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94982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第一节 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第二节 联产品、副产品的成本核算,第一节 成本计算的分类法,一、分类法的基本内容: 1、基本概念:分类法是按照产品类别来汇集生产费 用,先计算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按照一定的标 准在同类产品中分配计算各种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适用性:主要适用于产品品种和规格繁多的企业和 车间,如无线电元件、针织等类型企业 2、产品类别和分类成本的计算: A、将耗用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产品归为一类 产品品种相同,型号、规格不同 产品品种相同,含量不同 联产品 B、按类别设立成本计算单,3、分配标准的选择和各品种或规格产品成本计算,分配标准应根据实

2、际情况和管理要求来确定,主要的分 配方法有两种: (1)根据定额分配 可以选择的定额,如产品重量、销售价格、计划成本、材料耗用量等。(见P263) (2)根据系数分配 在每一类产品中选择一种作为标准产品,确定其分配系数为1,其他产品按照分配标准与标准产品的比例确定系数。 综合系数=某规格产品定额成本(售价)/标准产品定额成本 单项系数=某规格某项成本项目定额成本 /标准产品的该成本项目定额成本,二、品种法下的分类法,1、成本计算单的设置(按类别) 2、其他的程序与单步法下一致(原始凭证的审核,要素费用的汇集与分配,登帐,分配部门费用) 3、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并在不同规格的产品之间分配成本

3、 A、产成品:将实际产量折合成标准产量 直接材料折合成标准产量 B、在产品: 直接工资、制造费用折合成标准约当产量 标准产量单位成本=实际总成本/总的标准(约当)产量 产成品的成本=产成品的标准产量*标准产量单位成本 在产品成本和 各类产品产成品成本的计算 计算实际单位成本:采用实际产量(见P260),三、分批法下的分类法 成本计算单的设置 适应范围:服装业、制鞋业、糖果饼干业等 四、分步法下的分类法 成本计算单的设置 使用范围:多步骤复杂生产,但零件规格繁多的企业 五、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优点:简并成本计算对象,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 注意的问题: 1、分类要恰当 2、分配标准的选择要符合

4、实际,第二节 联产品、副产品的成本计算,一、联产品、副产品的定义 1、联产品: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而同时 生产出来的同等地位的主要产品。 汽油 炼油厂 轻柴油 重柴油等 2、副产品: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副产品非企业的主要生产目的,产量取决于主产品的产量。 3、二者区别联系: 区别:主要是价值,与主要产品的关系 联系:都是联合生产的产物,界限有可能会改变。,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1、基本思路: 联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离点” “分离点”以前的成本为“综合成本”或“分离前成本” 2、主要的成本分配方法 (1)系数分配法:把各种联产品的

5、实际产量按事前的规定折合成相对产量。(见P266) (2)相对售价法:先求得联合成本总额,然后除以分离点以上所有联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也就是联产品成本占销售价值的比例。(见P268),(3)实物数量法: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将产品的联合成本按重量比例进行分配。 A、平均单位成本法: 分配率=总联合成本/各联产品产量之和 各联产品负担的成本=分配率*该联产品产量 该方法不适合联产品计量单位不同 B、 共同单位计算法:按折算系数折合成共同单位的标准产量,再进行分配 C、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法:将重量换算成相对重量后再按比例分配。,三、副产品的成本计算,1、概述 由于副产品价值较低,所以一般采用简化的

6、计算方法。 副产品与主要产品的成本很难分离,只能采用一定的方法从 总成本中扣除。(只从原材料费中扣除,也可按一定比例从各 成本项目中扣除) 2、成本计量 (1)无需加工即可出售的副产品,按售价减去销售费 用、相关税费及销售利润后的余额计价。 如需要加工,还要扣除加工费 (2)无需加工即可供厂内其他方面使用,按购入价格计价。 如需要加工,按购入加工完副产品的价格减去加工费后的余额计价 (3)为了简化计算,也可按固定的金额计价(见P271),2、副产品成本核算的模式,总账确认时间: 生产时 销售时 损益表列示方式: 收入项目 主要产品成本减项 处理模式 总账确认 损益表列 资产负债表 时间 示方式

7、 副产品存货方式 一 生产 成本减项 预计售价*列示 二 生产 收入项目 预计售价*列示 三 销售 成本减项 不确认副产品存货 四 销售 收入项目 不确认副产品存货,第三节 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废品损失的核算范围 1、基本概念 (1)废品:生产过程发生的,质量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的用途使用,或需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 (2)废品分类 可修复废品 料废 是否有修复价值 发生原因 不可修复废品 工废,(3)废品损失:由于产生废品而发生的报废损失或修复废品而发生的超过正常生产成本的消耗支出。 可修复废品:返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修复费用扣除过失人赔偿 不可修

8、复废品:已耗实际成本扣除残料回收价值和过失人赔偿的净额,2、基本处理原则: (1)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且在生产制造开始就发生,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共同承担 (2)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且在完工入库时才发现,由完工产品承担 (3)在生产范围之外,应该计入期间费用,3、不计入废品损失的情况 (1)产生废品所带来的间接损失 (2)次品降价销售给企业利润带来的损失 (3)“三包”企业发生的“三包”损失 (4)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所造成的损坏或损失,二、设置帐户,设置“废品损失”帐户,并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核算 二级明细帐的设置(车间或产品) 按成本项目设专栏 废品损失,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成本、可修复废品修复费用,

9、回收残料价值、应收责任人赔款、结转废品净损失,三、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核算步骤如下: 1、编制“废品损失计算表”,计算报废时的废品成本并归集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在“废品损失XX产品”科目借方。(从“基本生产”帐户转出) 废品成本可按实际成本法或定额成本法计算。 实际成本法:将废品报废前与合格品一起发生的各项费用在合格品和废品之间分配。,按成本项目将费用在合格品和废品之间进行分配 基本计算公式: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费用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 废品的材料费用=废品数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其他费用分配率=其他费用总额/(合格品工时+废品工时) 废品其他费用=废品工时*其他费用分配率 (见书

10、P139),定额成本法:按废品数量和各费用定额计算 (见书P140-141) 会计分录? 2、结转废品残值和可收回的各项赔款 会计分录? 3、计算和结转废品损失 会计分录?,四、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1、基本处理思路 可修废品返修以前的费用不作废品损失处理, 不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出,仅把返修废品发生的各种 费用汇总分配计入“废品损失”,月末将“废品损失” 转入“基本生产” 2、步骤: (1)归集废品返修时发生的各项修复费用,计入“废品损失”借方。 (2)结转可修复废品发生的入库残值和可收回的各项赔款 (3)结转可修复废品损失,例:某企业第一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某月合格品为2950件。在生产过程中

11、,发现废品50件。在发现废品前,产品生产总工时为20000小时,其中废品生产工时为200小时;甲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中所列出全部生产费用为134000元,其中原材料费用120000元,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6000元,制造费用8000元。废品残料的回收价值为300元。原材料是在开工时一次性投入的,原材料费用应按合格品数量和废品数量的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 要求:计算废品损失并编制会计分录。,四、停工损失的核算,1、基本概念 *停工损失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因停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主要包括停工期间支付的工资、福利费、制造费用等。 *为了简化会计核算,只有超过一定期限的停工才核算 停工损失。 2、停工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1)停工损失的归集。填写“停工单”,详细填写停工车间、范围、原因、日期等 设置“停工损失”总账科目 按车间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会计分录?,(2)、停工损失的结转,A、季节性的、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列入 “制造费用”,可采用预提、待摊等方法由开工 月份的产品生产成本负担。 B、非季节性停工损失 非正常停工损失费用,包括产品滞销、原材料短缺、设备故障等非正常停工转入“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项目处理。 如果停工损失由过失人承担,将可以取得的赔款记入“其他应收款” 正常停工损失费用应分期摊入开工期间的制造费用由开工月份的产品生产成本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