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5534420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些图片中都反映了那些地理要素?,?,有:气候、水文、岩石、地形、生物、土壤等,这些地理要素之间有没有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骆驼刺,水文,地貌,1,3,2,一、主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1、气候、生物、地貌、水文、土壤等共同组成了主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2、各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3、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案例一: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1、生物改变了地球原始大气的成分,现在地球大气的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2、生物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

2、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3、陆地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增加大气的湿度改变当地的气候。,二、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1、生产功能,2、动态平衡的功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的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保持稳定的能力。,链14统一演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意义: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热量和CO2土壤及水圈中的养分和水分,转化成有机物(物质的运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3、(能量的交换)储存起来。,(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2)水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转换的?,(3)太阳能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传递的?,生物、土壤、大气、水等,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植物又经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又经过大气降水补给给土壤;植物吸收后再次进入大气,重复转化。,太阳能经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体内,一部分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植物和动物在呼吸过程中将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生产功能,返12,案例3:读资料思考藏羚羊的数量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基本稳定?,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它的繁殖率各年变

4、化不明显,但存活率却变化明显。当食物与水源充足,寒潮少、避风处和含盐土壤足以维持其生长发育时,其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反之存活率下降。如果藏羚羊数量增加,将导致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不足,特别是在寒潮多发年份,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下降,数量锐减。但藏羚羊数量减少时,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相对充足,在寒潮低发年份,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上升,数量恢复。因此,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藏羚羊已经适应了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在无人类干预的前提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通过改变数量的多少来适应环境,在长时期内的结果是藏羚羊的数量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平衡

5、功能。,返12,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案例二: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案例三:湖泊的演化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案例四:要素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链24,1、本景观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2、该地区主要的地貌特征是怎样的?,?,思考 回答,3、形成该特征的原因是什么?,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返14,?,思考 回答,如图所示:湖泊演变为陆地,是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地理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请分析在该过程中各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生物:,地形:,水文:,气候:,土壤:,湖泊变成了陆地,湿润变得干燥,水生

6、生物变成了陆生生物,由湿变干,湖面逐渐缩小直到消失,湖泊变成了陆地,返14,雨林面积 不断减少,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两极冰川融化,大气CO2 含量增加,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带来的后果,请把合适的选项填在方框内,淹没沿海低地,案例探究,东北森林砍伐导致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恶性变化,案例四,1,2,3,4,5,5,森林植被破坏,大气湿度下降,黑土肥力下降,气候变干,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冲刷加剧,洪涝灾害增加,农业生产受损,请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选项,返15,1、气候、生物、地貌、水文、土壤等共同组成了主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2、各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7、。,小结: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4、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5、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系统的改变,而“牵一发而动全身”,还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1、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A,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

8、素中构成一个整体,但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各要素对环境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 A B C D,D,3、 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B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C因为河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 D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A,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诗句反映了( ) A岩石圈物质循环 B能量交换 C生物循环 D大气循环,C,6、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景观相符合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A,读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循环示意图,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到空方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一字母限填一次),A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B、耕作技术、方式落后 C、人均耕地减少 D、燃料需求增加 E、植被破坏 F、需要更多劳动力 G、增产增收无望 H、粮食短缺,G,A,F,B,D,C,H,E,“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