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853093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荔波县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荔波县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荔波县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荔波县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荔波县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荔波县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荔波县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荔波县2011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一、 工作完成情况(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完成情况。2011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83人,完成州下达任务数800人的122.9% ,其中27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3人。办理就失业登记证1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组织1066名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创业培训,完成州下达培训任务870人的122.5%。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875人,完成州下达任务数4000人的121.9%,其中有组织外出837人,完成任务数600人的129.5%。(二)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2011年,我县积极落实国家再就业优惠政策,针对新出现的6户零就业

2、家庭人员,我局把他们安排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确保了我县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动态为零的目标;74名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减免金额13.5万元。其中:地税减免9.3万元,自来水公司为125名就业困难人员减免水费4.2万元。 (三)再就业资金使用情况。2011年,年初就业再就业资金结余50.93万元,当年筹集就业再就业资金共449.45 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448.40万元,利息收入1.05万元。支出459.30万元(其中:职业培训补贴83.06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3.39万元,公益性岗位及劳动保障协管(理)员岗位补贴353.32万元,公

3、共就业扶持就业服务1.73万元,特定就业政策补助7.80万元),目前结余41.08万元。2011年就业专项资金459.30万元同比2010年减少使用63.32万元。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明确为 “十大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来抓。年初,召开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2011年就业再就业工作,下发关于部署2011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制定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县政府与乡镇、县部门,乡镇与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就业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县、乡及时调整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干部包村包组抓,成

4、员单位协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在把玉屏镇城西社区作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基础上,2011年,我县对把玉屏镇城北社区作为充分就业社区开展创建工作,以创建充分社区活动为载体,开展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摸底调查工作,制定了荔波县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施方案评估标准,印制荔波县非农就业困难人员情况调查表等资料,召开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动员和入户调查动员会,逐户开展摸底调查。今年11月已完成入户调查,并录入微机管理,挂牌成立玉屏镇城北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工作制度上墙,劳动保障协管员及社区干部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工作人员,开展社区充分就业工作。(

5、三)以创建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工作为契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今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明确我县为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使创建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稳定推进,以创建示范县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今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875人,其中有组织输出837人,在创建工作中,认真按照省厅制定创建内容开展创建工作,今年11月顺利通过省人社厅创建验收,并经省人社厅批准成为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四)狠抓引导宣传,营造良好就业氛围。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先导作用

6、,通过荔波政务网、黔南日报、电子显示屏等媒体,以专项宣传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积极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等系列大型招聘宣传活动9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8000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就业策2600人次,电视台宣传报道播20余次,制作就业宣传展板20面。邀请省内外企业50余家到场招聘,提供4300多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628人,579人办理外出务工求职登记。广泛发布企业用工需求和培训信息,宣传外出务工人员及返乡创业典型,营造关注农民工、尊重农民工的良好氛围。(五)突重点、抓亮点,推动工作全面开展。根据州局要求,将创建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7、工作示范县作为我县就业工作重点,将竹藤编制工艺培训作为我县就业工作亮点;我县及时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方案。“重点中有亮点”,在创建示范县过程中,一是将荔波南华糖厂打造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与糖厂建立统一规范的招录用工制度,指导企业开展招聘、培训和农民工维权等一条龙服务,同时利用州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县职业高级中学培训资源,组织企业新录用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实现全员持证上岗,企业与员工统一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和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达到100%,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并开通荔波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8、网,印发宣传资料和利用县电视台进行宣传,要求县域内所有用人单位的用工信息由县就业局统一审核后,利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及局电子显示屏进行发布,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的招工行为。认真采集审核和筛选用工信息,通过网络发布到各乡镇,由乡镇将用工信息辐射到各村,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亮点工作为竹藤编制工艺培训,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城乡劳动者开展竹藤编制培训。组织开展基础班4期,提高班1期,共有437名城乡劳动者参加了培训。还开办茂兰竹藤编制工艺合作社,为学员提供就业平台。(六)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我县坚持“培训为就业服务,就业依托培训、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培训方针,整合

9、阳光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在职业技能培训中,以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活动为契机,将培训工作重心下移,提高参训率,改变以往“来学校培训”为现在的“在家门口培训”,真正做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技术。截止10月,共组织1066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其中举办竹藤编制工艺培训班四期,培训学员289人,酒店餐饮、客房服务、企业在岗人员一期培训学员180人,举办三期农民工、失地农民汽车驾驶培训班,培训学员269人,对南华糖厂50名新进人员开展岗前培训,为农村新增劳动力(“两后生”)开展两个月的订单培训,培训学员62人,培训合格人员已组织前往天津、浙江、

10、福建等地就业,举办两期GYB创业培训,217名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青年参加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业893人,形成 “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效应,培训工作得到省州领导的认可和肯定。还积极组织我县技能人才参加黔南州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较好成绩。(七)夯实平台建设,做好转移就业服务。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在科学合理改造县级人力资源市场的基础上,全县17个乡镇已全部建立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有条件的村(社区)设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管理站,为基层保障平台更新设备和充实人员,并加强对乡镇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

11、度、工作六到位。同时,在荔波外出务工较为密集的广东深圳建立劳务输出“桥头堡”,从企业荔波籍务工人员中择优招聘担任服务站管理员,做好荔波籍民工的思想和维权工作,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形成“里应外合”工作模式,增强信息的传递,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覆盖全县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以及网络信息体系。(八)优化创业环境,鼓励返乡创业就业。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外打拼多年并积累了一定资金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GYB创业培训、对自主创业人员给予一次性创业奖励等政策,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搭建创业平台。年初召开返乡创业表彰大会,为9名返乡创业能人和1

12、5名返乡创业标兵发放一次性创业奖励资2000-4000元,共奖励资金7.8万元。在优惠政策的吸引下,涌现出创业先进典型,形成 “创业一户、带动十户、影响百户”的滚雪球效应,仅2011年,返乡农民工创业初步形成规模户数已达47户,涉及养殖、种植、加工、餐饮、住宿等各个行业。(九)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落到实处。2011年我县使用就业资金487.56万元,所有资金都严格按照关于转发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通知(黔财社2010145号)规定执行,年初将再就业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保财政专户”管理,按照资金的使用范围、标准和基层申报、劳动部门审核、财政部门核准的申报程序进行分账核算,实行“收支

13、两条线”,专款专用,及时拨付,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三、存在问题(一)劳动者技能素质偏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多数劳动者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达不到用工企业的要求。一方面沿海部分企业招不到员工,另一方面许多劳动者却不能应聘短缺岗位,需进一步掌握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的求职意愿,充分发挥劳动就业培训的龙头作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扩大就业机会。(二)岗位人员不适应工作开展的需要。县编委已明确各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编制,但还没有配备正式干部,各乡镇虽聘有临时的劳动保障协管员,但流动性较大,队伍不稳定,从事就业再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人手少、

14、任务重,工作有时显得乏力。(三)技能培训工种类别未得到定级。我县根据市场需要,我县开设竹藤编制工艺培训班,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共有437民城乡劳动者参加了培训,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黔人社厅201078号)文件中没有竹藤编制工艺培训工种,我县积极上级申请定级,但迟迟未能落实,目前此工种培训仍欠职业中学80余万元培训补贴未能落实。四、下步打算(一)继续加强基础平台及服务网络的建设。一是针对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网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台帐内容更新不够及时、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向掌握不够准确等情况,将着重完善工作台帐,使基础台帐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务输出

15、工作平台的人员配备,利用乡镇机构改革的契机,为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配备专职人员,尽量减少兼职,确保各项工作的连续性。(二)加大驻外劳务输出“桥头堡”建设。进一步加大与劳务输入地对接,在劳动力输出比较密集的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站,便于了解输入地的用工信息,同时帮助农民工做好维权和跟踪管理服务管理工作。(三)加强培训力度,提高输出人员技术含金量。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就业技能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加大培训的技术含量,把培训送下乡、信息送到户、技能送到人、宣传做到位,以扩大农民工培训的覆盖面。加强与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大“阳光工程”和“扶贫工程”订单培训的开展力度

16、,进一步扩大组织输出规模。(四)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一是继续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针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群众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帮助他们寻找创业路子,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实现自主创业。二是充分利用我县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市场,发挥旅游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作用。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入住工业园区,并为他们做好服务,通过引进企业和自主创办企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荔波县人力资源和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为核心,在组织机构、施工措施、安全生产上进行了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