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 及其意义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809352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 及其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 及其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 及其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 及其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 及其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 及其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 及其意义(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 及其意义 血常规检查什么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以前由于靠人工检查分类,效率低,工作量大,又将血液常规的检查分为甲规或乙规进行,但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现在的检验基本是由机器检测。血常规的检查项目可达十几项之多,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查(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

2、20多项结果。不过,这些结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缩写名称报告的,而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只有检验医学的专业书籍才有介绍,所以患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 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用自动化分析仪能够检测并报告红细胞系统的8项

3、参数及红细胞直方图。有关项目名称及其参考值为: 1.红细胞(RBC):男性为 4.0X10125.5X1012/升,女性为3.5X10125.OX1012/升; 2.血红蛋白(HGB或 Hb):男 120160克/升,女 110150克/升; 3.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PCV):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 4.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0-100飞升;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 7.红细胞平均直径(MCD):6-9微

4、米(平均7.2微米); 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1.5%14.5%。 注:上述单位有时用英文符号表示,如L(升、fL(飞升)、g(克)、pg(皮克)、um(微米) 有了这些参考值,就可以对照各自的检验结果是否正常。如结果与参考值有差异,这有何意义呢?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 RBC和 Hb可出现分离。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的RBC 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RBC产生,从而使RBC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个月献血200300毫升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多种原因可使RBC的生成与衰亡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RBC与Hb的

5、数量减少或增多,或质量发生变化。 例如,连续剧烈的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从而使RBC及Hb增多。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对增多。 上面介绍了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增多的意义,而临床上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更常见,且病情严重、复杂。 一般情况下,血液中RBC与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测定方法比较直接、精确,因此常以Hb作为优先的参考指标。成年男性 Hb小于 120克/升(女性小于 110克/升)为贫血。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H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90克/升;中度,H

6、b小于90克/升但大于60克/升;重度,Hb小于60克/升但大于30克/升;极度,Hb小于30克/升。 贫血又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3个月以后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可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应相对不足,RBC与Hb较正常成人低 10%-20%;妊娠中、后期的孕妇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对增加,可出现轻度贫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弱导致 RBC 与 Hb 含量下降,这些属于生理性贫血,在临床上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给予对症治疗可获得改善。 产生病理性贫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或者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

7、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 RBC破坏过多。由于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RBC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失血过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失血,如外伤、手术等所致的急性失血,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还有各种慢性疾病或恶性病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也可致贫血,这一类贫血虽伴随着有关疾病继发,但不可忽视,有些恶性疾病就是因为贫血的症状而被诊断出来。 红细胞系统中还

8、有以下几项检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各种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浆渗出等使血液浓缩,可使HCt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使HCT减低。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表示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常人的MCV为80100飞开(1飞升=10-15升),MCV小于80飞升则红细胞为小细胞,MCV大于100飞升为大细胞。无论大细胞还是小细胞,都表示贫血,只不过贫血的类型不同而已。 此外,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即每个红细胞内所含的Hb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表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

9、红细胞平均直径(MC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厚度(MCT)等的变化程度亦可反映不同的贫血类型。 血常规检查的最原始的手段是通过显微镜人工镜检,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已成为取代镜检进行血常规分析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带分类的血液分析仪。无论是镜检、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要获得血常规检查的稳定可靠、准确的数据,防止临床诊疗人出错误的判断,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查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 一、标本的采集 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取得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标本是高质量检验的第一步。保证血液标本中各项细胞的完整形态是作为血常规检

10、查用的高质量的标本的最基本的要求。血液细胞检验标本的制备分为采集和抗凝2个步骤。 1.标本的采集 按采血部位的不同,取得血常规检查标本,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各类文献均表明,静脉血血样是最可靠的标本,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脉血差异最小且较为稳定的血样。有研究表明,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仍然较差:白细胞计数明显高(+8%)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9%)。因此,绝大多数专家建议:血常规检查特别是应用血液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 2.标本的抗凝 用于血常规检查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在目前的众多抗凝剂中,EDTA盐(EDTA-Na2,EDTA-K2,ED

11、TA-K3)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的抗凝剂,最适合用于血常规检查。除采血因素的影响(生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外,多数情况下,血样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在用于血细胞分析仪时,微凝血块可能阻塞仪器,同时影响一些检验指标。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对检验指标会造成严重影响。血液经EDTA抗凝后,白细胞的形态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和时间及EDTA浓度有关。EDTA的最佳浓度(与血液比)为1.5mg/ml,如果血样少,EDTA的浓度达到2.5mg/ml,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

12、小的碎片,这些改变都会使血常规检查和血细胞计数得出错误结果。这一点在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时尤为重要。 静脉血和末梢血均可经抗凝剂抗凝成全血标本(标本中不含稀释液,或对标本造成的稀释的影响极小),显而易见,末梢血抗凝标本要达到合适的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多数专家建议,在制备全血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多数专家建议血管采集静脉血。 无论镜检,或是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由于绝大多数的对标本稀释的稀释液中含有抗凝剂,在一定量的稀释液中可直接加入微量静脉血或末梢血液(10-40l)即可制备成通常所说的预稀释标本。多数情况下,预稀释标本的制备适用于末梢血的血样。 二、标本的稀释 血液是由血细胞

13、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在进行血细胞检验计数时,直接用血液计数是困难的,无论是镜检还是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均需合适准确的稀释后才能进行血细胞的检验计数。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应用中,稀释倍数和计数容量是最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稀释倍数过低,会形成细胞排队通过传感器的重合缺损;稀释倍数过大,则会造成一定测量容量内血细胞的数量过少,这都会严重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测量精度。 三、标本的储存 抗凝剂因时间和浓度的不同,会造成对血细胞形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用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在标本收集后的5分钟内或30分钟后,8小时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如果不需

14、要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数据,则标本可以在2-8的条件下存入至24小时。 预稀释标本一般需要在标本制备后10分钟内予以测量;如果稀释液中添加细胞稳定剂,预稀释标本的存放时间也不可超过4小时。 总之,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因素很多,要想取得准确的检验数据,就要在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本文所讲述的内容,仅仅是对血常规检查中注意事项的部分总结,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还是请常年处于临检一线工作中的老师们批评、指正。 红细胞(RBC)计数 正常参考值 男性:4.0-5.5 X 10的12次方/ L(400万550万/mm的3次方); 女性:3.55.0 X 10的12次方/ L(35

15、0万500万/mm的3次方); 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多 1提示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肺气肿,高原地区适应不全等病; 2腹泻、大汗虚脱等引起机体脱水,血液浓缩的病变; 3某些恶性肿瘤,如小脑成血管瘤,肾癌,肝细胞癌,雄激素分泌细胞肿瘤等。 红细胞减少 1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 2血液稀释所致的红细胞相对减少,如输液不当,喝低渗性溶液过多等。 说明 验血时正输用大量液体应加予考虑此影响。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1男性:120160g/L(12-16g/dl); 2女性:110150g/L(11-15g/dl); 3新生儿:170200g/L(1720g/dl)。 血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一、血常规检

16、查注意事项: 1、将准备采血的部分清洗干净,这些部位通常上耳垂、中指或无名指的指尖,等到采血的部位干燥后再进行采血。在寒冷的日子里,可将局部搓热后再采血。 2、血常规检查前应空腹,但空腹并非不吃早餐这么简单。检查前一天晚上,就应该避免吃油腻的食物,8点之后更是应该禁食,假如12点还在吃夜宵,到抽血时,就不能保证空腹。体检当天早上,除了白开水,包括果汁、牛奶在内的饮料一律不能喝。如果想要使检查结果更理想,最好从检查前三天开始就基本吃素。 3、体检当天,最好穿袖子宽松的衣服,方便静脉抽血时捋袖子,衣服要干净,以防针孔感染。 4、采血后应伸直前臂,用另一只手按紧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不要屈肘止血,也不要捻动棉球以免皮下淤血。如果针眼周围青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