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506688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本卷共25小题,

2、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2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 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3秦始皇在位期间,共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

3、达500多万人口。移民主流之一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A推动了秦代商业的发展B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C有效的抑制了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4下表表明层级中央郡国县乡聚官学太常太学学校庠序私学精舍书馆 A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C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 D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5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门第等级依然森严B士族退出历史舞台C官僚政治逐步形成D人才选拔资格放宽6宋史各种著述、实录、会要、奏议、文集等

4、应有尽有,为二十四史之冠。其主要原因是A宋代书院教育普及 B宋代注重格物致知C宋代文官制度的影响 D唐宋中央集权的加强7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 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 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 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8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城邦在市政广场上建母亲神的圣殿,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俱都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查询。其根本目的在于A保障公民的立法

5、权B保障公民平等C增强公民参政意识D维护贵族政治9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这一主张A体现了理性精神 B否定了民主政体C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蓝图 D促使了雅典民主政治鼎盛10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A列强已经取得了在中国驻军的权利B李鸿章运用近代外交理念维护主权C清政府仍然坚持闭关锁国D李鸿章不承认领事裁判

6、权1119世纪70年代,有些人士认为仿制洋货,大兴工商,以自制洋货取代外来洋货,以此来占领洋货消费市场,在朝野上下产生了广泛影响。这表明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B发展工商业,与西方进行商战C传统手工业品市场日渐萎缩D追逐西方时尚成为社会主流12全球通史记载:到18世纪,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发展起来,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的贸易。原因可能是A欧洲生产能力尚不具备优势B欧亚民族矛盾阻碍贸易发展C欧洲人更喜爱美洲商品D欧洲与亚洲交通不通畅13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坎农所说:“贵族权力在1761年达到顶峰”,英国“从外观上看和原来别无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它比原

7、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材料可用来说明英国A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B议会改革的必要性C贵族寡头政治的必然性D工业革命的必要性14在1792年的法国,当国民公会内部就是否审判国王路易十六出现激烈争议时,雅各宾派代表马拉挺身而出,在会上大声呐喊:“要保证人民的幸福,必须砍掉暴君的头”;“要挽救祖国,必须砍掉暴君的头。”这表明马拉推崇A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 B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C洛克的君主立宪 D伏尔泰的天赋人权151894年,赫胥黎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

8、这一主张A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理论渊源B是中国近代革命思想的理论渊源C认为生物界的物竞天择并不适于人类社会D强调生物界的物竞天择,宣扬社会进化论16“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这反映了A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组成部分B文艺复兴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此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并未激化D人文精神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17油画战舰归航,描绘了一艘小火轮将退役战舰徐徐地拖进港口。落日的余辉照耀着天空,覆盖着海面。战舰昔日的雄姿不减,可是夕阳无限好,毕竟是黄昏,临近的将是一

9、片黑暗。此画的风格是A印象画派 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18民国初年,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有多种说法,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目繁多。这表明A辛亥革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B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C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D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19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制定了与日本拼消耗,打阵地战的持久消耗战略。到1938年11月,国民党调整了其抗战战略,强调“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后方”。这一变化表明国民党A抗战重心转移到敌后战

10、场B赞同中共的政治军事主张C强化了片面抗战路线D认可敌后游击战作用201947年78月,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把以前流向西欧或苏联势力范围之外的其它地区的大宗贸易转向了东欧”,以此来抵制西方的援助。这些协定A导致了冷战的兴起 B推动了经互会成立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使东欧经济长期高速发展21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

11、0%的苏联农产品。该现象反映了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22“三环外交”是英国在二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其主旨是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此外交战略A削弱了二战后美国、苏联的实力B有利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C推动了战后英国加入欧洲的联合D目的是维持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23供给侧改革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有专家提出可以用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的方法来推进供给侧改革,对此最有历史借鉴价值的对象是A“黄金时代”的美国经济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12、经济C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经济D二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24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比利时政府提供的贷款,从而打破了自1969年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这一改变发生的背景是A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正式形成B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完全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25“新兴国家”是近几年广泛流行于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概念,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与“新兴国家”相关的概念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等, 这些“新兴”概念表明A第三世界已占据主导地位B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C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世界经济一体化被所有国家认可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

13、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第卷本卷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做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十九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各处的所作所为。这些西方的来客用他们最初到达中国的行为介绍了他们自己,从而迫使中国人采取了某些他们认为理所应该的措施。中国人在封建时代是好客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但从十六世纪以后,当中国人在自己的港口遇到暴行与杀戮时,中国人不得不对这一批新来的“不速之客”实行严格的防范和限制,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如采取封闭除广州外一切港口的严重步骤。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航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