十五岁,尔年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泉2,租屋而居,月偿其值。岁又大凶,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泉一百,籴米作粥,杂以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

8、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之,则曰:“已食毕矣。 ”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暇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贷,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虑为所厌。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之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左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择野菜充饥,母子十月身亡寸棉。尔为贼掠几死,脱去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痏,相替而作。其饥寒视道光之末,而颇危忧困过之。管仲告齐桓公曰:“愿君勿忘在莒3,臣亦念堂阜之囚4。

9、 ”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老氏有言:“知足不辱。 ”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不无多费,然每对盛馔,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适在体,而痛在心。禄养既不逮,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氏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蹉跎中岁,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 (原文有删节)注释:1左宜右有:干什么都得心应手,顺利,犹言“左右逢” 。2泉:钱。 3莒(j):西周时诸侯国之一,其地在今山东莒县。4堂阜:齐国地名,其地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赢数百金 赢

10、:背着。B岁又大凶 凶:谷物不收,年成坏C禄养既不逮 逮:及D适在体 适:舒适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母子乃得半饱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恐其开口假贷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C以今日为过望则乐 慎勿为妇死D则左宜右有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弟弟“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养活自己和妻儿,觉得这样比做剥削百姓的官员要强。B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家道中落,是因为他的先辈不为子孙考虑计划,他们“好施与,勿为子孙计” 。C作者举管仲跟齐桓公说的话“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是为了告诫弟弟:不要忘记过去的困苦生活

11、,要知道满足。D文末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到父亲,想到父亲“未及食” 、 “未及衣” ,没得及孝顺父亲,便立志建立功名,光宗耀祖。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每小题 2 分)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8、请分析燃、又两字的妙处?(3 分)9、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5 分)(三)名篇

12、名句默写(10 分,请下面 11 题中选填 10 空,每空 1 分)10、 (1)悟已往之不谏,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3)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4)茕茕孑立, 。 (5)袅袅兮秋风, 。(6) ,安能行叹复坐愁? (7)出师未捷身先死, 。(8) ,古万事东流水。 (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0 ) ,游人只合江南老。 (11) ,年年知为谁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 分)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 1114 题。山乡的五月金 光天刚蒙蒙亮,根西就听见父亲窸窸窣窣地起了床,他翻了一个身又睡着了。这一觉他睡得好香,醒已经是上午 10 点了,他洗了把脸,就坐在屋檐

13、下看书。妈从灶房出时说:“根西,去窑场地叫你大(爸)回吃饭。 ”根西放下手中的书,朝窑场地走去。五月的山乡,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颜色,田里熟透了的小麦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根西走在田埂上,看到了他童年的影子。18 岁那年,在父亲的奔忙中,他从这里走出去,上了市技校,毕业后就到市一家化工厂当了一名化验员。根西走着走着,禁不住随手掐了一颗麦穗在手中揉搓起,然后展开手掌用嘴一吹,留下一把嫩嫩的青麦,嘴一张嚼将起。父亲正弯着腰在那里割麦,他的身后,已倒下去大片的麦子,裸露的地面上摆着整齐的麦铺。父亲手上的镰刀飞舞着,弄得周围一片呼呼啦啦的声响。“大,回家吃饭。 ”根西喊了一声。父亲根本没有听见,仍然在飞舞着镰

14、刀割麦子,白色的汗衫已变得昏黄且湿漉漉地贴在了他的脊背上。“大,回去吃饭哩。 ”根西又叫了一声,嗓门比刚才高了些。“啊,喔,饭熟了?”父亲终于醒悟过,缓缓地站起身,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根西上前接下镰刀,父亲用极快的速度将两铺麦合在一起,扎了一捆就要往肩上扛。根西说:“我拿吧。 ”父亲说:“还是让我扛,小心弄脏了衣服。 ”说完扛起麦捆就走。根西用手拈掉沾在衣服上的一根麦芒,拿着镰刀跟在父亲的后面。饭桌上,根西对父亲说:“大,我看不如把咱那几亩地让给别人种去。 ”“为啥?”父亲有点吃惊。根西木木地说:“不为啥,种田不划算,一年忙到头,一亩地就说打 700 斤麦子,6评卷人 得分毛钱一斤才 420 块,抵不上在外干一个月的收入。 ”父亲没有说话。根西又说:“你把地包出去,我到我们厂里给你找个临时活,一月能开 500 多块,行不?”父亲这才说:“娃,大是庄稼汉,一辈子跟土坷垃打交道,习惯了,没觉着受罪,我跟你妈在一起挺好,想家了你就回看看我们。 ”根西在家停了一周,父亲不让他沾庄稼的边儿,他是眼看着父亲割了麦再脱粒,然后扬麦、晒场,一点点将麦子弄回家里的。临走时,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世上的事就这么不如意,两年后,根西所在的那家化工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困境:化工原料价格猛增,化工产品却销不出去,全厂 1000 多名职工几个月发不下工资。厂里实在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