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发展的管理资源优化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610222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发展的管理资源优化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和谐发展的管理资源优化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和谐发展的管理资源优化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和谐发展的管理资源优化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和谐发展的管理资源优化实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发展的管理资源优化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发展的管理资源优化实践研究.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和谐发展的管理资源优化的实践研究管理资源优化课题组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课题的来源:在学校9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的办学定位,坚持学校内涵发展。随着二期课改深入,“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先进办学理念被逐步倡导。就学校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我校现有50个教学班, 2500多名师生,面对日益扩大的寄宿制高中办学规模,领导干部新老交替,学校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原有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本校发展,过多层级的存在阻碍了管理效能,上下信息沟通反映迟缓,行事议事程序杂乱无章,从而降低了学校有效经营与办学力度,也缺乏和谐的人本管理。

2、具体表现为:1、领导管理重心偏高,在我校这样一所大型的学校中,教务处直接管理一、二百名甚至更多的教师,德育处要面对全校两三千以上的学生,职能部门很难驾驭如此大的管理跨度,无形中造成工作粗放零乱,因而势必降低教学管理的效益和效率。2、各职能处室缺乏平行沟通,一旦出现处室利益冲突和沟通障碍,便会造成学校管理的不协调。一旦管理环节多,造成协调任务大,校长和职能部门主任很容易陷入繁杂的事务中,整天忙碌却偏离教育教学主题。3、年级组和教研组缺乏必要的自主权,职能部门对年级组和教研组干预过多,易产生工作效率低下。4、管理人力资源尚待开发,缺乏一支精简,有效的干部管理队伍,管理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5、各部

3、门缺乏行事程序规范,缺乏执行标准,缺乏测评手段,执行不力,随意性较大。有鉴于此,我们需要对传统的学校管理组织进行一定的变革,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一套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干部用人制度,更大程度地提升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学生与家长、教师质量测评的满意度,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因而,全面实施内改是我校自建立新校以来,教育革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二)研究意义:学校在继承完善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成果的基础上,必须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优质资源;在我校“城郊新建寄宿制高中和谐发展的教育资源优化的实践研究”为龙头课题的研究基础上

4、,我们在教育管理机制上作出了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目的是使学校的所有人力物力资源得以合理的配置与能量的最大释放,向着科学管理带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有效增强学校与教师自身再生的造血功能,促进学校发展与教师素质的提升。努力开发、整合、优化我校办学90年来教育资源,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结构合理、运作灵活的组织管理结构。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三)实施管理资源优化的基础和条件:1、学校管理改革成效显著奉贤中学创建于1914年,至今已有90多年办学历史,2004年,在市、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异地新建成为占地350亩,投资3亿多的大型现代化寄宿制高中,班级扩展到50个,教职员达

5、160多人。在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以“民主、科学、和谐、高效”为核心,不断推进人性化的管理,从学校精神、校训、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环境等物质文化建设与学校质量管理等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入手,加强党政班子建设,弘扬“勤政、廉洁、团结、高效”的工作作风,在学校内部体制管理改革方面有重大推进,吸收现代管理的先进理念,引进国际通用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结合学校多年来积累的管理经验,重新修订学校制度,初步形成了质量管理手册,使学校管理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学校管理改进成效显著,为实施扁平化质量管理奠定良好基础。2、学校管理的硬件

6、和信息技术设施良好学校抓住异地新建、整校搬迁的时机,为学校管理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推进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教学区按照现代化高中教学设施规格,建造了四幢走廊连接的又相对独立大楼,每幢大楼有五层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拥有20多个现代教学设施齐备的教室和3个现代化大型办公室组成。除一幢安排为教学实验楼外,其他三幢大楼每幢安排一个年级16个班的学生教室和各科教师办公室。每个教师办公室可容纳20名教师集体办公。办公室内现代办公设施齐备,信息网络配套,每人还配置笔记本电脑。这样为建立以年级部为核心的中层管理职级,创设了良好物质条件和氛围环境。学校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设施基本配套,校园网络化基本形成

7、,建立了计算机网络中心和各种网站、信息库,设立了1000多个网络接口,校内全部实现联网,建立了OA办公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纵向与横向的流通速度和工作速率,缩短了上下级和左右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关系,为实施扁平化质量管理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保证。3、学校组织管理的突出问题尽管学校管理改革取得可喜的成效,但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仍沿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管理的面)过宽,管理距离拉长,存在着行政化色彩占主导,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被行政化运作所左右等诸多问题。每个年级平行班达16班以上,教师达60多人;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教师都在

8、30人左右,超出常规管理幅度额定人数。校长室的决策管理、监督、评价要通过中层行政领导上传下达,细化为操作指令(条文、计划)等,贯彻到年级组、教研组,再落到教师。同样,实施的反馈也通过层层上传到校长室。行政化的科层制支配着一切权力的运作,严重影响大型现代化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很显然,学校组织管理改革成为建设现代化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重要又紧迫的问题。4、学校管理改革的不断探索前期,我校走访了几所在学校层级管理改革与推行质量管理测评上已获初步成效的学校,并就改革试行的理念与过程进行了交流与学习,汲取成功经验,回校后,我们认真展开研究,并对本校管理组织重构作下初步设想。如何实现管理资源的合理分

9、配与最大利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形成认同的学校文化,成了我校管理改革的一项主课题。本课题在现有的学校管理和其它成功学校机构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改革学校内部机构及职能,开发管理人力资源,构建学校新组织结构网络图,建立基于标准导向的行为管理与测评,对学校和谐发展的管理资源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以实证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深入。二、研究概况(一)研究目标:我们的研究是以一些学校层级管理改革初获成功的学校为个案样本予以研究学习,辅之以管理、教育教学等理论知识,对企业管理模式引入我校的具体构想、做法、操作途径等实际可行性进行定性的分析;同

10、时在我校开展扁平化的组织构建与实施中归纳总结,以期达到“优化学校管理资源,实现学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得到最大的效益或产出”的总目标。(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开发学校管理队伍的人力资源,建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干部用人制度,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学校干部队伍,实现管理队伍资源的合理配置。2、研究质量管理ISO9000学校机构改革特征,为解决我校日益扩大的办学规模与原有的科层制组织结构之间的矛盾,构建学校管理机构组织,实施扁平化管理,重新分配资源管理的职责权限。3、制定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手册及其程序文件,应用扁平化管理和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PDCA“质量环”理论,编制常规性及非常规性管理程序。4、实行

11、“全面、全员、全程”的规范程序化精细管理,追求按程序议事,按规则办事的最优化效益。5、研究推行基于标准导向的行为管理的意义及价值,构建教育管理工作执行标准与测评标准体系。6、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加强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的整合;提升组织执行力,确保管理有效进行。7、结合基于标准导向与基于问题解决的管理,使其在学校质量管理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优化学校管理资源。(三)研究框架图示如下:优化学校管理资源示意图优化学校管理资源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开发优化管理人力资源推行扁平化组织管理健全学校管理程序体系完善基于标准导向行为管理与问题解决测评体系健全“参与、共享、效能”的和谐发展管理体制(四)研究过程:1、我

12、校自07年引入企业管理ISO9000,并相应进行了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实现了学校扁平化管理模式。在推行扁平化管理的同时,为健全“和谐发展”教育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重新分配资源管理的职责权限,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课程教学中心、学生服务中心、教师服务中心、质量保障和研究发展中心与四个年级部,并构建了奉贤中学扁平化矩阵式组织管理网络图,形成五大管理中心的自主效应,提高了管理效能;功能突出,职责清晰,运作合理,学校制度建设得到完善。2、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就必须全面系统地编制学校管理程序及各部门运作程序文件,并有效地付诸实施。学校管理程序的编制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吸纳有关的先进学校管理改

13、革的成果,各个中心和年级部根据各自的工作任务及其具体项目编制程序文件,学校所编制的所有程序文件都应按统一的表达形式进行陈述。3、扁平化质量管理如何将管理理念与程序有效实施,还急需建立科学合理、程序清晰、公正透明、和谐高效的执行标准和测评标准。我校在进行管理机制改革的同时,强调建立持续改进的基于标准导向的行为管理,倡导PDCA质量循环的流动,也就是保证学校职能部门能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使学校教育质量伴随社会需求的提高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可靠、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来促进自身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创立教育教学品牌。三、研究成果所谓“和谐发展”,是表征我校办学思想的特定概念。简要说来,有三层

14、含义:一是学校和谐发展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制定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设置和谐发展的课程,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和谐的教育合力和情境,实施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的教育,加强和谐发展的管理,促进学生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基础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和谐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和谐发展、健康体魄和健康心理和谐发展、认知与能力和谐发展。进而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学校的和谐发展。二是通过与同类学校乃至普通高中合作联动,建立和谐发展的关系。三是通过与社会互动,向社会开放、服务,与社会形成和谐发展的关系,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应有作用。所谓“管理资源的优化”。这

15、里所指的“城郊新建寄宿制高中管理资源”,就是城郊新建寄宿制高中实现教育目标的各种属于管理范畴的因素来源和实施管理的必要条件。包括管理意识、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管理能力等等。“管理资源的优化”,就是在已有的管理资源基础上,适时地进行重新定位、架构、重组、整合成为适合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优质管理资源。(一)开发学校管理队伍的人力资源组织全校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不断增强现代管理意识(校本发展意识、质量为本意识、竞争创新意识、细节决定成败意识、关系和谐制胜意识、团队制胜意识)和优化教育资源意识;开发管理人力资源,提高“和谐发展”教育资源优化管理的领导力和管理干部素质;培养优秀管理干部,制定并实施坚

16、持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1、树立管理资源优化意识(1)质量为本意识。“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质量是生命线”、“质量立校”、“质量在过程中”、“质量决定成败”。质量观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上面,由学校的教学质量、德育质量、科研质量、活动质量等部分、环节构成。在教学中做到“细化标准、优化过程、改善方式、和谐发展”和“备课求实、上课求效、作业求精、辅导求细、考试求严、听课求多、活动求活、教研求真”;教科研工作坚持“主题明确、务实求真、群策群力、注重实效”;德育工作中实行“三全四抓”(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抓“两纲”、抓规范、抓管理、抓实效);在教师的培养上抓“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区级名师市级名师”,以保证学校总体质量的提高。(2)校本发展意识。校本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