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5541975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生物学科试卷1.关于图所示的发酵装置,操作正确的是 A. 果酒发酵时,需将果汁装满瓶,并关闭充气口B. 果醋发酵时,需持续通入氧气,促进醋酸生成C. 该装置必须先进行果酒发酵,再进行果醋发酵D. 该装置制作果酒、果醋参与发酵的微生物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其中出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口的作用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详解】A、果酒发酵时,发酵瓶中发酵液不应装满,要留大约1/3的空间,A错误;B、果醋菌是好氧型细

2、菌,所以在果醋发酵时,需持续通过氧气,促进醋酸生成,B正确;C、该装置可先进行果酒发酵,再进行果醋发酵,也可直接进行果醋发酵,C错误;D、果酒、果醋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不相同,果酒需要酵母菌发酵,果醋需要醋酸菌发酵,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发酵装置图,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掌握酵母菌和醋酸菌的特点及代谢类型,能准确判断图示装置中各“口”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和都有ATP的产生B. 过程和都只发生在线粒体中C. 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相同D. 过程和都只能发生

3、在缺氧条件下【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的糖酵解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是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过程。【详解】A、过程和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有ATP的产生,A正确;B、是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如大肠杆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过程,B错误;C、过程最适宜的温度不同,酵母菌最适宜的温度是1825,醋酸菌的最适宜温度是3035, C错误;D、是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进行, D错误。故选A。3.下图分别表示泡菜制作中乳

4、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据图1可知泡菜制作中乳酸菌数量呈“J”型增长B. 图2中发酵初期乳酸产生量较少,与氧气含量无关C. 据图3可知,发酵中期是食用泡菜的最佳时间D. 用比色法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需制备标准显色液【答案】D【解析】【分析】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发酵初期: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活动为主,同时还有一部分硝酸盐还原菌活动。该时期利用了氧气,产生了厌氧环境,乳酸菌才开始活动此时乳酸菌和乳酸的量都比较少,而由于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动,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发酵中期:由于乳酸菌产生了大量乳酸,其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只有乳酸菌活动增强

5、,此时期乳酸菌数量达到最高峰,乳酸的量继续积累。由于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同时形成的亚硝酸盐又被分解,因而亚硝酸盐含量下降,所以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发酵后期:由于乳酸的积累,酸度继续增长,乳酸菌活动也受到抑制,乳酸菌数量下降,而硝酸盐还原菌完全被抑制。【详解】A、据图1可知,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且后期乳酸菌数量还下降了,A错误;B、乳酸菌是厌氧菌,图2中发酵初期乳酸产生量较少,可能与氧含量较高有关,抑制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C、据图3可知,发酵中期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不是取食泡菜的最佳时间,C错误;D、用比色法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6、需制备标准显色液,作为对比, D正确。故选D。4.图是在实验室中培养某种微生物的结果,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该实验所采用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B. 每次接种前都要将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C. 该接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D. 只有最后的划线区域才能得到单菌落【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的是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后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其中需要用到的工具有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等,整个过程需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详解】A、该实验所采用的接种是用平板划线法,A正确;B、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B正确;C、平板划线法常用来微生物的分离纯化,C正确;

7、D、每个划线区域,只要有单个活细菌,通过培养即可获得所需单菌落,D错误。故选D。5.将相同的大肠杆菌样液分别接种于成分不同的三种培养基中,36小时后统计菌落数,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葡糖糖是培养基中的碳源也是能源B. 配置培养基过程中应先灭菌后倒平板C. 和对照,说明生长因子不利于大肠杆菌的生长D. 和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糖类【答案】C【解析】【分析】1、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特殊生长因子。2、实验设计的原则有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详解】A、葡糖糖是培养基中的碳源也是能源,A正确;B、配置培养基过程中应先灭菌后倒平板,B正确;C、和对照,说明大肠

8、杆菌的生长需要生长因子,C错误;D、和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糖类,D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菌种计数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B. 应该选取培养基表面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有效数据C.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D. 在某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若要对微生物进行取样计数,接种方法只能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

9、养。【详解】A、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A正确;B. 应该选取培养基表面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有效数据,B正确;C、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C错误;D、在某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若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差别不大,则应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以减小实验误差,D正确。故选C。7.为了从牛的瘤胃中分离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下列实验操作不科学的是A. 制备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B. 将培养基和器材进行严格的灭菌C. 将提取的胃液进行梯度稀释D. 配置培养基过程中不需要调节pH值【答案】D【解析】【分析】分离微生物的一

10、般步骤是:样品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分离牛的瘤胃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需要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并保证在缺氧条件下培养。【详解】A、分离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培养基中应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进行选择培养,可分离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A正确;B、将培养基和实验器材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以防杂菌污染,B正确;C、由于牛的瘤胃中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数量多,所以要将提取的胃液进行系列稀释后接种培养,C正确;D、配置培养基过程中需要调节pH值,调节pH后再灭菌,D错误。故选D。8.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需通过选择培养或鉴别培养来筛选目标菌株。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1、A. 能够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出来的菌落一定是目标菌株B. 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C. 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酚红指示剂变红D. 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解纤维素,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答案】A【解析】【分析】尿素分解菌能够产生脲酶,在脲酶的作用下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与酚红指示剂反应呈红色;刚果红染液可以与纤维素反.应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将纤维素分解而出现无色的透明圈。【详解】A. 能够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出来的菌落不一定是目标菌株,有可能是能够利用分解纤维素的菌株产生的葡萄糖,这样的假阳性目的菌株,A错误;B、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

12、株,B正确;C、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培养基呈碱性,从而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C正确;D、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解纤维素,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D正确。故选A。9.下列与DNA粗提取与鉴定过程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将猪的成熟红细胞置于清水中,红细胞涨破后将DNA释放出来B. 用2 mol/L的氯化钠溶液溶解提取物并离心后,须保留上清液C. 在提取液中加入75%的冰酒精后蛋白质会与DNA分离并析出D. 将提取到的丝状物与二苯胺溶液充分混匀后溶液迅速变为蓝色【答案】B【解

13、析】【详解】猪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即没有DNA,A错误;DNA在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最高,因此用2mol/L的氯化钠溶液溶解提取物并离心后,保留上清液,B正确;在提取液中加入95%的冰酒精后蛋白质会与DNA分离并析出,C错误;将提取到的丝状物与二苯胺溶液充分混匀后,水浴加热后溶液才会变为蓝色,D错误。10.关于PCR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 PCR反应体系中需要添加解旋酶以获得单链模板B. PCR体系中一定要添加从受体细胞中提取的DNA聚合酶C. 已知基因的部分序列时也可用PCR方法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D. 在设计两种引物时,需要让引物和引物之间的碱基序列互

14、补【答案】C【解析】【分析】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中温延伸:合成子链。【详解】A、PCR反应体系中不需要加入解旋酶,因为PCR过程中是靠高温使DNA热变性,进而解开双链DNA, A错误;B、PCR反应体系中需

15、添加四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不需要加受体细胞的DNA聚合酶,因为受体细胞的DNA聚合酶不耐高温,而是加耐高温的Taq酶,B错误;C、已知基因的部分序列时也可用PCR方法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C正确;D、PCR反应体系方法扩增目的基因一定要设计出2种引物,但是2种引物之间不能互补,D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B. 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C. 目的基因一定会转入食用转基因作物的动物细胞D. 转入外源基因的烟草不存在安全性问题【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2、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