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958989 上传时间:2017-05-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思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1 世纪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关键词21 世纪;高师音乐教育;思考;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观念摘 要本文就高师音乐教育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基础音乐教育人才需求的错位、21 世纪高师音乐教育如何树立新的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观以及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儿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高师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必须适应社会大环境对人才的需要,必须符合教育改革对人才标准的总体要求,必须符合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见解。在课程结构与设置方面,提出了强化实用技能课程,增设前沿学科课程,补充边沿学科讲座,辐射社会文化课堂等设想。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作为

2、高等师范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应以怎样的姿态在 21 世纪里培养出符合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合格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将是我们每一位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思考之一:教育模式与社会对基础音乐教育人才需求的错位我国现行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建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逐步完善,随着高科技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2目前依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师音乐教育模式,与时代发展和社会现实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生供需体制已不相适应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笔者认为其主要表现在:1、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作为上层建

3、筑的高师音乐教育依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教育体制的错位;2、知识经济、高科技时代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高师音乐教育依然以培养单一型音乐师资为主的错位;3、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电脑音乐及其制作技术的日益普及与高师音乐教育未能追踪信息时代步伐,教育手段依旧、教学设备更新迟滞的错位;4、全社会大力倡导并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模式与高师音乐应试教育模式依然故我的错位;5、照搬专业音乐院、系专业素质教育模式与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目标不相一致的错位。造成这些错位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教育观念还未能完全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之中,从而导致教学思想因循守旧,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程结

4、构、教学设备几乎一成不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片面强调专业知识而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依然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对学生钻研精神的培养;依然片面注重旧有知识内容而忽略新知识、新内容、新设备、新手段的引进;依然片面注重课堂教学内容而忽略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依然片面强调专业课教学中的师承关3系而不自觉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天性和创新精神。也因此而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本学科专业选修课而轻视本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学习;只注重本专业学科学习而轻视边沿学科、交叉学科、跨专业学科学习;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而轻视教学法课程的学习等等。在这种状况下,学生虽然经过了大学四年的学习,但依然摆脱不了所

5、学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单一,钻研精神缺乏,人文素质、文化修养不高,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强,教学能力偏低的局面。当然, “学分制”的推行使我们向培养“通识”人才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学分制”仅仅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的教育观念特别是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观念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不下决心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结构等作合理的更新、充实、调整,那么我们的“学分制”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仅仅只是记分方式的另一种翻版而已。这是因为音乐学科是一个对学生有特殊素质要求的专业学科,且专业分类很细甚至是难以兼容,如声乐专业对发声器官、钢琴专业对手指、管乐专业对唇齿等均有特殊要求,而从事基础音乐

6、教育工作的老师最起码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应包括声乐、钢琴,即要有较扎实的演唱与演奏功力(暂且不论教学能力及其他能力)。但按现行教学模式(不论是专业院校还是师范院校),声乐与钢琴却分属两大专业,学生一旦主修声乐专业或是钢琴专业,绝不会甚至是绝不可能再去选修另一专业。所以在全国高师历届音乐专业毕业生中、有相当演唱水平却弹不好伴奏,能胜4任演奏却唱不好歌的大有人在。这类学生虽修够了规定的学分,也拿到了文凭,获得了学位,但结合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实际,我们能说他们是完全合格的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吗?而如果一位音乐专业的学生同样修够了学分,却在毕业后因无法胜任音乐教育工作而从事完全与音乐无关的职业,这难道不是

7、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的莫大讽刺吗?由此可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基础音乐教育专门人才培养观、才是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根本方向。思考之二:如何转变高师音乐教育观念与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转变教育观念,尽快建立观代化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师音乐教育面向 21 世纪改革的一个基本点是我们这一代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也是一个涉及诸方面的系统工程。首先,观念的转变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大环境对人才的需要。从历史角度来看,作为教育形态的学校是社会发展亦即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其变革也必然会受到社会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影响。从现实角度来看,21 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遍布社会生活各个

8、方面的知识经济时代。20 世纪末,音乐艺术也随着人类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思想、新理论、新形式、新工具与新设备,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的娱乐与教化作用也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同。21 世纪也是具备了高素质的精通本专业的复合型知识人才纵横捭阖的时代。那种以每门功课考取多少分数,大学期间修5满多少学分来判断一个学生的能力就如以能生产多少吨钢铁和粮食来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方式一样,也已不全面,更重要的应该是考察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也不能例外,必须面对社会的选择,也无法回避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而如果高师音乐教育仅仅局限于本专业

9、范围内,不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不站在新知识领域的前沿,不站在培育能适应新世纪需求的教育人才的高度,而游离于整个社会之外,闭门造车似地探讨如何进行教改、也将是没有出路的。因此,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必须打破传统的自我封闭的禁锢、着眼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领域的大环境。将本专业的教学与发展置身于整个社会宏观大背景中,找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才能“知不足而自反” 。从而树立起不破不立的信心,摈弃旧有的人才培养观,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观。这也是对高师音乐教育能否紧跟时代步伐与改革发展需要的最直接的检验。其次,观念的转变必须符合教育改革对人才标准的总体要求。在全国第五届教育工作会议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

10、创造力”的培养被确定为 21 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议 也指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世纪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这实际上为 21 世纪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发展目标,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把那种刻板、僵化、束缚学生全面发展与创造天性的旧有教育模式逐出课堂。另一方面,我们还应6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今天在高师音乐院、系的受教育者,将是新世纪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工作者。我们今天向他们所传授的属于美育范畴的音乐专业知识系统、全面与否;与其相关、相辅、相交的其他知识结构合理、实用与否;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是否有着较强的

11、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应变能力等等,不仅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质量的高低,还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在这些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下,未来人才全面素质形成的优劣,也必将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历史进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整个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极其历史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也决定了高师音乐教育不仅是美育思想的传播阵地,而且还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基础音乐教育人才的重任。我们只有以21 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为准则,变从前“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有教育观念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

12、生为主体以培养创造力为主线” 的教育新观念,建构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基础音乐教育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新模式,并将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综合能力与师范素质的培养、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与运用,落实到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情操和全面修养,具有明确理想、生活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具有在变化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高度适应7能九具有创新意识并能不断获取新知识的人才,使高师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摇篮。再次,观念的转变必须符合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长期以来,高师

13、音乐教育的专业课教学一直沿袭专业音乐院、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且许多专业课老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学与专业音乐院、系比肩,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师范素质的培养,使教学观念与培养目标严重碰撞,形成错位。笔者以为,高师音乐专业与专业音乐院、系就宏观而言存在着“一同二异” ,即二者“同以音乐为载体,培养目标招异、艺术取向相异” 。高师音乐专业培养音乐教育人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应是“专”与“博”的统一,即扎实的专业技能,广博的知识层面,并能运用所学在未来的讲台上以音乐艺术去启迪、陶冶人;专业音乐院、系培养音乐表演人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应是“精”与“深”的统一,即精湛的专业技巧,深厚的艺术底蕴,并能运

14、用所学在未来的舞台上以音乐艺术去感染、愉悦人。培养目标与艺术取向的不一致,决定了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深度,知识掌握的广度;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程结构的设置等方面均应有所不同,也就决定了高师音乐教育不应过多照搬专业音乐院、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应在尊重音乐艺术教育规律。坚持高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下,形成以培养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为主,以开发他们的艺术表演潜质为辅的教学共识,则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当然,仅仅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起新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观仍然8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对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程结构和设置等等进行必要的更新、充实、调整,一套完整的、

15、科学的、能适应 21 世纪发展需要的新的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体系才能建立起来。思考之三:应如何更新、充实、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与课程结构当我们树立了新的人才培养观,建构起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适应新观念、新模式的教学原则之后,那么我们就找到了对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对课程结构、设置进行更新、充实、调整的坐标和方向、即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应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是课程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其教学内容也不应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是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基于这一观点,并结合高师培养目标,笔者以为教学改革可以遵循这样一些思路:1、在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设置

16、方面(1)、强化实用技能课程。如前所述,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应掌握娴熟的声乐演唱和键盘演奏技能技巧,但技能技巧的掌握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两年的普修时间显然不能使他们的演唱演奏技能技巧达到娴熟,而应将这两门课程作为学生共同必修课并延长学时至少一年以上。(2)、增设前沿学科课程。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由计算机技术、音乐艺术、音响制作技术、声学技术相结合的电脑音乐及9其创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音乐创作、演唱及广播、电视、舞蹈、戏剧音乐之中。开设电脑音乐课程应该是势在必然。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引入课堂,与歌曲作法、基础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合唱与指挥、声乐等课程相结合,可使教学更直观,也可使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和丰富多采的实际操作与实际音响相结合,并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同学们不仅学会了电脑音乐知识及其制作技术,还掌握了在他们日后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运用技术。(3)、补充边沿学科讲座。可适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a、音口向学、声学与录音制作技术讲座。使电脑音乐教学和录音制作技术相结合可使同学们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