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954219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师大二附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三学段语文期中测试题说明: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请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寒食节比清明节早两天,但知道清明节的人不计其数,而知道寒食节的人寥寥无几。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饥寒交迫之际,忠臣介子推割自己的肉给他充饥,帮助他了难关。后来重耳当上国君,犒赏天下,但淡于功名利禄的介子推已带着老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知恩图报心切,便亲往绵山恭请,为迫介子推出山而放火。三日火熄,介子推与其母相抱死于枯柳树下。晋文公悲恸不已,遂厚葬介子推

2、于绵山,并改绵山为介山。又要求国民在介子推身亡之日,不得生火煮作,吃冷食,以示纪念。此后相沿成俗,称为“寒食禁火”,便成了寒食节。古人关于寒食节的诗词大都有应景伤怀之意。如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更有东坡先生被贬黄州时所作黄州寒食诗一帖二首,言人生苦旅之事,不胜感人。唐朝孟云卿写道:“三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断烟火,不独清明为子推。”这诗已不仅仅是个人伤怀,而是因寒食而关注到了民间的疾苦,又较其他高一层次。固然,寒食节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渐去渐远,然而每当念起高风亮节、铮铮铁骨的介子推先生,

3、又想起体验人生伤痛、关注民间疾苦的古贤情怀,我总觉得,纪念寒食节还是有着其独特而可贵的意义。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犒赏(ko) 悲恸(dng) 浣溪沙(wn) 一帖(ti)B. 犒赏(go) 悲恸(dng) 浣溪沙(hun) 一帖(ti)C. 犒赏(go) 悲恸(tng) 浣溪沙(wn) 一帖(ti)D. 犒赏(ko) 悲恸(tng) 浣溪沙(hun) 一帖(ti)2. 文中处填入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度过 需 现时B. 度过 须 现实C. 渡过 须 现实D. 渡过 需 现时3. 下面对文中画线成语替换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寥寥无几寥若晨星B. 知恩图

4、报怀德报恩C. 高风亮节抗怀物外D. 铮铮铁骨刚正不阿4.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但后世有许多诗人借寒食节抒发个人情怀,下面四首诗中不仅抒发个人情怀,还关注到社会现象的一首是( )A.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寒食寄京师诸弟B.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途中寒食C.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寒食日献郡守D.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答案】1. D 2. C 3. D 4. D【解析】【1题详解】此

5、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基本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解答此类题目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审音法,即通过正确的朗读,发现书写错误;辨义法,即通过理解、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形;定形法,即通过形旁确定字形;结构辨析法,即借助词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A、“恸”的正确读音为“tng”,“浣”的正确读音为“hun”;B、“犒”的正确读音为“ko”,“恸”的正确读音为

6、“tng”,“帖”的正确读音为“ti”;C、“犒”的正确读音为“ko”,“浣”的正确读音为“hun”,“帖”的正确读音为“ti”。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适合用排除法,先纵观全项,把明显错误的先排除,缩小判断范围减轻判断难度。文中处对应的的是“难关”,而“度过”指时间上过了一段时候,如“度过春节”“度过少年时光”等等;“渡过”则指空间上过了一段距离,往往是指从此岸到彼岸,如“渡过大河”“渡过难关”等等。所以第空根据意思应该填上“渡过”;处的“需”有请

7、求的意思,比如我需要某某东西,就是想让别人帮自己获得这个东西;而“须”带命令式的,比如你必须把某某事情办好。第空根据“吃冷食”,是表明强调必须,应该填写“须”;处的“现实”即客观存在的事物或事实解释,真实的即时物。“现时”即现在,此刻。根据语境,应该填写“现实”。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适合用排除法,先纵观全项,把明显错误的先排除,缩小判断范围减轻判断难度。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

8、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A项,寥寥无几和寥若晨星都形容稀少,两个词语可以互相替换;B项,知恩图报和怀德报恩都形容懂得报恩的品质,两个词语可以互相替换;C项,高风亮节和抗怀物外都形容胸怀高尚,超越世俗之外,两个词语可以互相替换;D项,铮铮铁骨: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文中对介子推的评价没有涉及“无偏私”,此处不宜进行替换。故选D。【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理解备选诗句的整体意思。D项,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

9、,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诗人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而ABC三项均只表现了个人的具体感受,没有反映具体的社会现象。故选D。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B.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C.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其代表作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

10、成就最高的作品集。D.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B项,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不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而奥赛罗是四大悲剧之一。故选B。6.对下面文段中画线句是否有语病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写对联、贴对联,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独具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

11、切,超出其它任何一种文艺形式。老百姓可以不读小说,不听戏,不看电影,唯独不能没有对联。有学者说:“没有一种文学体裁能像对联这样家喻户晓,能让广大群众所接受。从这一点上说,这份遗产就值得珍视。”A. 都无语病。B. 都有语病。C. 无语病,有语病。D. 有语病,无语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搭配不当,前文说的是“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普及程度”不能和“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搭配,根据后文“超出其它任何一种文艺形式”可知,整个句的主语应该是“程度”

12、,因而应在“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后面加“程度”,故有语病;句式杂糅,“让所接受”杂糅,可将“让”改成“为”,故有语病。故选B。二、文言文练习(每题2分,共10分)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从之如搏景B. 盘散乃可下C. 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D. 女逡巡若复有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

13、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来推断。A项,“景”通“影”,影子; B项,“盘散”通“蹒跚”;C项,“亡”通“无”,没有; D项,没有通假字。故选D。8.对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干:干谒B. 周以缭垣,约以危栏 危:高C. 纵一苇之所如 如:像D. 日渐稔,亲爱如己出 稔:熟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

14、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C项,“如”,应为“去、到”。故选C。【点睛】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八法:1、语境分析法2、结构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联想推断法5、邻字帮助法6、成语对应法7、古今比照法8、字形推断法9.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A. 余以光绪己亥四月B. 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C. 以黄金一铤置褥上D. 宁以新居,久不成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15、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例句和C项中,“以”都是介词,把;A项,“以”,介词,于、在;B项,“以”,介词,因为;D项,“以”,介词,因为。故选C项。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A. 果有白杨,乌巢其颠B. 侣鱼虾而友麋鹿C. 夫匈奴,兽聚而鸟散D.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活用的类型,掌握判断的方法,再审读选项仔细比对。本题中,例句和D项中的加点词语都是使动用法,“使舞”“使博”;而A项,巢,名词作动词,搭建巢穴,做窝; B项,侣,意动用法,“以为侣”;C项,兽,名词作状语,像野兽一样。故选D。11.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