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黄头病和萼洼黑斑病的防治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95605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梨黄头病和萼洼黑斑病的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梨黄头病和萼洼黑斑病的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梨黄头病和萼洼黑斑病的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梨黄头病和萼洼黑斑病的防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锄头农业技术库梨黄头病和萼洼黑斑病的防治 梨树生产发展很快,但伴随着新品种的引进,出现了一些以前很少出现的病害,其中黄金梨的“黄头病”和水晶梨萼洼黑斑病,就是新近发现影响梨出口质量的两种较难防治的病害。头病”(硬头病):发病的果实顶部有一层厚约 米,硬度很大,黄白色的环斑,除色泽外其它症状很象铁头病。这种病有多种原因引起:一般有花萼的梨发病较重,自行脱萼的发病较轻;土壤粘重,硼、锌、钙等微量元素缺乏时发病重;幼树比成龄树发病重;在果实发育期土壤湿度大,空气湿度少时发病重;幼果期遭受冻害、强风、药液、触碰等不良刺激加重。发病原因主要有:树体营养上的元素失衡:如钙、硼、锌等元素,土壤中缺乏了这部

2、分微量元素,就会影响树体的吸收,使树体内的微量元素供应不足,果实成熟时前萼部细胞过早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引起果实顶部木栓化变硬。由于幼树营养生长消耗过多的养分,受果树顶端优势的影响,细胞激动素优先供应枝条的生长。也使果实中细胞激动素分布不均匀,果实生长后期,果实下垂,细胞激动素优先供应果梗部及果肩部,使果实前端的表皮细胞因缺乏细胞激动素而提前停止分裂,果皮内皮层的亚表皮细胞提前角质化,造成果实头小并且硬化。外部不良环境刺激造成表皮老化、坏死,表皮下的薄壁细胞经过细胞壁加厚及木栓化后,角质、蜡质及表皮层破裂坏死,或者因幼果期果实未脱绒毛前触碰果面,造成表皮细胞受伤而停止发育。要是幼果期外界不良环

3、境刺激,形成果实萼洼部果皮细胞提前木栓化,后期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皮表面破裂,使真菌性病菌侵入,生成黑霉状侵染引起。外界不良环境主要是:晚霜冻害。幼果期喷布乳油性药剂、国产颗粒较粗、分散差的粉剂类杀菌、杀虫剂或喷布的药液中加入了助剂、渗透剂后,在果实萼洼处沉积,形成药害。幼果期喷药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制,或喷药时间、浓度不适宜。幼果期喷药,药剂一定要充分化开。幼果期到套袋前的两遍药,喷药时间,应避开中午高温期,在上午10 时前和下午 3 时后进行,药液的使用浓度必须降低,药液雾化要细。铜、锰等重金属离子危害:主要是多次喷布含这几种离子的药剂,造成重金属离子过量引起。防治措施:(1)做好秋施基肥

4、(基肥一定要在下果后的 9 月中下旬一次性施入)均衡各种营养,健壮树势,增强抗病能力和抗逆性,搞好晚霜冻的预防工作。(2)为防止黄金梨的“黄头病”,掐花萼时,黄金梨尽量多切去花萼部。(3)幼果期严格喷药种类,套袋前的几遍药,禁喷乳油、颗粒粗分散性差的粉剂,禁喷含可游离的重金属盐的叶面肥及杀菌剂,药液中禁止加入渗透剂、增效剂、扩散剂。已经发生黄头病和黑斑病的果园,必须严格喷药时间、药液的使用浓度及喷药方法等。(4)均衡施肥秋季土施有机肥 25003000 公斤/亩、硼砂 斤/株、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00 公斤/亩。追肥:花前追肥(春季化冻后立即施入,施后浇花前水),氮磷的比例为 1施钾肥;5

5、 月 15 日施 N、P、K 的比例为 1 月 15 日施 N、P、K 的比例为1 月 10 日不施 N 肥,施 P、K 的比例为 11。施肥的方法可用放射沟、穴施、树盘撒施(施后要耙锄),这些方法也可轮番使用。每次追肥后一定要结合灌水。氮肥主要是尿素,磷肥主要是磷酸二氨和磷酸二氢钾,钾肥主要是硫酸钾和硝酸钾,果园内一定不能使用氯化钾。也可用天脊牌的硝酸磷金锄头农业技术库肥或硝酸磷钾肥。果树生长季节也可以进行叶面施肥,可选用 300 倍普通硼砂(先用 40温水化开后再配药液,花期要喷 800 倍分析纯硼砂),氨钙堡800 倍,云大 120 水剂 4000 倍,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钾 400500 倍或其它叶面肥,但要注意,以前没有使用过的叶面肥,一定要先进行小面积试喷后,再大面积推广,以防药害的发生。(5)合理进行水分调控,防止旱灾涝害。梨树生长需水分要多,最佳水分是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60%80%,即要求年降水量在 750800 毫米,降雨量不够时就要灌水。灌水后还要注意及时耙锄,以改变土壤的通透性。(6)黄头病发生严重的梨园可在幼果期喷布一次 50 毫克/公斤的细胞分裂素(只喷外围的花叶)。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