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文化经典语言素材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95541354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必背文化经典语言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必背文化经典语言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必背文化经典语言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必背文化经典语言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必背文化经典语言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必背文化经典语言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必背文化经典语言素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必背文化经典语言素材一、管子精选20句管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家先驱”,管仲的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它是研究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今日知行君精心挑选管子中20句话,与各位朋友共读。01.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霸形【释义】一个善待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善待你。孟子中也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

2、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02.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管子小匡【释义】人在年幼时就开始学习,用心容易专一,没有别的事情干扰,所以容易学成。有人说,14岁前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暂不说其中的科学依据,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好奇心、理解力、想象力和创作力正处旺盛期,也是集中学习受干扰少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孩子最佳培养阶段,家长要懂得培养。03.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管子小称【释义】应该忧虑的是自身不好,而不该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老子中说“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人生要多些反思,也要多些扪心自问,看清自己更重要。0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3、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形势解【释义】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峻;贤明的君主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够聚集众多的臣民;读书人不厌倦学习,所以能达到圣贤的境界。05.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释义】人一定要懂得“礼”之后才能产生恭敬之心,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06.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未之有也。管子七法【释义】意见正确而不被采纳,意见错误而不被废止,有功的人得不到奖赏,有罪的人得不到惩治,这样能够治理好百姓国家的,从来没有过

4、。07.不能兆其端者,灾及之。管子侈靡【释义】不能察觉事情发生前所显示出的端倪的人,灾难就要降临到他身上。08.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管子牧民【释义】不去尝试办不到的事情,不去追求得不到的东西,不居于不能持久的地位,不推行不可重复的政策。09.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管子形势【释义】为人高傲自夸,喜欢独断专行,这是行事办事的祸患。10.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管子戒【释义】喜欢说话而又不恰当,不如少说话为好。博学多识但不知道反省自己,一定会出问题。孔子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言语上减少过失,行为上减少悔恨,多反省自己,慎言慎行,成功就不会

5、远了。11.耳司听,听必顺闻,闻审谓之聪。管子宙合【释义】耳朵是负责听的,听了之后再加以审察,这叫做聪明。12.金心在中不可匿,外见于形容,可知于颜色。管子心术下【释义】一个人的心灵美好,是不可能掩蔽的,这会表现在形体容貌上,也能在神色上看得出来。13.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管子法法。【释义】不以法推行法度,则国事没有常规,办事的时候就没有规矩可循;法度不用法的手段推行,则政令不能贯彻。14.强而骄者损其强,弱而骄者亟死亡。管子白心【释义】强大但是骄傲就会削弱力量,弱小而骄傲只会加速灭亡。15.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子形势解【释义】一个人懒惰又奢侈,生活就会贫困;勤劳而节俭

6、,生活就会富足。16.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彼矜者,满也;满者,虚也。满虚在物,在物为制也。管子法法【释义】对人骄傲无礼的人,不是有出息的人。骄傲,就是自满;自满,就是空虚。行事有了自满与空虚,做事就会被限制。17.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管子戒【释义】如果自己道德高尚,就不会被外界不正的东西所迷惑。18.节欲之道,万物不害。管子内业【释义】能克服自己的私欲,什么祸害对你都是无可奈何的了。19.中义守不忒,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管子内业【释义】内心守静而不生差错,不让外物扰乱五官,不让五官扰乱内心,这就叫做心中有所得。20.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管子小称【

7、释义】古代的毛嫱、西施,虽然她们是天下的美人,但在满面怒容的时候,人家是看不出她们的美貌来的。鲁迅曾说“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开心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是慈眉善目,但最能显露一个人修养的,却是他生气的时候,即使盛怒,也不摆脸色给别人看,这是最佳的人品。二、战国策经典20句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

8、的实战演习手册。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译文】士乐于为知己的人舍生忘死。女子乐于为喜欢自己的人修饰打扮。【感悟】在战国策原文中,这是豫让决心为重用,信赖自己的知伯复仇时说的话。豫让是晋国人,是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跻身智伯门下后受到尊宠,称他为国士。智伯伐赵襄子没有成功,被赵襄子战败身亡。豫让改名换姓,为了改变相貌、声音,不惜在全身涂抹上油漆、口里吞下煤炭,乔装成乞丐,找机会报仇。在邢邑(即今邢台市)多次行刺赵襄子未遂后终于被捉,豫让知道非死不可,于是恳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让其刺穿以完成心愿;赵襄子答应了要求,豫让拔剑连刺衣服三次,然后自杀。豫让成为比荆柯刺秦还要早若干年的“赵燕慷慨悲歌之

9、士”的代表人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两句话概括了人们的一种典型心理,自古知己难得。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人们又赋予这两句话不同的含义而经常引用。2.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译文】注重小节的人不能成就大的威名,不忍受小的耻辱的人不能建立美名。【感悟】我们常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春秋时代,管仲用箭射齐桓公,射中了他的带钩,这是篡夺;侍奉公子纠而不能为他殉死,这是怯懦;被鲁国囚禁,这就是身遭凌辱。这三种行为可以说是一般人都难以忍受的耻辱。假使使管仲终生穷困,因为曾遭监禁感到压抑而不出仕,因为自己所造受的耻辱感到惭愧而不去拜见齐桓公,就不免做一辈子被羞辱的卑贱之人。然而管子

10、同时拥有这三种过失,却执掌齐国的政事,一举匡正天下,九次会盟诸侯,使齐国成为五霸的首领,美名传遍天下,光辉照權邻国。3.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译文】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只能避免丧命而已。【感悟】这是齐国策士冯谖对孟尝君说的话。意思是劝告孟尝君要想巩固自己在齐国的政治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有许多安全的退路才行。这两句后来形成“狡兔三窟”的成语,用以比喻保障安全的退路越多越好,以便逃避灾祸;也可用于戏称人的住处多,到处都有可安身的地方。4.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译文】别人对自己有恩德,不可忘记;自己对别人有恩惠,不可不忘。【感悟】这几句浅近平易的

11、话虽然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借鉴观念但对今人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困为即使在今天,那些忘恩负义或恩将仇报的行为,也会遭到人们广泛地鄙弃;自己给了别人一点帮助或一点好处便念念不忘动辄重提,同样为大众所不齿本名句可供阐述人际关系时引用。5.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译文】见到兔子再去招呼狗,不算是晚了;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太迟。【感悟】作者以这几句作比喻,说明应及时修正错误,总结经验,以减少损失。见到兔子再放出狗,虽然时间急迫,还来得及;羊已丢失了马上修补羊圈,虽不能找回已丢的羊,但以后就不会再丢失了。以这儿句说明有错要及时改,不可固执错误,否则会造成更太的祸患。“亡羊补牢”

12、已成引用率很高的习见成语。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也就是芈月的侄子)即位后,重用奸臣,国家一天天衰亡。楚国有个大臣叫庄辛,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楚襄王听了大怒,臭骂庄辛。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五个月后,秦国派兵攻打楚国,攻陷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就讲述了亡羊补牢的故事。6.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译文】用钱财交朋友,钱财用完了交情就会断绝;贪美色面结合

13、,到年老色衰时爱情就会消失。【感悟】这几句不失为警句名言,作为人生格言,仍可引用。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译文】作父母的疼爱孩子,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得失。【感悟】这是触龙说赵太后时说的话,今天仍有教育意义。在劝诫那些一味宠爱、娇惯子女的父母时可引此名句;重温“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也可使今人受到有益的启迪。8.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译文】内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容易相互憎恶,有共同的痛苦或忧患的人容易互相亲近。【感悟】内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往往成为竞争的对手,都想捷足先登,唯恐他人得到而自己得不到,所以容易相互产生憎恶甚而仇视的心理;有共同的痛苦或忧患的人,或同病相怜,或同

14、仇敌忾,所以容易相互亲近,引为知己。这些都是一般人的心理。我们可以用“同欲者相憎”来说明有共同企求的人容易互相产生憎恶的心理,也可以反其义而用之,说明在大目标相同的前提下,应该克服“同欲者相憎”的传统心理。9.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译文】宁可作鸡的嘴巴,决不作牛的肛门。【感悟】鲍彪注:“正义云:鸡口虽小乃进食,牛后虽大乃出粪。”这两句表现的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意识,喻示人们要作自己的主人,而不作他人的附庸;宁可在小局面中独当一面,也不在大局面中任人支配,俗语有“宁为鸡头,不作凤尾”,与此意同。10.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译文】怀藏着贵重的宝物,不能在晚上行走;担任重大事业的人,不能

15、够轻视敌人。【感悟】深夜行走,怀有重宝,可能遭图财害命者的抢劫,招致杀身之祸,作者以此作比,说明担当重任者应时时谨慎,不可轻敌,否则将遭暗算,招来灾祸。因为“重宝”和“大功”,都会招来忌妒。说明一个浅显易知的社会通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可不慎。1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译文】前面的事情不能忘记,它可以成为后事的老师。【感悟】此二句“精警的语言,告诉人们决不能忘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应将前事作为老师,时时提醒自已,引为鉴戒。此二句和“前车之覆。可以为鉴”一样,都是哲意深刻的生理名言,常被人所引用。12.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译文】谋略泄露了,事情一定不能成功;计划不果断,名望也不能建立起来。【感悟】若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谋划并注意保密,若计划泄露了,或多谋而寡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则将一事无成。这个道理可广泛地适用于政治、经侪、军事各个领域。13.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译文】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常用于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感悟】成语意思可以从字面来理解,“行百里者半于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