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再造怎么把大企业做小.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665585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程再造怎么把大企业做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流程再造怎么把大企业做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流程再造怎么把大企业做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流程再造怎么把大企业做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流程再造怎么把大企业做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程再造怎么把大企业做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程再造怎么把大企业做小.doc(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瑞敏荐流程再造:怎么把大企业做小张瑞敏把哈默在1993年出版的流程再造一书部分内容复印下来给集团中高层传阅,当时曾说,如果见到韦尔奇,最想跟他请教的问题之一是“怎么把大企业做小”。现在他依然在思考怎样把企业做小的问题,但白电业竞争环境已大不相同。他每年读上百本书,多数与互联网相关,在交流中会频频出现用户、平台、3D打印之类的词汇。海尔的变革并非通向未来的必经之路,可他的实验拓宽了对制造业的想象空间。迈克尔哈默在1990年发表的流程再造,以此为基础,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又合著了企业再造一书。两人呼吁企业完全抛弃现有的流程,利用新的电子通信技术为企业的终极客户设计新的流程。轰轰烈烈的流程再造运动自此

2、开始了,人们希望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突破效率和竞争力的极限。张瑞敏在2011年春节望年会上,他不无尖锐地发问,“高级经理人要在新的模式探索下思考,我的单究竟是什么?”他已经意识到,当海尔在谈“人单合一”时,强调要以员工为创新主体去面对客户需求时,很多中层管理人员认为自己不属于“员工”,仍旧认为自己是发号施令的人。但在张瑞敏看来,如果说海尔的变革有什么外在可视化的效果,那就是“大量消灭中层”,组织扁平化。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经典管理学中追求外部成本与内部成本相等的天平迅速失衡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指出,狭隘的信息私有化黯然失色,因为互联网大幅降低了生产和发布信息的进入成本。在过去,“地方性家庭手工业难以

3、同金融资本高度集中的工厂式生产和规模经济相抗衡”,然而,“互联网通过整合博弈场所改变了这场游戏的本质,通过网络将百万生产者和卖家在虚拟空间中连接起来几乎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这也是大企业“扁平化”组织结构大行其道的原因。而扁平化的极致,是自组织重回经济世界中心。在日本,稻盛和夫以“阿米巴”完成这一组织创新,在中国,无数的“淘宝村”依托互联网平台正带领手工业者卷土重来。而张瑞敏,要把八万多人的海尔分解成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在流水线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大型组织的优势在于依靠大规模制造同质产品降低成本,获取高于平均利润的利润。但这一切,被互联网时代五花八门的个性化需求瓦解了,大规模定制取

4、代大规模制造,虽只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大规模制造一个型号抓住一个订单可以生产几十万上百万件,但大规模定制可能几十万上百万的订单对应的是几十万个型号。”张瑞敏说。在这种情况下,大型组织必须面对一个小型组织无须面对的问题,如何重新定义“中层”的职能与角色,这些企业官僚过去是维持一个庞大流水线运转的必要条件,按照美国学者钱德勒的理论,企业结构必须从属于企业战略。而层级存在有时是效率的天敌。意大利学者拉戈教授很理解张瑞敏:“海尔并非机械的在市场与层级之间寻求平衡,”他又指出,“可以肯定的是,在激发员工的自主意识与创新精神方面,没有人比海尔走的更远。”换句话说,在客户需求高度个性化之后,传统制造企

5、业管理者必须激发出每个员工的个体能动性,以个性创新应对个性的需求,才是解决之道。张瑞敏:海尔将迎来第五个发展阶段 网络化战略阶段1984年12月26日,我们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创业。当时的冰箱厂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在过去的28年,海尔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名牌战略(1984-1991年)、多元化战略(1991-1998年)、国际化战略(1998-2005年)、全球化品牌战略(2005-2012年),如今海尔要迎来第五个发展阶段,我将它称为网络化战略阶段。1984年12月26日,我们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创业。当时的冰箱厂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在过去

6、的28年,海尔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名牌战略(1984-1991年)、多元化战略(1991-1998年)、国际化战略(1998-2005年)、全球化品牌战略(2005-2012年),如今海尔要迎来第五个发展阶段,我将它称为网络化战略阶段。探索战略的历程28年来,不管在什么战略阶段,海尔的战略思路一直有一条主线:永远为用户创造价值。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1909-2005)有句名言:“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海尔之所以有竞争力,就是因为守住了“永远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一方向没有偏移。人类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型经济为主导的时代,现在人们

7、强调体验经济。所谓体验经济,就是用户可以在虚实网上随时随地享受到自己可以享受的体验。时代在变化,海尔的战略要跟随时代进行调整。在1984年到2005年三个战略阶段,海尔的管理方式还是传统经济的思路:遵循的基本理论是分工理论,生产方式以生产线为主,组织管理以科层制为主。在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2012年),海尔向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转型,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就是为了这次转型。如今,海尔要做的是,坚定不移地在互联网时代把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做好。在名牌战略(1984-1991年)阶段,我们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以“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的观念,为当时的用户提供高质量产品。抓住改革开放机遇的企业很多,但

8、以这种观念做事的企业并不多。很多企业认为引进设备后,产品质量已经提到很大提升,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只管生产和销售就可以了。但我们没有这样想,而是为用户提供他们最想得到的高质量产品。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是为了唤醒海尔人的质量意识。当时人们认为产品出现一点问题是正常的,而且以为只要引进了先进技术,产品就没有质量问题了。这是错误的观念,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必要条件,但人才是充分条件,是关键因素。所以我们提高人才素质,走与同行差异化的道路。在市场认可方面,海尔在1988年获得了冰箱行业第一枚金牌,1990年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1991年获得全国十大驰名商标称号;在管理方面,海尔于1990年获得

9、企业管理金马奖,同时推动自主管理班组,与今天的自主经营体有一脉相承。在这一阶段,海尔每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平均为119%,每年的利润环比增长率平均为80%。在多元化战略阶段(1991-1998年),我们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机遇,兼并其他企业,并建设海尔工业园。在此之前,海尔只生产冰箱;而从这时开始,海尔要制造多元化的、高质量的产品。通过兼并,我们进入了很多领域(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等),但进到很多领域只是手段,目的还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白电产品和服务。很多企业还在抓质量,我们提出星级服务,更往前走了一步。按照“吃休克鱼”的方式,海尔兼并了18家企业,创出一条靠企业文化取胜、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

10、位的兼并道路。当时我们提出口号“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注重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人的观念。当时海尔的多元化战略受到攻击,但我觉得问题不在于专业化还是多元化,本质在于能不能为用户提供一个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体系。在市场方面,我们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家电工业园;在管理方面,我们的“日清管理法”于1995年获得国家管理一等奖。如果没有日清日高的基础,人单合一也很难做起来。在这一阶段,海尔每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平均为56%。在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2005年),我们抓住了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以出国创牌而非出口创汇的观念确定了我们的定位,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价值。要实现这一战略,海尔采取了两个举措

11、:在美国南卡建厂,并购意大利工厂。这两个举措受到了很大争议,但被记者认为愚蠢的决定被实践证明并不愚蠢。我们的南卡工厂很好地满足了美国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的意大利工厂则满足了欧洲市场的需求。在市场兼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自己在国际化方面的巨大差距,所以我们要提高海尔人的素质,成为国际化的人才,通过这些人才推进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实施。当时的一些同行企业宁可在国内喝汤也不到国外啃骨头,而海尔认为要与狼共舞就得成为狼。从市场角度看,海尔在这七年建立了18个海外市场,17家营销公司,9个研发中心;在管理方面,海尔市场链再造的管理案例于2000年被瑞士洛桑商学院收录。“人人成为SBU”是那时候提出来的,是

12、要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盈利的单位,这是人单合一的前提。在这一阶段,海尔每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平均为27%。这种下降很重要的原因是国际市场的影响;通常的规律是,如果要在母国之外的国家创造本地化的名牌,往往需要经历八年的赔付期,海尔也没有冲破这种规律。在全球化战略阶段(2005-2012年),我们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机遇,观念上从原来的大规模制造转变为现在的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目标是创造用户满意体验,为全球用户提供引领潮流的白电体验。在同行还在打价格战的时候,我们推动基于零库存的即需即供,建立社区店,配以三专店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核心的道路。推行即需即供的时候,一线销售人员很排斥,说这

13、样更卖不掉产品了;这样我们就停下来,倒逼整个体系去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同行还在依赖连锁店时,我们建立社区店、三专店,直接面对客户,直接满足用户需求。从市场角度看,海尔建立了五大研发中心,是平台型的研发中心。之前的9个研发中心还是靠自己的力量来研发,现在则是整合力量,就如同宏观维基经济学所说的“世界就是你的研发部”。平台可以让信息增值。原来的研发中心是高能力的研发人员决定了研发能力,现在是能整合到的资源共享决定了研发能力。另外,我们收购了三洋白电、新西兰斐雪派克两个资源,形成引领白电的必要条件。从管理角度看,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多家商学院的案例,但还需要更成熟,成为可以向每个方面

14、推进的商业模式。在这一阶段,海尔每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降到了很低,但每年的利润环比增长率达到了32%。这可以看作是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的成效,因为每个人的价值都体现在他们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上了。在新的战略阶段,我们探索与确立网络化战略,是希望利润和营业收入都以网络化的速度倍速增长。回顾我们的战略历程,看到不变的思路(永远为用户创造价值)与随时代变化的战略,也许更有利于我们认识新的战略阶段。网络化战略的要义在第四个战略阶段,我们的人单合一新模式的基础与运行都体现了互联网的影响;在第五个战略阶段,我们要继续坚持这条思路。国内外的专家对我们的建议也都聚焦在网络化上。我们需要认识网络化的市场,做网络化

15、的企业。网络化的市场首先表现为用户的网络化。过去的用户需求可以细分,可以主导,但是在网络化的社会,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到了用户手里,用户表达的诉求多种多样。企业成为追随用户需求的角色,要跟得上用户点击鼠标的速度。这就要求企业建立网络化的营销体系。里夫金(Jeremy Rifkin,1945-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个人化生产的革命,将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分散型加合作型。我认为,现在的营销体系就是分散型加合作型:所有的网店都是分散的,无数个网店形成一个巨网(比如支付网络、配送网络),极其分散又高度合作。互联网时代就是精细制造,精准营销。网购的价格非常低廉,可能是实体店的50%到70

16、%,但是快递又可以精准快捷地配送,完全颠覆了传统模式。这是真正的分散型加合作型,和传统的大型购物商场完全不同。为了适应网络化的用户和营销体系,企业必须转型。我觉得“物是人非”可以描述这种改变,物还是原来的产品,人(指外部的用户和内部的员工)则变了。在外部,用户与企业的关系经历了从“一对一”,到“一对多”,再到“多对多”的转变。工业经济社会以前,用户和企业(作坊)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那时讲“酒香不怕巷子深”,因为口碑要一个一个传;在工业社会,一个企业强力发布广告,用户都来听,是企业主导用户;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听从用户的要求,原来是企业的广告决定用户的选择,现在是用户的选择决定企业的存亡。在内部,员工开始主导企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要靠员工去满足,如果组织再依照之前的正三角思路运行,领导做完决策一级级传达下去,根本行不通。日本企业执行力非常强,他们的文化是“惟尊是从”,上级布置的任务一定坚决完成。但这样的执行与市场是有距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