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512934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为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为明学校高2020届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历史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由笫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组成,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A. 增强责任意识B. 防止官员腐败C. 培育权利观念D. 限制权力滥用【答案】A【解析】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意在强调宣誓旨在增强责任意识,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官员腐败的问

2、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培育责任观念而非权利观念,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增强责任意识而非限制权力滥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2.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A. 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B. 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C. 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D. 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可得出意大利人作为非公民,与罗马公民的不平等,故B项正确;这些斗争源于罗马法只保护罗马公民,外邦人

3、非公民得不到保护,与贵族世袭特权无关,故A项错误,排除;材料反映出罗马公民与外邦人非公民的矛盾,与公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故C项错误,排除;这些斗争源于非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故D项错误,排除。【点睛】本题只需根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的描述即可作出判断,这也提醒考生要多注意句子内的关系分析,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3.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 神话

4、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知,古希腊神话体系凸显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特征,故选D。希腊神话的广泛流传恰恰说明古代雅典人宗教信仰意识浓厚,排除A;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B;理性与材料中“七情六欲”“争权夺利”等描述相悖,排除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对诸神的人性化描述,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4.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

5、,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 商业资本发达B. 地理位置优越C. 王室大力支持D. 金银需求量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国家,可以集中物力、财力进行远洋航行,故C项正确;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业资本不发达,故A项排除;法国和英国地理位置也不错,在这点上西葡两国并不占绝对优势,故B项排除;金银需求量大的并不只是局限于西、葡两国,故D项排除。5.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6、B. 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C. 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 欧洲人在美洲大陆分布越来越广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特别是混血人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长期不断对美洲进行探险和征服所带来的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故答案为A项。欧洲大量屠杀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是欧洲人对美洲征服的表现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只是美洲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D项。6.1300年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

7、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B. 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C. 外来移民的大量涌人D. 物种的全球大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500年左右进行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人种和物种的交流,物种交流为欧洲人提供了高产粮食作物,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故D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是17到18世纪,不符合材料的时间,故A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只有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生育观念的转变才能真正地对人口增长起到推动作用,排除B;此时期移民的方向主要是由欧洲向其他地区移民,尤其是新大陆,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8、,中国的历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理论,故学生在做题时必须牢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7.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A. 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B. 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C. 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D. 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可得出欧洲北部城市的民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故B项正确。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兴起于18世纪末19

9、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意大利一些人物传记的流传,没有体现出冲破教会的精神独裁,与宗教改革无关,故C项错误; 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西方的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材料所述的时间。8.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A.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此时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时常

10、思考”、“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说明达芬奇绘画的理性精神,故C正确;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是实验验证,材料不能体现出实验科学的研究,“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伽利略,故A错误;“奔放情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时间是在19世纪上半叶,故B错误;启蒙运动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学理论,故D错误。【考点定位】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历史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有时是人物或事件,比如本题中的时间信息是“达芬奇”,由此判定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然后逐项排除即可。这

11、就要求考生对历史的时间信息要高度关注。9.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A. 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B. 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 专制主义已经衰落D.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的描述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D符合题意。上流社会不少人乐于资助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是

12、因为欣赏他们的才华,并不能说明他们之间的地位趋于平等,排除A;材料说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谈论的话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显然这与宫廷文化相悖,排除B;革命前的法国,仍保持着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C项描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法国启蒙思想,解答本题注意把握关键的时间信息“18世纪前半期”和地点信息“法国”,由此得出材料中的现象与启蒙思想密切相关。10.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 君主立宪B. 民主共和C. 天赋人

13、权D. 权力制衡【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材料“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可知,议会对王权进行了限制,这是君主立宪制的典型特征,故A正确。B和共和体制有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对人权的相关阐述,不能体现天赋人权原则,排除C;材料的主旨单向强调议会对国王权力的限制,不能体现出权力制衡的双向关系,排除D。【点睛】本题容易的误选项是D,学生要理解权力制衡的双向互动关系。11.某学者认为:“大国政府一方面应该保证效率,另一方面又要给社会的自由发展留有空间。美国很好地实现了这两方面的平衡。”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美国1787

14、年宪法A. 构建起三权分立的体制B. 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C. 规定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D. 规定最高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的联邦制原则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与材料“大国政府一方面应该保证效率,另一方面又要给社会的自由发展留有空间”的描述相符,故B项正确。三权分立体制设立的目的在于防止中央绝对权力的出现,显然与大国政府保证效率的说法不符,排除A;CD均为三权分立且相互制衡的具体表现,排除。1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 等级观

15、念明显淡化B. 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 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D.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与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变化,C项符合题意。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排除;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B项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排除;18世纪末,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故D项错误,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13.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