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转向系的结构原理与检修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93595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力转向系的结构原理与检修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动力转向系的结构原理与检修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动力转向系的结构原理与检修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动力转向系的结构原理与检修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动力转向系的结构原理与检修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力转向系的结构原理与检修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力转向系的结构原理与检修概述(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25 动力转向系的结构、原理与检修,主要内容 1.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主要部件 3.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故障诊断 4. 电动动力转向系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5. 电动动力转向系的检测和故障诊断 6. 电子 液力式转向系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一、动力转向系概述 1. 功用:对转向系统实现助力。 2. 分类: 1) 气压式 2) 液压式 3) 电动式,23.1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二、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1. 滑阀式动力转向装置 1) 基本组成,23.1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工作原理 左右转向时 随动

2、作用,23.1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转阀式动力转向装置 1) 基本组成,23.1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工作原理 直线行驶时,23.1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左转向时,23.1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 观看录像,23.1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滑阀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图14-25为黄河JN1181C13型汽车整体式动力转向装置:其中的机械转向器、转向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三者组装在起,构成整体式动力转向器。,三、 动力转向系的主要部件,2转阀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图14-26为北京切诺基吉普车采用转阀式动力转向器。

3、这种动力转向器由循环球齿条齿扇式机械转向器、转阀式转向控制阀和转向动力缸三部分组成。,1) 机械转向器 循环球式。 2) 转向控制阀 3) 转向动力缸,3. 转阀式齿轮齿条动力转向器,二、转向油泵 1. 功用 将发动机的机械能变为驱动转向动力缸工作的液压能,再由转向动力缸输出转向力,驱动转向轮转向。 2. 类型 1) 齿轮式 2) 叶片式 3) 转子式,三 动力转向系的主要部件,3. 双作用叶片式转向油泵,23.2 动力转向系的主要部件,4. 转向油泵皮带张紧力的检查和调整 1) 检查 方法一:汽车停在干燥路面上,运转发动机使油液上升到正常温度,左右转动转向盘,此时驱动皮带负荷最大,如果皮带打

4、滑,说明皮带紧度不够或油泵内有机械损伤。 方法二:关闭发动机,用手以约100N的力从皮带的中间位置按下,皮带应有约10mm挠度为合适,否则必须调整。 方法三:用皮带张紧度测量仪。 2) 调整,23.2 动力转向系的主要部件,5. 转向油泵压力的检查 1) 将量程为15MPa的压力表和节流阀串接到转向油泵和转向阀之间的管路中 2) 起动发动机,如果需要,向储油罐中补充ATF油。 3) 发动机怠速运转,转动转向盘数次。 4) 急速关闭节流阀(不超过510s),并读出压力数,若压力足够,说明转向油泵正常。 5) 如果没有达到额定值,应更换溢流阀、安全阀或更换转向油泵。,23.2 动力转向系的主要部件

5、,6. 转向系统压力的检查 1) 接好压力表和节流阀。 2) 将节流阀打开,起动发动机并以怠速运转,使转向盘向左、右旋转到极限位置,同时读出压力表上的压力。 3) 如果向左或向右的额定值达不到要求,就要修理转向器或更换总成。,23.2 动力转向系的主要部件,三、转向油罐 1. 功用:储存、滤清、冷却动力转向系统工作油液。 2. 转向油罐液面高度的检查 1) 将车辆停放在平坦的地面上,使前轮处于直行位置。 2) 起动发动机,并使其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 3) 使发动机怠速运转大约2min,左、右打几次转向盘,使油温达到4080,关闭发动机。 4) 观察油罐的液面,此时液面应处于“Max”(上限)与

6、“Min”(下限)之间,液面低于“Min”时,应加至“Max” 。,23.2 动力转向系的主要部件,3. 转向油液的更换 1) 放油 支起汽车前部,使两前轮离开地面。 拧下转向储油罐盖,拆下转向油泵回油管,然后将转向油放入容器中。 发动机怠速运转,在放转向油的同时,左右转动转向盘。 2) 加油与排气 向转向储油罐内加注符合规定的转向油。 停止发动机工作,支起汽车前部,并用支架支撑,连续从左到右转动转向盘若干次,将转向系统中多余空气排出。 检查转向储油罐中油面高度,视需要加至“Max”标记处。 降下汽车前部,起动发动机怠速运转,连续转动转向盘,注意油面高度的变化,当油面下降时就应不断加注转向油,

7、直到油面停留在“Max”处,并在转动转向盘后,储油罐中不再出现气泡为止。,23.2 动力转向系的主要部件,一、转向沉重 1. 现象 装有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汽车,在行驶中突然感到转向沉重。 2. 原因 主要原因是系统油压不足。 1) 储油罐油液高度低于规定要求。 2) 液压回路中渗入了空气。 3) 油泵驱动皮带过松、打滑。 4) 各油管接头处密封不良,有泄漏现象。 5) 油路堵塞或滤油器污物太多。,23.3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故障诊断,6) 油泵磨损、内部泄漏严重。 7) 油泵安全阀、溢流阀泄漏、弹簧弹力减弱或调整不当。 8) 动力缸或转向控制阀密封损坏。 3. 诊断与排除,23.3 液压动力转向

8、系的故障诊断,二、异响 1. 现象 汽车转向时,转向系统有噪音声。 2. 原因 1) 储油罐中液面太低,油泵在工作时容易渗入空气。 2) 液压系统中渗入空气。 3) 储油罐滤网堵塞,或液压回路中有过多的沉积物。 4) 油管接头松动或油管破裂。 5) 油泵严重磨损或损坏。 6) 转向控制阀性能不良。,23.3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故障诊断,三、左右转向轻重不同 1. 现象 汽车行驶时,向左和向右转向操纵力不相等。 2. 原因 1) 转向控制阀阀芯(或滑阀)偏离中间位置,或虽然在中间位置但与阀体槽肩的缝隙大小不一致。 2) 控制阀内有污物阻滞,使左右转动阻力不同。 3) 液压系统中动力缸的某一油腔渗入

9、空气。 4) 油路漏损。,23.3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故障诊断,四、直线行驶转向盘发飘或跑偏 1. 现象 汽车直线行驶时,难以保持正前方向而总向一边跑偏。 2. 原因 1) 油液脏污、转向控制阀回位弹簧折断或变软,使转向控制阀不能及时回位。 2) 转向控制阀阀芯(或滑阀)偏离中间位置,或虽在中间位置但与阀体槽肩的缝隙大小不一致。 3) 流量控制阀卡滞使油泵流量过大或油压管路布置不合理,造成油压系统管路节流损失过大,使动力缸左右腔压力差过大。,23.3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故障诊断,五、转向时转向盘发抖 1. 现象 发动机工作时转向,尤其是在原地转向时滑阀共振,转向盘抖动。 2. 原因 1) 储油罐液

10、面低。 2) 油路中渗入空气。 3) 转向油泵驱动皮带打滑。 4) 转向油泵输出压力不足。 5) 转向油泵流量控制阀卡滞。,23.3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故障诊断,六、转向盘回正不良 1. 现象 汽车完成转向后,转向盘不能回到中间行驶位置(直线行驶位置)。 2. 原因 1) 转向油泵输出油压低。 2) 液压回路中渗入空气。 3) 回油软管扭曲阻塞。 4) 转向控制阀或转向动力缸发卡。 5) 转向控制阀定中不良。,23.3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故障诊断,一、电动动力转向系统(EPS)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 EPS的组成 EPS是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 System的缩写。 2

11、. EPS的工作原理,23.4 电动动力转向系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二、EPS主要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1. 转矩传感器,23.4 电动动力转向系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电磁离合器,23.4 电动动力转向系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 EPS电子控制系统,23.4 电动动力转向系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一、电动动力转向系统部件的检测 1. 转向力矩传感器的检查 1) 检测转向力矩传感器线圈电阻 从转向器总成上拔开力矩传感器插接器,测量转向力矩传感器3号与5号端子之间、8号与10号端子之间的电阻,其标准值应为2.180.66K。若不符合要求,则应更换转向力矩传感器。 2) 检测转向力矩传感器电压

12、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上述各端 子之间的电压,将转向盘置于中间 位置,测得电压约2.5V为良好,4.7 V以上为断路,0.3V以下为短路。,23.5 电动动力转向系的检测与故障诊断,2. 电磁离合器的检查 从转向机上断开电磁离合器插接器,将蓄电池的正极接到1号端子上,蓄电池的负极与6号端子相接,在接通与断开6号端子的瞬间,离合器应有工作声音。若没有声音,表明电磁离合器有故障。 3. 车速传感器 1) 检查转动情况 2) 检查电阻 拔开车速传感器插接器,测量车速传感器插接器1号与2号端子之间、4号与5号端子之间的电阻值,其值等于16520为良好。,23.5 电动动力转向系的检测与故障诊断,二、电动动力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 1. EPS警告灯的检查 2. 自诊断操作,23.5 电动动力转向系的检测与故障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