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环节指令儿歌和音乐化促幼儿常规养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526545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环节指令儿歌和音乐化促幼儿常规养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活环节指令儿歌和音乐化促幼儿常规养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活环节指令儿歌和音乐化促幼儿常规养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活环节指令儿歌和音乐化促幼儿常规养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活环节指令儿歌和音乐化促幼儿常规养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环节指令儿歌和音乐化促幼儿常规养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环节指令儿歌和音乐化促幼儿常规养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幼儿园生活环节指令音乐化促幼儿常规养成 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常规的养成是个薄弱环节,每个环节该做什么,怎样做,幼儿不够明确。教师在组织这些环节时往往比较呆板,多采用语言提示、演示、儿歌等形式,幼儿的表现往往比较消极,实效性差。 幼儿期正是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在此时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将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一生中的各个方面。常规性音乐活动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最具传统、最为常见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充分体现音乐艺术特点,最有效地发挥音乐活动审美教育功能必不可少的一种组织形式。 用音乐指挥幼儿生活常规就是把音乐教育的美感艺术和的常规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把音乐艺术渗透在常规教育的

2、每一个环节当中,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当中建立起良好的常规。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前,配上欢快的音乐,让幼儿用肢体有节奏地模仿动作,自然而然地把幼儿带入活动。幼儿在集体活动时,在音乐的指令下进行踏步走、对齐、坐下、拍手等,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迅速地把队伍排好,并能在音乐的指挥下变换队形。活动结束后,老师还会用音乐指挥幼儿喝水、入厕等环节,使幼儿随着不同的音乐旋律分组、有序的进行,将忙碌的教师从活动中分离出来,可以及时的观察和指导幼儿的活动。 常规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尝试与音乐语言完美地相结合,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运用优美的音乐旋律,使常规教育“艺术化”。运用丰富有趣的节奏明快的音乐,还有有活

3、泼可爱的幼儿歌曲,柔和安静的轻音乐等等,使常规教育“游戏化”,不断提高幼儿音不同性质的音乐在活动常规中有不同的作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的同时理解了常规,既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质,又使常规教育“简单化”。 一、 生活环节指令音乐化,有利于常规养成。 一张好的作息时间表可以使孩子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一个好的常规可保证一日生活的有序进行。我设立了六大块音乐指令,选择了特定的音乐对孩子进行培养:来园、收放玩具、盥洗、进餐、午睡、离园。幼儿听到各种音乐,会做出相应的反映。当幼儿听到活泼、欢快的幸福拍手舞、加油干时,就自觉地按节奏收放玩具,把玩具送回家;当听到钟声时,就会提醒幼儿盥洗、喝水

4、;当听到轻松、舒畅的杜鹃圆舞曲时,幼儿就有序就座,愉快进餐;当听到悠扬的牧歌时,幼儿就会走路轻、说话轻、动作轻等,在音乐的伴随下,将生活环节的这些常规要求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情绪也在音乐的感染下做出相应的反映。 生活环节指令音乐化,不仅增加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会增加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学会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有序做事。他不用正面的说教和直接的说明,同时顺利自然的由一个环节向另一个环节过渡,提高了一日活动的整体性。 二、 音乐的选择要与生活环节本身的特点相吻合 要搞好生活环节指令音乐化,音乐的选择十分关键,它共分为两种:

5、一种为显性音乐指令:这种音乐向语言指令一样,传达命令的信息,告诉幼儿下面该做的事是什么,如收、放玩具指令、盥洗指令等;另一种是隐形音乐指令,如进餐、午睡指令更多的靠音乐氛围的渲染提醒幼儿该怎样做了。选材时应根据环节本身的需要,幼儿年龄特点、音乐特点来进行,使幼儿听后能产生镇静、兴奋、调整情绪等反映,如晨间收玩具的音乐应选择前奏由弱到强或中强,旋律节奏稳定、欢快的乐曲或歌曲,是幼儿较熟悉的这样可给幼儿一种准备信号,象打招呼一样,如幸福拍手歌、我的朋友在哪里英文歌曲兔子舞等,也可选劳动号子的歌曲,如加油干、小蜜蜂等幼儿可边收拾边唱。 午睡音乐的选择一定要幽静如水,缓慢,节奏松弛,能引发幼儿联想的音

6、乐,帮助幼儿摆脱繁杂的思绪,加快睡眠,如牧歌、圣桑的天鹅等。 音乐的选择使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基础,是建立好生活环节指令的根本保障 三、 培养动力定型,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 从心理学角度说,幼儿对多次重复的事物容易感知和记忆,根据这一特点可帮助幼儿建立生活中音乐指令的动力定型,幼儿一听某一音乐,行为上、情绪上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种培养非一日之功,不是一触而就的。首先引导幼儿熟悉音乐,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应从幼儿兴趣出发,帮助幼儿了解音乐的内涵,熟悉旋律、风格、节奏、音高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幼儿参与来产生强烈的音乐情感。同时,幼儿期高级神经系统的稳定联系尚未巩固,对外界的干扰最易于感知,并产生相应

7、的情绪体验,他们的音乐情感速度是迅速的,产生的快,消失的也快。针对这一点,所以不宜频繁更换曲目,这样不利于动力定型的建立。 其次,和幼儿共同设立音乐指令。音乐选好后,熟悉了,可和幼儿一起讨论,引导幼儿自己来设指令。如天鹅这首乐曲,可问:“小朋友们觉得这首乐曲用来做什么事情比较合适?”幼儿协商后,教师会提出要求:“听到这首乐曲后,你的动作应该怎样?声音应该怎样?”同时使幼儿明确指令的要求,劲头会更足,兴趣会更浓,要求也会明确。 最后,要建立这一常规必须形成指令整体性、一贯性,在班上三位教师每人都明确指令的含义及何时播放,并做到持之以恒,不管谁当班都能按时执行。我们的行动准则是“时间是我们的指令,

8、音乐是孩子的指令”。每天每一环节定时运用,保证音乐指令的整体性、一贯性,配合的整体性、一贯性。 在常规教育细节中的一些小环节都与音乐语言完美地相结合。在幼儿进行桌面活动、点心后游戏、午餐以及午睡前奏中播放一些缓慢的、优美的中外名曲或轻柔的音乐也或者孩子熟悉的儿童歌曲作为背景音乐。适当地轻轻告诉孩子乐曲的名称、吹奏的乐器等等,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很自然地边玩边欣赏柔美缓慢的音乐,减少了很多吵闹现象,也渐渐听到了许多著名的名曲。 个性,他们通过自身的音乐感受来充分地、自然地表达自己对常规习惯的体验,展现自己的积极情绪,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常规中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获得相应的快乐和满足。 音乐世界是

9、奇妙无穷的,我们要勇于创造和探究其中的教育方法,将音乐、常规有机地结合起来,幼儿在轻松愉悦的音乐世界环境当中建立起良好的常规,在良好的常规状态下陶冶高尚的情感,这一系列相辅相成,相处益彰,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着良好的个性特点,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一日流程所需要的“音乐” 入园音乐:晨间入园的乐曲,主要选择的是轻快地儿童乐曲,让美妙的乐曲伴随着孩子们开始新的一天。 例:曲目1晨曲 曲目2春曲目 曲目3春之歌 曲目4幽默曲 曲目5快乐的农夫 曲目6蓝色多瑙河 曲目7木偶进行曲 曲目8少女的祈祷 曲目9四小天鹅 曲目10土耳其进行曲 曲目11小步舞曲 曲目12小狗圆舞曲 曲目13小

10、夜曲等 过渡环节音乐: 在日常生活活动中,适时地穿插音乐的元素,如:喝牛奶时,选择了幽雅的轻音乐;播放固定音乐的形式来代替教师的某些指令,如:结束游戏、收拾玩具等。选择音乐时,不仅注重儿童化、趣味性和高雅品位,同时也要融入时代的气息。过渡环节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转换,是非正式的、闲散的,自由活泼的。利用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有助于不同环节的顺利过渡。 1. 运用不同节奏的音乐,提醒幼儿调整身心活动的节奏。 采用不同节奏的音乐,调整时间的设置,寻找两种节奏转换的契机,如在语言活动与户外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可以采用活泼欢快的音乐调动幼儿情绪,帮助幼儿做好动静转换的准备,也可以采用健身

11、操等歌曲,利用歌词提示幼儿活动内容的转换。 2. 利用半开放的音乐活动,给幼儿自由的空间。 强调“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处处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过渡环节相对其它环节而言,是一个较松散、自由的环节,也是一些意外事件易发的环节。教师在实践中可以采用半开放的音乐活动,让幼儿能在有序过渡中体验自由。 比如,音乐律动活动跟我做 (歌词如下)。幼儿用稳定的节拍来说儿歌、做动作,动作和语言是有序的;但在“轻轻拍”、“重重拍”、“慢慢慢慢拍”、“快拍”的部分,可以自由发挥,任意做动作,互相模仿。这个过渡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对于不同音乐元素变化的感知和理解力,在活动中体验模仿的乐趣,还能够

12、让幼儿自由发挥及与人配合。 例:曲目1小玩具 曲目2郊游 曲目3当我们同在一起 曲目4水果王国 曲目5十个印第安人 曲目6伊比呀呀 曲目7虫儿飞 曲目8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曲目9小星星 曲目10找朋友 曲目10快乐小青蛙 曲目11三只熊 曲目12雪绒花 曲目13蓝精灵 曲目14合拢放开 曲目15泼水歌 曲目16洗手歌 曲目17拍拍手碰碰脚 曲目18表情歌 曲目19我有一双小小手 曲目20黄老先生有块地 就餐环节音乐: 餐前和孩子一起随音乐拍击身体进行节奏练习,并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锻炼幼儿的指挥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餐前、餐后等一些点滴时间中,加入一些音乐素养的教学内容。如:身体节奏训练

13、、创编小律动、认识并学习使用一些小乐器,倾听音乐等。倾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听力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利用这些课余时间,给孩子进行听力训练,从最基本的“听音找不同”的练习中,让幼儿从两个听三度和弦到属七和弦找相同和不同;逐渐过度到听2个小节4-8拍的短乐句模唱练习,帮助孩子提高音准及对音高的反应能力。 餐中音乐: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需要平稳、明朗的音乐,让幼儿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不会引起暴饮暴食或者食欲不振。由于进餐时音乐速度不宜过快,所以过于欢快的音乐也是不适合的。选择进餐音乐时应轻快、舒缓,既不太活泼,又不像摇篮曲那样绵长,避免太不熟悉的。可选一些符合班里幼儿欣赏的或旋律好听的

14、,一听能抓住幼儿的乐曲,力度可稍弱,这样可以避免幼儿吃饭使跟着哼唱或做动作,如杜鹃圆舞曲。 例:曲目1雨的印记 曲目2爱的协奏曲 曲目3望江南、 曲目4天鹅湖 曲目5高山流水 曲目6梁祝 曲目7星空 曲目8梦中的婚礼 曲目9瑶族舞曲 曲目10幽默曲 曲目11致爱丽丝 曲目12紫竹调 曲目13百鸟朝凤 曲目14拉拉主题曲 曲目15水边的阿狄丽娜 睡眠音乐: 午睡前是幼儿听故事和音乐的时间,幼儿常常在奇趣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音乐中进入梦乡。教师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保证幼儿的睡眠质量,除了给幼儿盖好被子,观察幼儿的身体情况,教师应选择有一定故事情节的音乐进行播放,音乐有童话感,能够让幼儿产生美好的想像,

15、有利于睡眠。慢速音乐和经典童话类音乐故事比较适合这段时间播放。 例:曲目1春江花月夜 曲目2天鹅湖 曲目3孩子入睡 曲目4荷塘月色 曲目5秘密的庭院 曲目6记忆 曲目7摇篮曲 曲目8秋日私语 曲目9彩云私语 曲目10小夜曲 曲目11渔舟唱晚 曲目12舒伯特摇篮曲 曲目13月光曲 曲目14月光奏鸣曲 曲目15催眠曲 曲目16睡吧小宝贝 曲目17鸟叫声催眠曲曲目18宁静小世界 唤醒音乐:在起床环节,幼儿刚刚从睡梦中醒来,通常动作比较缓慢,整个状态处在半梦半醒之间。所以,为尽快让幼儿清醒,进行下一个环节活动,需要通过节奏感较强的、活泼欢快的起床音乐来进行辅助。进行曲音乐和动感活泼的音乐比较适合,不宜经常更换,以培养幼儿听觉上的熟悉感。 例: 曲目1小星星变奏曲 曲目2 马诗 曲目3大调弦乐小夜曲、 曲目4G大调小步舞曲 曲目5 夜宿山寺 曲目6大调钢琴回旋曲 曲目7江雪 曲目8杂诗 曲目9鸟鸣涧 曲目10田家 曲目11秋澜歌 曲目12咏蝉 曲目13咏鹅 曲目14英文小星星 曲目15蟋蟀合唱 曲目16悯农 曲目17登鹳雀楼 曲目18春晓 曲目19乐游园 曲目20相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