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实用培训教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962591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6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行为实用培训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法律行为实用培训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法律行为实用培训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法律行为实用培训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法律行为实用培训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行为实用培训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行为实用培训教程(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法总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法律与行政学院 白 非,第八章 法律行为,一、民事行为、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二、法律行为的分类,四、意思表示,三、法律行为的要件,五、法律行为的附条件与附期限,六、民事行为的效力类型,【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明确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弄清无效的、可撤销的、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及其法律后果;了解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教学重点及难点】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无效的、可撤销的、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种类及后果;民事行为、法律行为、事实行为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适量讨论和课后阅读,一、民事行为、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的关系

2、 表意行为与非表意行为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 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主要类型,人的 行为,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行为,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行为,民事法律事实,表意行为 (民事行为),非表意行为 (事实行为),(一)民事行为,我国民法,传统民法,表意行为与非表意行为,表意行为(法律行为)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进行的行为,包括:合法、不合法 民事行为:我国民法创设,理解存在争议 一般包括:法律行为、可变更或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 非表意行为(事实行为)当事人无须意思表示而实施的行为,(二)法律行为,依照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发生法律效

3、力的一种法律事实,法律事实,事件,行为,自然事件,人为事件,意思表示行为(民事行为),非意思表示行为(事实行为),适法的意思表示行为,违法的意思表示行为,法律后果: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等,法律行为的特征,(1)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行为的目的在于发生法律上的效果,(3)合法行为说下,行为须合法,行 为,目的性,法律事实,法效性,表意行为,目的法效,法律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 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意思表示说意思表示行为民事行为法律行为,合法行为说意思表示行为民事行为法律行为违法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2. 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按照当事人意

4、思表示发生法律后果 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法效的内容,即意思表示的内容,准法律行为,行为人以法律规定的条件业已满足为前提,将一定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从而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包括:意思通知(要约的拒绝)、事实通知(通知债务人转让债权)和感情表示(宽恕)等 如:催债通知、期限通知、催告、通知商品瑕疵等,事实行为的种类,无因管理行为、不当得利行为 违约行为、侵权行为 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 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 发明和发现行为、创作行为、设计行为 先占、添附 建造与拆除、生产,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法律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三)事实行为,法律

5、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法律行为依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而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而直接产生民事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而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试分析下列歌词中行为的性质: 老张开车去东北,撞了;肇事司机耍流氓,跑了 多亏一个东北人,送到医院缝五针,好了 老张请他吃顿饭,喝的少了他不干。,行为性质分析,http:/.nz/yujiacao/others/dongbeiren1.swf,二、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

6、单方、双方和多方法律行为,区分的意义: 成立对意思表示的要求不同,单方法律行为遗嘱、授权、捐赠, 仅一方当事人作出意思表示即可成立,双方法律行为买卖、赠与等合同, 须有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可成立,多方法律行为合伙、股东会决议, 须有多方当事人作出相互平行意思表示才可成立,按主体和意思表示方向的不同,(二)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区分的意义: 1、当事人的行为能力要求有别 2、当事人的责任不同 3、法律对无偿法律行为受益人的保护程度较低,有偿法律行为买卖、租赁,当事人一方从对方取得利益时,须支付相应对价,无偿法律行为赠与、借用,当事人一方从对方取得利益,无须向对方支付对价,按是否需要支付

7、对价,(三)诺成法律行为和实践法律行为,区分的意义: 民事行为是否生效、受法律保护; 是否需要交付实物,诺成法律行为(不要物行为)买卖, 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成立,“一诺即成”,实践法律行为(要物行为)借用, 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按是否需要交付成立或生效,(四)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区分的意义: 要式法律行为不采取特定形式,一般不生效, 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方式来实施, 无须采取特定形式,当事人可自主决定采取何方式,注意:现代法律对法律行为的形式,以不要式为原则、要式为例外,特殊要式合同:中外合资合同、中外合作合同、向外国人转让中国专利,按是否需要特定形式

8、,(五)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附随性具体表现: 1、发生上的依附性 2、效力上的从属性 3、转让上的从属性 4、消灭上的从属性,主法律行为, 不需要其他法律行为的存在即可独立存在,从法律行为担保行为, 以其他法律行为的存在为存在前提,按行为内容的主从关系,区分的意义: 从法律行为具有附随性,(六)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负担行为(债权行为), 以债权债务的发生为内容的行为,处分行为(物权行为), 以物权的设定、移转为直接内容的行为,区分的意义: 债权行为一般为物权行为的原因 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理论(德国、台湾) 不承认(法国、日本) 我国原则上不承认,按行为的效果,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

9、主要区别,(1)法律效力不同 负担行为:产生请求权,使债权债务发生变更 处分行为:处分行为完成权利移转,直接导致权利的转移或消灭 (2)对标的是否特定的要求不同 负担行为的生效不以标的物特定化为前提 处分行为生效之前,其客体必须确定、可能 (3)对行为人是否有处分权的要求不同 行为人处分权欠缺,不影响负担行为的效力 从事处分行为时,处分人必须具有处分权的,处分行为才有效 (4)法律行为是否公示的要求不同 负担行为一般不予公示;处分行为一般都要求依法公示,(七)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区分的意义: 有因行为原因不存在则行为无效;无因行为原因不存在行为仍有效,行为与其原因在法律上相互结合不可分离的法律

10、行为,行为与其原因在法律上可以分离的法律行为,票据行为属无因行为,甲,乙,行为A,结果行为,行为B,原因行为,不受影响,按行为与原因的关系,(八)独立法律行为与辅助法律行为,独立法律行为:意思表示中,具有设权实质内容的法律行为,辅助法律行为:意思表示中,仅以辅助独立法律行为生效为内容的法律行为,(九)财产法律行为与身份法律行为,财产法律行为:以财产性法效为目的的法律行为,身份法律行为:以身份性法效为目的的法律行为,(十)生前法律行为与死因法律行为,生前法律行为:不以行为人死亡为生效条件的法律行为,死因法律行为:以行为人死亡为生效条件的法律行为,(一)法律行为成立事实状态 (二)法律行为有效法律

11、评价 (三)法律行为生效法律后果,三、法律行为的要件,一般法律行为依法成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一)法律行为的成立,1. 一般成立条件,基本要素具备,存在“有”“无”之判断,事实判断,任何民事行为均须具备的要素:当事人、标的、意思表示,2. 特殊成立条件,特定民事行为,除过意思表示外,还须具备的要素,(1)合意双方、多方法律行为,(2)交付实践性法律行为,(3)特定形式要式法律行为,(二)法律行为的有效,1. 主体资格合法(行为能力、代理权、处分权) 2. 意思表示真实(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显失公平) 3. 标的合法(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 4. 标的确定可能(可能实现),标

12、 的 不 能,事实不能与法律不能,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永久不能与一时不能,全部不能与一部不能,嗣后不能行为有效解除,主观不能相对人恶意无效,一时不能不影响行为有效,一部不能行为一般部分有效,有效与成立的关系,成立:基本要素具备,法律行为的成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具备,任何法律行为均须具备的要素, 意思表示,意味着,法律行为的成立:具备“主体、标的、意思表示”,法律行为的有效:主体合格、标的确定合法、意思表示真实,由此可见,法律行为的成立: “有”“无”之判断,事实判断,法律行为的有效: “好”“坏”之判断,价值判断,法律行为成立与有效的对比,法律行为成立 有意思表示 “主

13、体” “表示” “标的”,法律行为有效 意思表示适法,主体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标的合法、适当、确定,(三)法律行为的生效,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适法, 意思表示有效,效力约束的事实,终结“效力约束”的事实,1、死亡 死因法律行为,2、延缓条件成就 附延缓条件法律行为,3、始期届满 附始期法律行为,甲公司于 6 月 5 日以传真方式向乙公司求购一台机床,要求“立即回复”。乙公司当日回复“收到传真”。 月 10 日,甲公司电话催问,乙公司表示同意按甲公司报价出售,要其于 6 月 15 日来人签订合同书。6 月 15 日,甲公司前往签约,乙公司要求加价,未获同意,乙公司遂拒绝签约。对此,

14、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买卖合同于 6 月5 日成立 B、买卖合同于6月10 日成立 C、买卖合同于 6 月15日成立 D、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四、意思表示,(一)意思表示的概念,目的意思法律行为的具体内容(基础) 如:购买电视机,效果意思希望其表示内容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意思 如:取得所有权,表示行为通过某种形式表达于外部(明示与默示) 如:发出函件,意思表示,标的,意思表示行为,主体,一般要件,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法律行为的内心效果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表示意思希望将内心的效果意思公开的意思 如:书写信函,意思表示的形式,推定行为,沉 默,一般书面,特殊书面

15、,合同书、信件、电报、 电传、数据电文,公证形式 鉴证形式,沉默是根据行为人消极不作为判定行为人内心意思 法律特别规定或当事人特别约定,(二)意思表示的形式,明示行为人明确表达内心意思的形式 默示在行为人不明确表达内心意思的情况下,根据其行为判定行为人内心意思的形式,推定行为是指根据行为人的积极作为判定行为人内心意思,(三)意思表示的类型,1、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抛弃、遗嘱),3、对话的意思表示、非对话的意思表示(数据电文),2、特定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不特定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悬赏),4、有瑕疵的意思表示、无瑕疵的意思表示(真实、自愿),5、明示的意思表示、默示的意思表示(行为、沉默),(五)意思表示有瑕疵,1、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故意:真意保留(单方虚假)、虚伪表示(串通)、隐藏(脱法)行为 无意:错误(误认或不知)、误传(传达人错误)、重大误解? 2、意思表示的不自由 欺诈、胁迫、乘人之危,1、行为人应受其所表示的意思的约束,非依法不得擅自撤销,2、意思表示的效力发生时间:,发信主义到达主义(我国)了解主义,(四)意思表示的效力,意思与表示不一致,(1)虚假表示-原则上有效;但相对人明知表意人的表示与意思表示不一致,该表意行为无效 (2)伪装行为-原则上无效;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3)隐藏行为-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