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百家争鸣”》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532300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三《“百家争鸣”》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必修三《“百家争鸣”》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必修三《“百家争鸣”》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必修三《“百家争鸣”》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必修三《“百家争鸣”》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三《“百家争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三《“百家争鸣”》(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夏,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 1 课,第 2 课,第 3、4 课,专题知识结构,单元概括,1、春秋战国时期, 儒学的创立和初步发展:孔子、孟子、荀子 2、汉代,儒学的改造:董仲舒 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 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程朱、王阳明 4、明清之际, 对传统儒学批评地继承: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第1课 “百家争鸣”,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的

2、含义,1 、含义 所谓“百家”,是指“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补充资料,阴阳家(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齐国的邹衍 法家: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白马非马太牛了) 纵横家:著名的有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

3、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所谓“争鸣”,是指“诸子百家”之间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各阶层、各政治派别的学者和思想流派,都希望按照本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观察下列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对百家争鸣的出现有何影响?,材料1:,战国时期铁器出土分布图,“士”在当时受到了怎样的对待?

4、试从春秋战国的政治特点中找到原因。,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 孔子以诗史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材料3:,材料2:,桓公五年夏,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战于葛。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丘明左传桓公五年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同稀,少有)不失矣;自大夫

5、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论语季氏,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4:,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西周的奴隶制走向崩溃,周王室衰微,封建制度兴起,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 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历史规律(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历社会大变革,奴隶制度逐步奔溃,封建制度逐步确立,俄国著名文豪托尔斯泰说:“我受中国的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6、。”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先生曾说:“即使广大农民并不读孔子的书,甚至不知孔子其人,但沉浸和积淀在他们的行为规范、观念模式、思维方法等意识和无意识底层的,主要仍是孔子和儒家的东西。”,畅所欲言,“百家争鸣”在历史上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请大家结合材料的角度展开讨论。,3、“百家争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深化拓展,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

7、本精神。,百家争鸣,儒家学派,道家学派,法家学派,墨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1、追求礼乐的仁者早期儒学之孔子,、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 ”不问马。 论语乡党,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1、政治思想:,A“仁”的思想;推行德政,反对苛政和刑法,“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 “仁”对统治者的要求是什么?在当时能

8、实现吗?,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反映了孔子倡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思想,是一种以民为本的观点。,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人而不仁,如礼何?不知礼,无以立也。 论语八佾,据材料指出“礼”的本质。如何认识“礼”的保守性和积极性? 分析“仁”和“礼”有什么内在关系。,政治思想:,B 礼,狭义: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性的表现,子曰:“有教无类。

9、” 论语第十五 子曰:“性相近也。” 论语阳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第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第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第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第七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第七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第五,据材料,指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人性论:,性相近,(3)评价(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

10、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 1 课,第 2 课,第 3、4 课,专题知识结构,材料一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 孟子 材料二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11、 - 孟子 材料三 恻隐之心,仁之端(起点)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入吾也,吾固有之也。 - -孟子,据材料指出,统治者为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孔子的继承者“亚圣”孟子的思想主张,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人性论:性善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孟子,战国儒学的改造者早期儒学之孟子,数罟(密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12、杀人盈城,罪不容于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天将将大人于斯人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可持续发展,爱护和平,和谐社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可持续发展,爱护和平,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爱护和平,可持续发展,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和谐社会,爱护和平,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爱护和平,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爱护和平,可持续发展,数罟(密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罪不容于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天将将大人于斯人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和

13、谐社会,爱护和平,浩然正气,可持续发展,据材料分别指出:荀子的政治主张、人性问题上的观点及主张、天人关系上的主张。,政治主张:,仁义、王道 礼、“君舟民水”,“性本恶”,人性论:,天人关系:,“制天命而用之”,3、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主张,材料一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誉者荣。 -荀子王制 材料二 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饿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 -荀子性恶 材料三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材料四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天论,

14、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4、清静无为,知足寡欲的智者道家之老子,1 、 道 是 万 物 本 原,2、朴素的证法思想:事物有着矛盾两面,朝着相反方向转化,3、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5、豁达洒脱的精神自由者道家之庄子,庄子寓言:朝三暮四 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他对猴子说:每天早晨给你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怎么样?猴子听了怒气冲冲。老人改口说:那么早晨四个,晚上三个,怎么样?猴子听了很高兴。,寓言故事说明的本质是什么?,逍遥的三重境界

15、 自喻乌龟拒绝出仕的故事-超脱了名利 庄子丧妻鼓盆而歌的故事-超脱了生死 庄周梦蝶物我皆忘的故事-天人合一真逍遥,哲学观:事物是相对的,“齐物论”,思想:精神自由,逍遥,韩非子(约公元前280 前233年),出身于韩国贵族之家。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法家 的集大成者。曾师事荀况,与 李斯是同学。著作有孤愤、 五蠹、说难等。其文 章深受秦王政的赞赏。韩非子 至秦后,遭李斯等人嫉妒。最 终被谗陷入狱,自杀死于狱中。 他的思想得到秦的推崇,成为 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他的 著作经后人整理成韩非子 一书。,韩非子,6、深谙权术崇尚君权的集大成者法家之韩非子,冷峻的韩非 “法不阿贵”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 - 法、术、势结合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