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死亡和死亡率理论、生命表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5566440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1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死亡和死亡率理论、生命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第4章死亡和死亡率理论、生命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第4章死亡和死亡率理论、生命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第4章死亡和死亡率理论、生命表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第4章死亡和死亡率理论、生命表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死亡和死亡率理论、生命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死亡和死亡率理论、生命表资料(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死亡和死亡率理论、生命表,一、死亡统计 二、死亡率问题理论研究的历史 三、现代西方死亡率研究主要内容 四、生命表,一、死亡统计,死亡是主要的生命事件之一。死亡统计资料不仅能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健康水平,而且也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及卫生服务等情况。因此,死亡统计是制定卫生工作计划,评价卫生服务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人口学和医学研究的一项基础资料。,测量死亡水平的指标,1. 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简记为CDR) 2. 年龄别死亡率(age-specific death rate简记为ASDR) 3. 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2、 rate,简记为IMR) 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mortality under age 5) 5. 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 MMR) 6. 死因别死亡率(cause-specific death rate) 7.死因构成,1.粗死亡率(简记为CDR),概念:也称普通死亡率,是指某年平均每千名人口中的死亡数。 计算公式: 粗死亡率 = 1000 意义粗死亡率和粗出生率一样,具有资料易获得、计算简单的优点,但其高低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故只能粗略地反映人口的死亡水平,不能用来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的卫生文化水平。,2.年龄别死亡率,概念:也称年龄组死亡率,是

3、指一年内某年龄组死亡人数与相应的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多以5岁为一组来计算。 计算公式: 1000 年龄别死亡率消除了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对死亡水平的影响,故不同地区同一年龄组死亡率可以进行比较。对年龄别死亡率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卫生工作的重点人群。年龄别死亡率有其自身的规律,一般0岁组死亡率较高,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下降,至1014岁时(在发达国家为59岁)死亡率降至最低值,以后虽略有上升,但在40岁前一直处于低水平,40岁以后,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3.婴儿死亡率(IMR),概念:是指某年不满1岁的婴儿死亡数与同年活产数之比。 计算公式: 1000 意义: 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文化水

4、平的敏感指标。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婴儿死亡率可以比较。在人民生活水平高,环境卫生条件和医疗保健服务好的地区,婴儿死亡率较低。反之,婴儿死亡率较高。例如婴儿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可高达200,而在发达国家则不到15。在婴儿时期,死亡并非均匀分布,出生第一个月内死亡的婴儿数占婴儿死亡总数的比重大,通常出生后28天以内的死亡率往往比出生后28天至11月的死亡率还高,因此将婴儿死亡率又分为新生儿死亡率与婴儿后期死亡率。,4 .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意义:是指某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包括婴儿死亡数)与同年活产数的比值。 计算公式: 1000 意义: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婴儿死亡率的资料不易准确,而5岁以下儿童

5、死亡又很高,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常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作为综合反映婴幼儿死亡水平及儿童生存大小的指标。,5.孕产妇死亡率,概念:MMR是指某年孕产妇死亡数与同年活产数之比。常用十万分率表示。 算式为: 100000/10万 意义:国际疾病分类对孕产妇死亡定义为:“妇女在妊娠期至产后42天以内,由于任何与妊娠有关的原因所致的死亡称为孕产妇死亡,但不包括意外事故死亡。”这一定义中“与妊娠有关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直接产科原因:包括对妊娠合并症(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忽视、治疗不正确等。间接产科原因:妊娠之前已存在的疾病,由于妊娠使病情恶化引起的死亡。 孕产妇死亡率不仅可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幼

6、保健工作,而且可以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卫生文化水平。,6.死因别死亡率,概念:也称疾病别死亡率, 指某地某年平均每10万人口中死于某种疾病的人数。 计算公式: 死因别死亡率 = 100000/10万 意义:死因别死亡率是死因分析的主要指标,它可以反映人群中各类病伤死亡的频率,即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威胁程度。,7.死因构成,概念:是指某年某类死因的死亡数占该年总死亡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某类死因占总死亡数的构成比= 100%,是指各种死因死亡数按其占总死亡数的比重由高到低排出的位次,也就是将各种死因构成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它反映某人群中主要的死亡原因,从而明确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方向。 我

7、国城市居民死因顺位,1957年前五位死因 分别为呼吸性病 、急性传染病 、肺结核 、消化系病和心脏病 ,1992年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和外伤及中毒是前五位死因。,8、死因顺位,二 死亡率问题理论研究的历史,最早研究:1692年,约翰格兰特关于死亡表的自然和政治的观察 对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的死亡登记记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得出关于死亡率的几个重要发现,如死亡率的城乡差别,死亡率的年龄分布规律,死亡人口的死因构成等。,17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末,西方各国公众对流行病和其他疾病控制的关怀,政府公共卫生计划的推行,人寿保险事业的兴起和发展; 西方各国死亡率在这个时期开始进入人口转变阶段。,

8、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欧、美国的死亡率迅速下降,带动生育率下降。 死亡率进入相对低潮时期。 死亡率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死亡率的持续下降必然带动出生率下降;但若生育率下降滞后于死亡率下降,出现人口的迅速增长。,从1970年代到20世纪末,生育率已经稳定到相当低的水平,死亡率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的作用力相对增强; 人口老龄化过程迅速发展,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影响下总人口死亡率有回升的趋向。,三、现代西方死亡率研究主要内容,1、影响死亡率的决定因素研究 2、差别死亡率研究 3、死亡原因研究 4、其他(婴儿、儿童死亡率研究,死亡

9、率分析技术和方法),1、 影响死亡率及变动的因素研究,对“死亡率转变”的早期理论分析 最先对死亡率转变条件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F W 诺特斯坦在人口-长远观点(1945)里,死亡率所以由高到低,是收入提高、环境卫生改善以及医疗知识发展和普及的结果, 死亡率变动分析的“经济决定论”和 “技术决定论”,经济决定论是指那些认为死亡率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相应的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的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迅速下降,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不同,引起学者们的极大兴趣。,无论是经济还是技术决定论,都是根据人类发展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前者主要是对西方发达国家死亡率转变的经验分析,而后者主要是依据低收入

10、国家死亡率迅速下降的情况。,技术决定论认为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主要是由于使用新发现的成本比较低的医疗方法,是死亡控制技术的迅速扩散。 这些新技术是通过国际组织和科学交流从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的扩散以及国际组织、政府和私人基金所提供的资金援助和利用工业化国家提供的专家与医疗人员等引进的。,2、死亡差别研究,死亡率的年龄差别研究 死亡率的性别差别研究 死亡率的婚姻状况差别研究, 死亡率的年龄差别研究,1975,W彼得森(W.Petersen)的人口一书中,指出所有国家,无论多么落后还是多么先进,其年龄别死亡率曲线呈U型或者J型。,死亡率的性别差别研究,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决定死亡性别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11、生物和社会两个方面。 1948年,汉密尔顿(J.B.Hamilton)分析了近60项包括75种动物的研究结果,发现几乎在每一种动物中雄性寿命都短于雌性。 1957年,麦迪甘(F.C.Madigan)作了一项出色的研究,分析罗马天主教的修士和修女的死亡率差别,虽然两者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十分相似,但修女的死亡率低于修士。 -生物学因素,社会、文化因素,WJ马丁早在1951年发表的有关男女死亡率趋势的论文中,强调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认为当时劳动条件差,而妇女就业机会很少,职业的危险性造成当时男性人口死亡率高于女性人口的主要原因。,一些学者从不同死因的影响因素角度分析,死亡原因主要从传染病转变到退化性

12、疾病的缘故。 F.恩特兰1961年利用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性别比方法分析死因别男女死亡率的差异。发现19201960年间,美国人口死亡率性别比增加最快的是1524岁和4564岁这两个年龄组。主要死因不同, 1524岁组是肺结核、产妇死亡率和机动车事故等; 4564岁组是肺癌、子宫癌、冠心病、高血压等 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对男女死亡率差异有重要影响的环境或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工作条件、医疗技术、吸烟、饮食、体重、锻炼和压力等。,成年男性人口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病弱生命假说”,婴儿死亡率下降使许多“病弱”的人生存下来,但这些人以后的死亡率会更高。 “身心紧张压力假说”,男性人口死亡率上升是因为和现代文明相

13、联系人们身心紧张和压力所致,特别是跻身于社会的成年男人更多死于心脏病。 “吸烟说”,成年男性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吸烟。,死亡率的婚姻状况差别研究,各个年龄的已婚男女死亡率都低于同龄的未婚、丧偶和离婚的人。 部分原因是一种“选择”过程,健康的人比患慢性心脏病或精神病及其他影响寿命的残疾的人更容易结婚或再婚。,3、死亡原因研究,揭示死亡率水平的内部结构 为卫生保健计划和死亡率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死亡分类研究 -死亡模式研究 -死亡统计方法研究,1999年全球人口死亡主要原因,排名 百分数 心血管系统疾病 12.7 脑血管疾病 9.9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7.1 艾滋病 4.8 慢性梗阻性肺

14、部疾病 4.8 围产期状况 4.2 痢疾 4.0 肺结核 3.0,2008年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前十位死因,吸烟减寿10年,英国一项研究历时50年,对34439名英国男性吸烟进行调查,结果是: 1、吸烟者寿命比不吸烟者缩短10年 2、如吸烟者在60、50、40和30岁时戒烟,则其寿命可分别延长3、6、9和10年。,4、 婴儿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研究,婴儿、儿童死亡率的降低对整个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国际上通常把婴儿死亡率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婴儿死亡率 (每1000出生儿中死亡人数),地区 1995-2000 2010-2015 2045-20

15、50 世界 59.6 43.4 19.4 日本 3.5 3.3 2.5 法国 5.5 4.6 3.6 美国 7.6 5.8 4.4 俄罗斯 16.7 14.1 7.2 中国 41.4 28.6 13.3 塞拉利昂 165.4 124.0 53.9,R.C.普佛和C.V.西拉诺主持的一项关于拉美国家婴幼儿死亡率的大型调查研究。,共调查35000多个5岁以下死亡儿童的情况,是一项比较全面的研究。 研究成果儿童死亡率模式(1973)发现: -营养缺乏症和出生体重过低 -传染性疾病 -母亲身体条件 -婴儿死亡率和胎次关系 -贫困等,J.卡得威尔在教育作为死亡率下降的一个因素(1979),提高妇女教育水平和降低婴幼儿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妇女教育水平提高,孩子患病时母亲更少受宿命论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